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豪

作品数:105 被引量:187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专利
  • 4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冶金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0篇合金
  • 18篇塑性
  • 17篇非晶
  • 17篇非晶合金
  • 12篇超塑性
  • 11篇铝合金
  • 11篇模锻
  • 9篇电工钢
  • 9篇热挤压
  • 9篇大块非晶
  • 9篇大块非晶合金
  • 8篇模锻成形
  • 8篇金属
  • 8篇固溶
  • 7篇再结晶
  • 7篇时效
  • 7篇凝固
  • 7篇柱状晶
  • 7篇柱状晶组织
  • 7篇分流模

机构

  • 105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内蒙古工业大...
  • 2篇机械科学研究...
  • 2篇辽宁忠旺集团...
  • 1篇东北轻合金有...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西北有色金属...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国核宝钛锆业...
  • 1篇佛山市三水凤...
  • 1篇北京机科国创...
  • 1篇东莞材料基因...

作者

  • 105篇张志豪
  • 95篇谢建新
  • 23篇付华栋
  • 10篇周成
  • 8篇李静媛
  • 8篇刘新华
  • 8篇莫远科
  • 8篇侯文荣
  • 7篇姜磊
  • 7篇潘洪江
  • 6篇赵帆
  • 5篇黄东男
  • 5篇王成铎
  • 4篇陈巧飞
  • 3篇刘雪峰
  • 3篇徐猛
  • 2篇季伟斌
  • 2篇王德
  • 2篇姜雁斌
  • 2篇杨强

传媒

  • 9篇中国有色金属...
  • 5篇北京科技大学...
  • 5篇塑性工程学报
  • 3篇金属学报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材料导报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2篇功能材料与器...
  • 2篇工程科学学报
  • 1篇轻合金加工技...
  • 1篇焊接学报
  • 1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锻压技术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 1篇中国材料进展
  • 1篇Transa...
  • 1篇2006年全...
  • 1篇第六届全国M...
  • 1篇第十届全国青...

