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新 作品数:10 被引量:43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东亚小花蝽若虫对大豆蚜捕食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1 2015年 本文研究了东亚小花蝽4~5龄若虫捕食大豆蚜的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其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型方程。在相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4~5龄若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8~26℃,随着温度的升高,东亚小花蝽4~5龄若虫对大豆蚜的捕食量增加,而在26~34℃则有相反的趋势。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随着东亚小花蝽4~5龄若虫密度的增大,其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E也相应地降低,捕食作用率E与东亚小花蝽4~5龄若虫密度P的关系为E=0.1249 P-0.1776,分摊竞争强度I与东亚小花蝽4~5龄若虫密度P的关系为I=0.3526 lg P+0.0152。 韩岚岚 董天宇 赵奎军 朱明贺 孙文鹏 徐忠新 石磊关键词:东亚小花蝽 大豆蚜 捕食作用 HOLLING 大豆蚜与茄无网蚜内共生菌GroEL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自然界中很多植物病毒病都是通过蚜虫进行传播,每年遭到携毒蚜虫侵染作物的产量都会发生不同比例的下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重大的伤害。通过研究蚜传植物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能够为防治蚜传植物病毒病找到新的方向和思路。蚜虫内共生菌G... 徐忠新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病 大豆蚜 内共生菌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文献传递 茄无网蚜Acyrthosiphon solani气味结合蛋白OBP7的序列特点及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茄无网蚜以刺吸的方式为害大豆,近年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其抗药性逐年增强,危害呈上升趋势。为了解茄无网蚜气味结合蛋白的作用机制,寻找新的防治靶标,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茄无网蚜气味结合蛋白基因Asolobp7(以下均用Asolobp7表示茄无网蚜OBP7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F813022)。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茄无网蚜不同发育阶段1、2、3、4龄若虫、无翅成蚜、有翅成蚜和不同组织头部(不含触角)、胸部、腹部、触角、足中Asolobp7在mRNA水平上的相对表达量,同时用DP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solobp7基因cDNA序列全长735 bp,编码155个aa,预测分子量为17.52 kD,等电点为8.78,N-末端疏水区包含由3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solobp7在茄无网蚜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触角组织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它组织,头部(不含触角)、足、胸部、腹部、翅表达量相对偏低,其中头部(不含触角)、足差异不显著,胸部、腹部、翅差异不显著;Asolobp7在茄无网蚜的不同发育阶段也均有表达,1、2、3龄和有翅蚜时期表达量偏低且差异不显著,4龄时期有显著增高,无翅成蚜时表达量最高,与其它发育阶段差异极显著。以上结论说明Asolobp7主要表达于茄无网蚜的触角组织中,且在无翅成蚜时期最为活跃。说明Asolobp7与触角所承担的嗅觉行为有着密切联系且在无翅成蚜时期的嗅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寻找新的防治策略奠定了基础。 赵雪 韩岚岚 王玲 朱明贺 赵奎军 孙文鹏 徐忠新关键词:气味结合蛋白 表达谱 致死中浓度吡虫啉对大豆蚜体内能源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4年 为探讨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种群后代发生再猖獗的机制,本研究测定了在吡虫啉LC50的胁迫下,大豆蚜1、3、4龄若虫和有翅、无翅成虫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游离氨基酸和粗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吡虫啉LC50胁迫下,大豆蚜若虫体内能源物质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对成虫有显著的影响;大豆蚜成虫体内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显著升高;大豆蚜有翅成虫和无翅成虫体内粗脂肪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 王红 徐忠新 赵奎军 韩岚岚关键词:大豆蚜 吡虫啉 致死中浓度 能源物质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大豆食心虫中国东北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umura)是一种危害大豆的主要害虫,在中国北方地区危害较重。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豆食心虫在中国东北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变异。【方法】测定了10个不同地理种群153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mtCOI)基因的657 bp序列,利用DnaSP 5.0和Arlequin 3.5.1.2等软件对大豆食心虫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基因流水平和分子变异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0个地理种群间的COI基因共有36个变异位点和17个单倍型,其中1个单倍型为10个种群所共享。总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456,各地理种群单倍型多样度范围在0~0.634之间。