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昕
- 作品数:40 被引量:88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北美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日本造物美学三议
- 源于禅宗和神道教的日本造物美学,依托种种载体,将“悟”与“空”的最高境界,呈现于世,营造了独具特色的“和风禅味”设计。本文以“残缺之美”,“素简之美”和“空寂之美”三议形式,简述了日本传统造物观中的三项范畴,并对其中的工...
- 张昕
- 关键词:禅宗工艺美学审美学
- 论王森然“新文人画”理论的思想内涵
- 2013年
- 中国美术界对于文人画的研究。自新文化运动之后,历经数番新潮的洗礼,特别是经20世纪80年代的“系统论”为核心的美术批评方法论冲击,90年代中期,以文化研究为主调的“现代性”研究之后,似乎对来自异域的思潮,有了反思和静观。
- 张昕
- 关键词:新文人画王森然新文化运动美术批评
- 聆昕光与色的乐章——谈吴汉东的水彩画
- 2003年
- 翻开吴汉东艺术简历,60年代至80年代的水彩画创作已不同凡响,90年代以后,更是专攻水彩,作品曾参加第八、第九全国美展和第五、第六届全国水彩和水粉画展,是湖北实力派画家之一。
- 张昕
- 关键词:水彩画审美情趣绘画技法
- 《考工记》的设计学诠释
- 《考工记》是先秦工艺设计思想及实践的集大成者。它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造物理论与工艺实践相结合,是先秦手工艺的经验总结。
从整体上看,在《考工记》中所归纳的六大类三十个工种中,涉及到先秦工艺设计的儿乎全部...
- 张昕
- 关键词:《考工记》先秦时期造物思想
-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术史学
- 2007年
-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纪,以往的中国美术已经身不由已地置身于由信息化、网络化和市场化为基本表征的全球化文化背景中,接受着全球化所带来的美学的、史学的、文化学的和经济学种种新观念的审视。中国美术也日趋融入了全球化的市场体系,在一个东西交汇、新旧交替、民族化与全球化交织的复杂环境下,如何确立,符合全球化文化潮流的中国美术史观,也是近年美术学界关注的学术焦点。
- 张昕
- 关键词:中国美术美术史学全球化文化文化背景市场化
- 探索创建“湖美模式”,研究传承培训体系——关于文化部教育部“非遗”传统雕塑传承人培训“湖美模式”的思考
- 2017年
- 湖北美术学院连续承接了两届中国文化部、教育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班,基于"非遗"的特性与培训班的经验,学员探索创建出"湖美模式":对今后的"非遗"保护工作总结出三点经验:一是尊重传统技艺的原生性,保护传统技艺的生存环境;二是以传承人为主体,把握"非遗"的活态性与流变性;三是增强"非遗"传承扎根人民的使命感,构筑良性公共文化。
- 张昕高媛
- 关键词:原生性流变性
- 归生活于无为 还人性于自然——李峰的工笔人物艺术
- 2006年
- 张昕张钰
-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家美术家工笔画工笔重彩人性
- 论展示设计的主体思想被引量:1
- 2013年
- 展览馆是一个为大众提供审美享受的场所,其不仅展示了各个时代的艺术品,还为观众提供了认识世界、了解自我的途径,因此展览馆具有审美意义和教化意义。文章阐述了展示设计的艺术思想及其在展览馆中的运用。
- 王小月张昕
- 关键词:展览馆艺术思想
- 郧西上津镇 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本文是在全面保护上津古镇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环境的前提下,对上津古镇现存的传统民间美术、民间建筑、地方土产等资源进行研究,通过对上津总体规划和发展定位分析,从环境设计、包装设计两个方面进行创新性再设计,意在发挥上津潜在旅游资源和经济发展优势,为古镇居民的居住生活和经营生产,探索出"因地制宜,扎根乡土,开发资源,综合利用"的山区乡镇发展模式,将上津打造成为鄂西地区的"艺术文化驿站"。
- 张昕潘伟
- 关键词:文化遗产
- 论长江中游地区造型文化遗产的审美特征被引量:1
- 2014年
- 由于文化背景的趋同性,长江中游地区的造型文化遗产在审美形态方面,有许多相似的规律可循。概括而言,这种规律性体现为"过渡、折衷、对冲"。本文在系统分析长江中游地区造型文化遗产审美的基础上,广泛对比其他地区造型文化遗产,总结出其造型文化遗产审美的独有特征。
- 张昕朱毅
- 关键词: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