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关节松动联合针药治疗强力牵拉后膝关节骨化性肌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8年
- 骨化性肌炎是全身骨骼系统之外出现的骨结构,病理组织以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伴有大量的新骨形成,同时还可以有软骨形成,属于异位性骨化,病变可在皮肤、皮下软组织、骨骼肌和关节附近的纤维组织内发生,常发生在外伤后,好发于肘、肩、膝、大腿、小腿、臀部等肌肉与骨连接部位[1]。下肢骨折尤其是胫腓骨骨折术后一般均予以石膏外固定保护,后期外固定解除后,患者多见膝关节僵硬、局部肿胀、肌肉瘢痕挛缩,致使关节活动受限,此时治疗的重点是关节活动度训练,大多数患者能够恢复关节功能,但少数患者在强力牵拉后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更加受限,X线提示出现骨化性肌炎。我科从2014年1月—2016年12月应用针灸、中药熏蒸,联合关节松动术等治疗强力牵拉后膝关节骨化性肌炎23例,效果优良,现报道如下。
- 张聪张振晏小华
- 关键词:膝关节骨化性肌炎关节松动
- 早期站立床联合踝关节矫正板在恢复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观察站立床联合踝关节矫正板早期应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配合站立床联合踝关节矫正板,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w时患者步行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3w后,2组患者步行能力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站立床联合踝关节矫正板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 张聪陈敏李生伟廖婵
- 关键词:脑卒中
- 中药膏方联合高压电位治疗女性围绝经期和绝经后重度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 2020年
- 目的观察中药膏方联合高压电位治疗女性围绝经期和绝经后重度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科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有重度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安神膏和高压电位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睡眠情况(PSQI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PSQI评分均降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膏方结合高压电位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睡眠障碍疗效较好,可改善重度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廖婵张聪
- 关键词:围绝经期中药膏方高压电位
- 针刺推拿疗法结合PN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疗法结合PN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针灸推拿组(对照组=28)和针灸推拿结合PNF组(治疗组=28)。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针灸推拿治疗,治疗组针灸后推拿时结合PNF技术,治疗前后对2组的VAS评分和直腿抬高试验角度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疼痛量表中的VAS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疗效,但结合PN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效果更好。
- 张聪廖婵邓玉玲
- 关键词:PNF技术针刺疗法推拿腰椎间盘突出症痹证
- 针刺运动疗法联合中医透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究针刺运动疗法联合中医透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予以针刺运动疗法联合中医透药治疗,对照组仅予以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缓解及体征改善时间、VAS疼痛度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疼痛缓解时间为(3.2±1.4)d,活动度改善时间为(4.3±2.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为(35.3±8.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8±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针刺运动疗法联合中医透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颈部疼痛,改善颈椎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聪廖婵胡结林廖琼柳娇
- 关键词:针刺运动疗法神经根型颈椎病
- 针刺运动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针刺运动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接收的60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加作业干预,研究组采用针刺运动和强制性运动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干预前后的手功能评分、ADL评分、QO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手功能评分、ADL、QOL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手功能评分、ADL、QO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NIHSS、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运动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干预,利于临床疗效提升,可改善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还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效果理想,值得借鉴。
- 廖婵张聪李婷
- 关键词:针刺运动强制性运动疗法脑卒中手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