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伟

作品数:16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枣庄市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瘤
  • 5篇金淋巴瘤
  • 5篇霍奇金
  • 5篇霍奇金淋巴瘤
  • 5篇非霍奇金
  • 5篇非霍奇金淋巴...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3篇原发性
  • 3篇文献复习
  • 3篇粒细胞
  • 3篇急性
  • 3篇复习
  • 2篇单抗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药物疗法
  • 2篇原发性乳腺

机构

  • 15篇枣庄市立医院
  • 1篇枣庄市台儿庄...

作者

  • 15篇徐伟
  • 7篇提文鹏
  • 6篇王成美
  • 4篇陈琛
  • 3篇杨晶
  • 1篇严广华
  • 1篇赵建宝
  • 1篇王凡
  • 1篇钱淑华
  • 1篇李玉强

传媒

  • 5篇白血病.淋巴...
  • 3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合并症评分系统对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判断的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症指数(HCT-CI)与查尔逊合并症指数(CCI)两种合并症评分系统对预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MM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依据HCT-CI、CCI评分系统对患者合并症进行评分,采用ROC曲线检验比较不同分值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酐、白蛋白、骨髓浆细胞比例、ISS分期、D-S分期、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LDH)及合并症与预后相关(P<0.05)。 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合并症、β2微球蛋白、血肌酐、白蛋白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 HCT-CI、CCI和两者合并对MM患者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 (95%CI)]分别为0.719(0.512-0.827)、0.667(0.513-0.822)、0.743(0.664-0.918)。结论合并症是MM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CT-CI、CCI两种合并症评分系统可较好地评价预后。HCT-CI较CCI更能准确判读预后。重视并积极治疗合并症,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延长生存。
李玉强钱淑华徐伟王成美杨晶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合并症
FLAG方案诱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初步探讨FLAG方案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诱导化疗中的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初治原发AML患者63例,采用FLAG方案(氟达拉滨+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化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根据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WBC)、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及免疫分型进行分组,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经FLAG方案诱导治疗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55例(87.30%),部分缓解(PR)3例(4.76%),未缓解(NR)5例(7.94%),总有效(CR+PR)率为92.06%.年龄<60岁、WBC<100× 109/L、LDH<600 U/L者的CR率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7与CD-7组相比仅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AG方案诱导化疗治疗初治AML具有较高的CR率,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继发感染,均可耐受.年龄、WBC、LDH水平以及CD7表达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张秀娟徐伟
关键词:氟达拉滨
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合并文献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PTL)的全面认识,从而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活检证实为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PTL患者对R-CHOP方案耐受性较好,需继续观察追踪治疗效果。结论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罕见,有明显的结外侵犯趋势,预后较差。对PTL R-CHOP方案是较佳的选择,治疗疗效尚需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进一步确定。
徐伟提文鹏
关键词: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性
白细胞分离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15例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白细胞分离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化疗前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CS-3000血细胞分离机行外周血白血病细胞单采术,观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白细胞分离治疗,外周血白细胞中位均数由182.9×10^9/L下降为41.4×10^9/L,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白细胞分离术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方法,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王成美徐伟
关键词:白血病白细胞白细胞分离术
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 比较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单用H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初治MDS患者,其中观察组16例给予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化疗,对照组17例单用小剂量HAG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完全缓解(CR)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68.8%(11/16),对照组:23.5%(4/17),P=0.01].治疗中所有患者均可耐受不良反应.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较单用HAG方案治疗MDS具有更好的疗效,CR率更高,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张秀娟徐伟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附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报告2例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及幼稚粒细胞不高,以成熟中性粒细胞为主,Ph染色体阴性,bcr/abl融合基因阴性。例1服用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1个月好转出院,失访。例2诊断后因患者经济原因自动出院,失访。结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须结合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析进行诊断,并加强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徐伟严广华
关键词: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地塞米松联合达那唑治疗ITP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徐伟提文鹏
关键词:疗效观察地塞米松ITP达那唑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抗血小板自身抗体
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48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采用全反式维A酸(ATRA)联合蒽环类药物诱导缓解治疗,诱导缓解后采用ATRA联合化疗巩固治疗,ATRA、三氧化二砷和常规化疗交替维持治疗的初治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近期疗效。通过分析患者总生存(OS)率和无瘤生存(DFS)率,评价该方案的远期疗效。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评判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结果48例患者完全缓解率为87.5%(42~8),达完全缓解的时间为(30.7±4.6)d;年龄是影响完全缓解率的惟一因素。48例患者的1、3、5年OS率分别为(87.5±4.8)%、(85.4±5.1)%、(78.3±6.7)%;进入完全缓解后治疗的42例患者的1、3、5年DFS率分别为(97.6±2.4)%、(93.9±4.2)%、(89.5±5.9)%;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性别、乳酸脱氢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危险度分层、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均与DFS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初治APL患者采用ATRA联合葸环类药物诱导缓解治疗,诱导缓解后采用ATRA联合化疗巩固治疗,ATRA、三氧化二砷和常规化疗交替维持治疗,可以获得较高的诱导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徐伟杨晶陈琛王成美提文鹏
关键词: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维甲酸蒽环类
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外阴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2014年
报道1例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外阴非霍奇金淋巴瘤,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徐伟陈琛王成美
关键词:淋巴瘤贫血溶血性自身免疫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环氧合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NHL患者COX-2和VEGF的表达,以22例良性淋巴结病变标本作为对照。结果COX-2和VEGF在NH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1%(23/28)和78.6%(22/2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OX.2和VEGF在NHL中的表达呈正相关(x2=10.50,P〈0.01)。结论COX-2和VEGF在NHL组织高表达且正相关,表明二者可能具有共同的作用途径,COX.2抑制剂有望成为新的治疗药物。
提文鹏王凡徐伟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环氧合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