年份

  • 3篇2024
  • 9篇2023
  • 14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7000系铝合金高温快速均匀化处理方法
本发明一种7000系铝合金的高温快速均匀化处理方法,属于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如下:通过选择合适的保温温度(T<Sub>m</Sub>以上),加速元素扩散过程,提高晶间相的溶解度,而不发生明显的晶粒长大...
张志豪侯文荣季伟斌谢建新
文献传递
有序度与残余应力对Fe-6.5%Si合金塑性变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Fe-6.5%Si合金的塑性变形性能,以1100℃保温1 h油淬处理后的Fe-6.5%Si合金为对象,重点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合金的有序结构回复和残余应力松弛行为及其对三点弯曲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回火处理工艺可在有效抑制有序结构回复的情况下显著松弛合金的淬火残余应力,进而提升淬火试样的塑性变形性能。300℃回火60 min、400℃回火10 min和500℃回火10 min试样的最大弯曲断裂挠度与淬火态试样相比分别提高了20.7%,31.3%,21.8%。合金塑性变形性能提高的原因与回火处理导致合金无序-有序结构回复以及试样表面微观残余应力的松弛有关。以400℃回火处理保温10 min为例,合金试样的有序相畴尺寸由淬火试样的20~200 nm提高到50~300 nm,表面残余拉和压应力分别降低了16.5%和19.4%。
付华栋莫远科张志豪谢建新
关键词:有序度残余应力
一种高性能Bi<Sub>2</Sub>Te<Sub>3</Sub>系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性能Bi<Sub>2</Sub>Te<Sub>3</Sub>系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热电材料化学成分为:Cu<Sub>x</Sub>Bi<Sub>2</Sub>Te<Sub>2.85‑y</S...
王志磊谢建新陈中春张志豪
(Fe_(81)Ga_(19))_(99)B_1合金富Ga相淬火保温粗化现象及其对力学和磁致伸缩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以(Fe81Ga19)99B1合金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合金析出相形貌和大小分布特征及其对力学性能和磁致伸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下保温5 min^4 h的条件范围内,合金中细小富Ga析出相的平均尺寸随保温时间的延长由铸态的约1.2μm增加到约3.6μm;保温时间从4 h延长至12 h,析出相平均尺寸基本保持不变;与铸态试样相比,1000℃保温4 h后淬火态试样的维氏硬度下降了28.0%,变形抗力下降了11.9%(工程应变0.18时),表明析出相的粗化使合金呈现出软化特征;1000℃保温5 min后淬火试样的磁致伸缩系数比铸态试样提高51.2%,1000℃保温时间≥4 h淬火试样的磁致伸缩系数比1000℃保温5 min试样进一步提高了30.0%以上,即淬火保温时间延长导致析出相的粗化有利于合金磁致伸缩性能的提高。
张志豪姜志鹏谢建新
关键词:淬火析出相变形抗力磁致伸缩
Ti-6Al-4V-xFe-yMo钛合金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合金材料设计开发领域,提供了一种Ti‑6Al‑4V‑xFe‑yMo钛合金及制备方法,所述合金的成分按质量比计为:5.50~6.75wt.%Al,3.50~4.50wt.%V,1.00~5.00wt.%Fe,1...
谢建新沈洁张志豪
文献传递
基于原位TEM拉伸的稀土H13钢塑性形变行为和断裂机制被引量:2
2020年
采用原位TEM拉伸结合离位EBSD分析,研究了稀土H13钢在拉伸过程中的组织演化和裂纹扩展行为。结果表明,稀土H13钢拉伸试样晶界处的应力集中和粗大的颗粒状夹杂物是裂纹萌生的主要来源;拉伸过程中多处裂纹萌生后汇聚成较大的主裂纹,主裂纹沿着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扩展到试样边缘,主裂纹具有"Z"字形的锯齿状特征。裂纹附近区域的应力分布不均匀,与应力相对较低的区域相比,应力相对较高区域的V1/V2变体对的晶界长度分数从56.5%增加到58.8%,V1/V3&V5变体对的晶界长度分数从16.3%增加到21.6%;变体对的晶界长度分数增加表明了孪生马氏体含量的提高,从而有效缓解晶界处的应力集中,有利于减少裂纹萌生并提高塑韧性。拉伸过程中,稀土H13钢试样晶界处的残余奥氏体发生应力诱导相变;马氏体基体内的位错发生大量增殖,并在大角度晶界和碳化物析出处形成明显的位错塞积,其中晶界处的位错塞积促进了残余奥氏体的应力诱导相变。
朱健张志豪张志豪
关键词:马氏体变体
玻璃包覆纯铜微丝耐腐蚀性能及电学性能被引量:2
2007年
制备硼硅酸盐玻璃包覆纯铜微丝,其主要尺寸范围为:铜丝直径4-30μm,玻璃包覆层厚度2-8μm;对微丝的耐腐蚀性能和电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玻璃包覆纯铜微丝在中性盐雾实验条件下,抗潮热盐雾腐蚀时间在240 h以上;对于外径25μm、包覆层厚度3.2μm和外径18μm、包覆层厚度2.5μm玻璃包覆纯铜微丝,平均击穿电压分别达到1 174 V和774 V,耐击穿电压分别在1 050 V和660 V以上;外径25μm、包覆层厚度3.2μm的玻璃包覆纯铜微丝抗软化击穿温度大于400℃。
胡志勇张志豪黄霞谢建新
关键词:盐雾腐蚀击穿电压
无模拉拔感应加热比功率分布函数的理论计算及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建立无模拉拔多匝感应线圈加热的比功率分布函数解析模型;提出一种采用图形拟合并结合遗传反求算法确定加热比功率分布函数中待定函数的方法,以镍钛合金无模拉拔为例,确定了一定感应加热条件下,工件的感应加热比功率与感应加热电流、轴向相对位置和工件半径之间的关系;利用所建立的感应加热比功率分布函数,作为镍钛合金无模拉拔成形有限元模拟的热边界条件,计算获得了工件表面温度场,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最大相对误差为7.4%。
张红钢张志豪刘雪峰谢建新
关键词:无模拉拔比功率遗传算法温度场
非晶合金精细零部件的超塑性成形技术被引量:29
2003年
对各种精细零部件成形方法进行了比较,介绍了典型大块非晶合金的特性,尤其是大块非晶合金在过冷温度域的超塑性成形性能,概述了目前国外已开发的非晶合金精细零部件超塑性成形技术及其在典型精细零部件成形方面的应用。
谢建新周成张志豪
关键词:大块非晶合金超塑性成形
焊合室深度及焊合角对方形管分流模挤压成形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基于Deform-3D有限元分析平台,采用所开发的焊合过程网格重构技术,分析方形管分流模双孔挤压时焊合室深度及焊合角对成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焊合面平均静水压力、分流桥底部等效应力及模芯最大偏移量随焊合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综合考虑焊合质量、模具应力集中及型材尺寸精度等因素,分流模合适的焊合室深度为10~16mm;随着焊合角的增加,焊合室内死区体积及挤压力均增大,而模芯最大变形偏移量呈减小趋势;综合考虑焊合角对挤压过程死区大小、模芯的稳定性及挤压力大小的影响,分流模合适的焊合角为30?~45?。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在金属流动景象、死区位置、死区形状等方面吻合较好。
黄东男张志豪李静媛谢建新
关键词:有限元模拟分流模挤压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