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芳
- 作品数:7 被引量:7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认知行为技术在减轻儿童诊疗所致疼痛中的应用被引量:4
- 1999年
- 儿童患病住院后需要抽血、输液、肌注,甚至要进行腰椎及骨髓穿刺等,这些侵入性诊疗措施会造成急性疼痛,患儿可能以哭叫、乱动来表达他们的感受。由于这种疼痛多为轻至中度,一般不用止痛剂。经常接受侵入性治疗的患儿甚至在治疗前就显得害怕、焦虑,这种焦虑会使疼痛加...
- 李漓张秀芳毕军英
- 关键词:儿童疼痛
- 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气胸的特点及防治被引量:60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气胸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1997~ 2 0 0 0年机械通气 46 3例的气胸发生率、相关因素及气胸的治疗手段与结果。结果 1997~ 2 0 0 0年机械通气新生儿气胸发生率为 9.5 0 % ,但通过改进防治措施 ,气胸的发生率已由 1997~ 1998年的 12 %~ 13 %降至1999~ 2 0 0 0年的 8%~ 6 %。 44例气胸患儿中 ,左侧气胸 4例 ,右侧气胸 38例 ,双侧气胸 2例。气道峰压≥ 2 5cmH2 O者气胸发生率显著高于气道峰压 <2 5cmH2 O者 (χ2 =2 6 .87,P <0 .0 1)。 44例气胸患儿治愈 41例(93 .2 8% ) ,死亡 2例 (4 .5 5 % ) ,放弃治疗 1例。采用大号留置针穿刺闭式引流成功 40例 (90 .91% ) ,治愈 39例(88.6 4% )。结论 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气胸发生率仍较高 ,宜采用较高的频率、较低的吸气峰压和呼气末正压 ,以防止医源性气胸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气胸 ,宜早期胸腔穿刺持续负压引流。采用大号静脉穿刺留置针胸腔穿刺引流成功率高 ,此法操作简便、损伤小、易于重复穿刺。
- 周伟张秀芳梁洪张洪
- 关键词:机械通气气胸新生儿NICU
- 108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分析与急救处理被引量:2
- 2000年
- 毕军英傅万海张秀芳
- 关键词:儿童高热惊厥急救
-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138例临床分析
- 1997年
- 早产、VLBWI病死率极高,过去国内报告在63%~74%,近十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及NICU的建立,VLBWI的病死率逐渐下降。我科收治的VLBWI138例,平均胎龄33周,平均出生体重1283克,均合并一种以一疾病,其中最多为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呼吸暂停症、肺透明膜病、肺炎。其次为硬冲症、血液系统疾病、窒息。入院后均进入NICU单位,多功能生理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无创血压、经皮血或他和反、体温等。医护人员持续床边监护,严把保温、营养、呼吸、黄鱼和感染三关,疗效佳,138例中存活出院110例,平均住院24天,死亡28例,病亡率2029%为国内较低水平,本文显示VL尽WI呼吸问.题最多,严密监护妥善处理呼吸问题是降低VLBWI病死率的关键。
- 封志纯李宏毕军英傅万海兰和奎王斌彭东红汤耀斌张秀芳
- 关键词:监护死亡率早产儿
-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13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1997年
- 为降低极低体重儿的死亡率. 方法 本文分析了我科NICU自1992年1月~1996年6月间收治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138例临床资料. 结果 平均胎龄33周,平均出生体重1 283g,均合并一种以上疾病,经保温、营养、呼吸管理、消除黄疸和抗感染妥善处理,存活出院110例(79.71%),3例出生体重800g者全部存活.本组VLBWI合并呼吸系疾病最多. 结论 监护处理呼吸问题是降低VLBWI病死率的关键.
- 封志纯李宏毕军英傅万海兰和奎王斌汤耀斌张秀芳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存活监护
- 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早产儿甲状腺激素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 2000年
- 探讨早产儿极低体重儿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缺氧缺血性脑病 2 0例 ,早产儿 2 0例 ,正常足月儿对照 12例。用瑞士Serono公司发明的磁性均项酶标免疫技术测定FT3、FT4、TSH含量。结果 :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组中血清FT3、FT4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TSH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血清FT3、FT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缺氧缺血性脑病由于乏氧、酸中毒时甲状腺受损分泌功能低下 。
- 傅万海陈浩姬毅张秀芳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甲状腺素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防治及护理被引量:7
- 1999年
-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在我国目前仍占新生儿疾病的首位。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不成熟,易发生各种院内感染。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监控区域。通过对广州某医院NICU1990年度与1995年度院内感染发病率的比较,以及1990年度院内感染疾病的分布,对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教育、加强呼吸道管理、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防治措施,以减少NICU患儿院内感染的机会。
- 李彦张秀芳
-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