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风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新的可逆型梗阻性黄疸兔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建立一种能简便实行胆汁内外引流的可逆型梗阻性黄疸兔模型。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胆汁外引流组(A组,n=12)、胆汁内引流组(B组,n=12)及假手术组(C组,n=12)。A、B组采用切断胆总管后分别向肝与十二指肠方向插入硅胶管,两端缝扎固定,夹闭器夹闭硅胶管并缝于皮下的方法建立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模型,造模后第7天再次手术,剪断硅胶管引至体外形成胆汁外引流,去除夹闭器后恢复胆汁内引流;C组采用分离胆总管后打松结的方法作为对照。所有兔于造模前、造模后第7天、再次手术后第7天时采血检测肝功能指标,B超检查肝胆系统;再次手术后第7天取肝脏组织标本作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了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模型。造模前A、B、C 3组间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rninase,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γ-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第7天A、B两组TB、DB、ALT、γ-GT较造模前明显增高(均P<0.05),明显高于C组(P<0.05);再次手术后第7天A、B两组TB、DB、ALT、γ-GT较造模后第7天明显下降(P<0.05),A、B、C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7天,B超下可见A、B两组肝脏弥漫性肿大,胆囊增大,肝内胆管、肝总管明显扩张;再次手术后第7天,B超下可见A、B两组肝脏无明显肿大,胆囊萎缩,肝内胆管、肝总管无明显扩张。再次手术后第7天,A组肝小叶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肝窦轻度扩大,汇管区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伴纤维组织增生;B组汇管区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结论:研究建立的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模型具有可靠有效,可重复性强,再通时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在梗阻性黄疸和胆汁内外引流实验中推广。
- 周春献徐东风陈钟
-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
- CTA观察肿瘤滋养动脉变化对肝癌TACE术疗效评价的意义
- 2013年
- 目的探索CT血管成像技术(CTA)滋养动脉变化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3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HCC患者于术前1周内和接受2次TACE治疗4周后行螺旋CT增强扫描,并作3D图像重建,比较手术前后肿瘤滋养动脉变化,以消失、变细、无明显变化、增粗、出现新生血管分级,以改良RECIST标准评价肿瘤缓解程度.结果5例达到CR标准,肿瘤滋养动脉均消失;24例达到PR标准,超过半数的肿瘤滋养动脉消失或明显变细;9例达到SD标准,肿瘤滋养动脉无明显改变或部分变细.结论 CTA是评价TACE治疗HCC疗效的可行方法.
- 周春献陈超徐东风韩旭陆海林蒲俊舟
- 关键词:肝细胞癌CT血管成像技术化疗栓塞术
- 不同胆汁引流方式对梗阻性黄疸兔血清内毒素与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胆汁引流方式对梗阻性黄疸兔血清内毒素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外引流组、内引流组。外引流组与内引流组先建立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模型,7 d后解除梗阻,分别行胆汁外引流与内引流;假手术组按相同时间间隔行2次假手术。各组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7 d、引流术后7 d采血,检测肝功能指标、血清内毒素水平、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结果: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造模后7 d,外引流组与内引流组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内毒素水平均较造模前明显升高,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造模前明显降低(均P<0.05);行引流术7 d后,外引流组与内引流组肝功能指标、内毒素水平、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较造模后7 d明显恢复,但内引流组后两项指标的恢复程度均明显优于外引流组(均P<0.05)。结论:胆汁内引流较胆汁外引流更有利于梗阻性黄疸内毒素清除与机体免疫功能快速恢复。
- 周春献陈钟徐东风杨群英
- 关键词:胆汁淤积内毒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