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路
- 作品数:37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文化主体性视阈下的文明对话
- 2024年
- 文化主体性的自觉与发现是文化自信的逻辑前提,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方法论基石。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古今中西之争”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不断遭到质疑甚至否定,与之相伴随的是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以时代精神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再次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辉。由此,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和而不同”正是中华文明贡献给全球的世界文明对话之道。
- 陈声柏张永路
- 关键词: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文明对话
- 论儒家的利他价值观——从“立人达人”说起被引量:2
- 2016年
-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利他性价值观是维系人类群体生存发展的重要纽带。这一利他性价值观在儒家思想中的集中体现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价值观凸显出的正是群体性价值诉求,这是自我与他人、社会发生联系的桥梁,也是儒家展现其入世面相的理论基点。从本质上看,这一儒家利他价值观要求自我主体不应只关照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还应该将这种意识推及他人、他群体和他文明,最终实现儒家的大同世界。
- 张永路
- 关键词:立人达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含义的新思考
- 2011年
- 近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建立,并不仅仅是名称的改换,还需要相应研究范式的确立。然而,胡适、冯友兰等学者借助西方哲学建立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范式,在新世纪前后遇到了激烈的讨论,需要建构立足于中国哲学自身的研究范式。对此,学者们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其中张立文先生所提出的“自己讲”和“讲自己”的研究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其在此路径上提出的“和合学”理论更是对中国哲学现代转生的重要实践。
- 张永路
- 关键词:中国哲学研究范式和合学
- 《国语》非史料汇编论辨
- 2015年
- 《国语》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文献。不过,对于《国语》的编纂情况,历代都是纷争不断。其中有一种影响很大的观点,即《国语》是一部史料汇编。这种观点并没有注意到《国语》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国语》的研究工作存在着误导。因此,这一问题亟需厘清。其实,就其性质而言,《国语》自始就是一部有着鲜明主题、精心布局和统一体例的完整著作。
- 张永路
- 关键词:史料汇编编纂
- 明德之“语”——《国语》成书性质的再审视
- 2016年
- 对于《国语》的成书性质问题,纵览历代相关论述,将其视为历史著作无疑是一直以来的主流观点。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相关简帛文献的出土,《国语》的性质有了重新定位的可能。根据字源和文献的考察,可归纳出"语"的三个特征,一是意在"使明其德"的效用,二是"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的内容,三是对话问答的形式。对于此三种特征,《国语》完全符合。而且《国语》也不同于记言体史书,就其本质而言,《国语》实不在记史,而只是借用一些历史记述来阐述明德之理。而对于这些历史记述,其准确性和真实性却并不在《国语》编者考虑之中。因此,《国语》并非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史书,准确地说,应该是一部"语"书。
- 张永路
- 关键词:出土文献史书
- 《孟子》“理”字考释——一种对概念公共意义的尝试性考察
- 2016年
- 在《孟子》中,"理"概念并未得到过明确解释,但我们可以藉由对概念公共意义的考察来梳理出《孟子》"理"字的意义。作为对概念的思想史考察,公共意义为我们通过考察概念在同期典籍中的使用来明确其在一书中的意义提供了途径,同时也为我们从单个概念中探知整个时代信息提供了可能。而孟子时代"理"的公共意义,就是人伦之规则。这并没有后世理学高度抽象且占据最高位置的天理意味。因此,戴震才会以极大的篇幅去分析《孟子》"理"概念的本然含义,试图借此剥去后世加诸其上的意义魅惑,从根本上颠覆理学的理论大厦,这种考古学式的知识去魅彰显出清代考据学的伟大和卓绝。
- 张永路
- 朱王之间 融通心理——生活哲学视阈下的项乔哲学思想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在生活哲学的视阈下,理学与心学之间的论争深刻影响了当时的生活世界。如何化解理学与心学的对立、调和朱子之学与阳明之学的差异,这个问题引起了明代中后期学者们的极大关注。而永嘉后学项乔就是这些学者中的重要代表。他上承永嘉学派的事功思想,通过对"心"的重新考察,将生活哲学落实在"实行"上,最终达到了融通心学、理学的目的。
- 张永路
- 关键词:生活哲学理学
- 经学与玄学之间——论汉魏之际的儒道合流
- 2015年
- 汉魏之际,学风大变,从章句训诂的经学一变而为谈玄析理的玄学。这思想变迁之间存在着一条内在理路,也就是汉末经学自身理论困乏,由此带来儒学对理论性资源的渴求,进而促成了对道家思想的引进。这肇始于对烦琐经学的不满,经由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及对经学诠释的改造,儒道思想的合流之势逐渐扩展,最终造就了魏晋玄学的新思潮。
- 张永路
- 关键词:内在理路经学玄学援道入儒
- 《孟子》"理"字考释--一种对概念公共意义的尝试性考察
- 在《孟子》中,"理"概念并未得到过明确解释,但我们可以藉由对概念公共意义的考察来梳理出《孟子》"理"字的意义。作为对概念的思想史考察,公共意义为我们通过考察概念在同期典籍中的使用来明确其在一书中的意义提供了途径,同时也为...
- 张永路
- 生活哲学:当代哲学研究的一种新趋向被引量:1
- 2015年
- "生活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范畴。近年来,其作为一种新兴哲学范畴传入国内,并逐渐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甚至有学者将此称为"生活哲学的转向"。生活哲学研究的兴起主要是源于其与生活世界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对生活本身的追问和对当下生活的关怀。因此,对生活哲学的研究,不仅可以从学术上增加以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更有助于当代社会、文化建设。近二十年来,国内关于生活哲学的研究逐渐拓展,从理论研究到传统思想挖掘,再到现代价值的彰显,已经成为当前哲学研究领域的一种重要趋向。
- 张永路
- 关键词:生活哲学生活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