总群体的固定系数Fst为0.12545,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6326,总基因流Nm为3.49,且各种群间的基因流均大于1,种群间基因交流的水平较高。【结论】大豆食心虫种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处于中低等水平。总群体和各种群的Tajima’s D检验结果皆不显著,说明中国东北地区大豆食心虫在较近的历史时期内没有出现种群扩张现象。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大豆食心虫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部,而种群间未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各地理种群的单倍型在系统发育树上和中介网络图上散布在不同的分布群中,缺乏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各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线性相关性,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并未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 王红 徐忠新 韩岚岚 王克勤 赵奎军关键词:大豆食心虫 线粒体COI基因 单倍型 地理种群 基因流 一种诱蛾器 一种诱蛾器,它涉及一种农田用的诱蛾装置,以解决现有竹竿式和粘板式诱蛾器存在安装不方便,高度不易调节,工作强度较大,使用寿命短以及用于测报的诱蛾器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它包括升降调节架、托架和两个护架,所述托架包括圆环和十字... 赵奎军 韩岚岚 孙文鹏 樊东 王红 徐忠新 于振民 张继贤文献传递 大豆蚜内共生菌groEL克隆及表达水平分析 2015年 为了解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传播的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与其体内共生菌产生的病毒结合蛋白(Gro EL)之间的作用机制,运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大豆蚜内共生菌groEL基因全序列,把该基因与pET21b载体重组后进行原核表达,经Ni-Agarose His亲和层析得到纯化的蛋白,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饲毒不同时间、不同龄期大豆蚜内共生菌gro EL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序列分析表明:大豆蚜内共生菌groEL基因全长序列为1 647 bp,编码548个氨基酸,推测蛋白分子量和pI值分别为69 k Da和5.24,成功构建重组载体pET21bGro EL进行原核表达,Western-blot鉴定确定为目的蛋白,蛋白可溶性分析发现重组蛋白为包涵体。随饲食SMV时间的延长大豆蚜内共生菌groEL的表达量显著增加,且无翅成虫与有翅成虫内共生菌groEL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4个若虫期。大豆蚜内共生菌groEL基因能在原核细胞中稳定、正确表达,并且大豆蚜在饲食SMV后会诱导其内共生菌gro EL的表达,从而增加SMV爆发流行的可能性。 徐忠新 王红 赵奎军 韩岚岚关键词:大豆蚜 大豆花叶病毒 内共生菌 荧光定量PCR 热胁迫下八字地老虎hsc70基因在不同组织转录表达差异性分析 2014年 为探讨八字地老虎 Xestia c-nigrum(Linnaeus)Xe-hsc70基因表达与高温耐受性之间的关系,比较热胁迫下Xe-hsc70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诱导表达的差异。本研究以八字地老虎4龄幼虫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编码热激同源蛋白70(70 ku heat shock cognate, HSC70)的基因(命名为Xe-hsc70)cDNA全序列与基因组DNA序列(Genomic DNA,gDNA),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比较分析不同热胁迫温度及不同热诱导时间下八字地老虎4龄幼虫体内马氏管、中肠、体壁、脂肪体与唾腺5个组织中Xe-hsc70基因在mRNA转录与蛋白表达两水平上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比较分析克隆得到的Xe-hsc70基因cDNA全序列和gDNA序列,结果表明Xe-hsc70基因含有8个内含子,最大内含子(561 bp)位于5′端非编码区,并含有一个类似热激应答原件HSE的核心结构序列(gaatatgCaGAAtgTTCcaGaa),其余内含子(长度在86~218 bp之间不等)均在编码区内,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八字地老虎hsc70内含子的具体数目及位置。组织差异性分析显示:在常温25℃条件下,Xe-HSC70在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在唾腺中表达量最低;经热激诱导后中肠、唾腺与体壁组织中Xe-HSC70的表达量与对照(25℃)相比显著上调,随着热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呈现出先升高后恢复至对照水平的变化趋势,脂肪体和马氏管 Xe-HSC70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八字地老虎不同组织在应对热胁迫的过程中,抗逆机制具有明显的差异。Xe-HSC70的不断积累是八字地老虎对热胁迫不断适应的一个过程,其组织中 Xe-hsc70基因的高表达在八字地老虎抗热胁迫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八字地老虎的抗逆机理提供依据。 王玲 杨帅 朱明贺 徐忠新 赵奎军 韩岚岚关键词:八字地老虎 实时荧光定量PCR WESTERN BLOTTING 一种诱蛾器 一种诱蛾器,它涉及一种农田用的诱蛾装置,以解决现有竹竿式和粘板式诱蛾器存在安装不方便,高度不易调节,工作强度较大,使用寿命短以及用于测报的诱蛾器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它包括升降调节架、托架和两个护架,所述托架包括圆环和十字... 赵奎军 韩岚岚 孙文鹏 樊东 王红 徐忠新 于振民 张继贤文献传递 一种诱蛾器 一种诱蛾器,它涉及一种农田用的诱蛾装置,以解决现有竹竿式和粘板式诱蛾器存在安装不方便,高度不易调节,工作强度较大,使用寿命短以及用于测报的诱蛾器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它包括升降调节架、托架和两个护架,所述托架包括圆环和十字... 赵奎军 韩岚岚 孙文鹏 樊东 王红 徐忠新 于振民 张继贤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