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承平
- 作品数:25 被引量:85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临床研究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对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CHG-5生长的影响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去甲二氢愈创木酸 (nordihydroguaiareticacid ,NDGA)对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CHG 5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光镜等技术观察CHG 5细胞体外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结果 NDGA可显著抑制CHG 5细胞体外增殖 ,G0 G1 期细胞明显增多 ,S、G2 M期细胞减少 ,凋亡细胞增加。采用接种后第 5天按 5 0mg kg腹腔内注射给药 ,治疗组移植瘤体积较对照组缩小 ,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 NDGA对CHG 5细胞的体内外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 徐承平卞修武章容殷育松
- 关键词:去甲二氢愈创木酸胶质瘤异种移植
- 胶质瘤细胞FPR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构筑表型异质性的关系
- 恶性胶质瘤具有高度血管化的特征,其血管生成不仅在肿瘤生长和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其恶性进展密切相关。血管新生机制和抗血管生成治疗一直是近年恶性胶质瘤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但其临床疗效尚存在一定争议。肿瘤血管与正常血...
- 徐承平
- 关键词:胶质瘤血管铸型
- 文献传递
- SDF-1/CXCR4轴活化诱导人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及管型形成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SDF-1促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和管型形成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内皮祖细胞SDF-1和CXCR4表达;用MTT法、Millicell趋化法及Matrigel体外三维成型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趋化因子SDF-1促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和管型形成。并应用CXCR4受体抑制剂AMD3100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内皮祖细胞表达SDF-1和CXCR4蛋白。SDF-1可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体外小管样结构的形成。AMD3100可抑制SDF-1的诱导作用。结论SDF-1/CXCR4轴在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陈飞兰张华蓉徐承平卞修武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趋化因子SDF-1
- Barrett食管放大内镜下分型与组织病理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0
- 2005年
-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的发病特点、常规及色素放大内镜下表现、病理分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2506例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和106例Barrett食管患者行电子放大内镜观察和黏膜染色,对Barrett食管病例进行放大内镜下分型,并分析内镜表现与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结果106例Barrett食管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胸骨后痛、反酸及吞咽梗阻感,其中27例(25.5%)患者无反流症状。Barrett黏膜放大内镜下分为点状、短棒状、绒毛状和不规则型;组织病理学上可分为胃底型、交界型和肠化型,以胃底型多见;美蓝染色阳性者多为短棒状、绒毛状和不规则型,其病理类型均为肠化上皮。结论放大内镜结合美蓝染色有助于Barrett食管中肠化上皮的检出,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及临床随访有重要意义。
- 赵晶京房殿春徐承平章容范玉林李向红彭贵勇王振华
- 关键词:BARRETT食管色素放大内镜组织病理学
- 整合素与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作用被引量:1
- 2002年
- 徐承平
- 关键词:肿瘤整合素肿瘤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作用
- NDGA诱导人胶质瘤细胞株分化过程中基因组甲基化及甲基转移酶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了解去甲二氢愈创木酸 (Nordihydroguaiareticacid ,NDGA)处理前后两种人胶质瘤细胞系CHG 5、SHG 4 4甲基转移酶 (DNAmethyltransferase ,DNMT)活性、DNMTmRNA表达和基因组甲基化程度的改变。方法 以NDGA处理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CHG 5及SHG 4 4,观察两种细胞增殖和分化状态 ;采用同位素微量示踪法测定甲基转移酶活性和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 ;应用RT PCR法测定DNMTmRNA表达水平。结果 NDGA处理后两种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缓 ,分化水平升高 ;DNMT活性显著降低、基因组甲基化程度明显升高 ;而DNMTmRNA改变不明显。结论 NDGA能抑制甲基转移酶的活性 ,升高基因组甲基化水平 ,这些作用可能与其诱导恶性胶质细胞瘤分化的机制有关。
- 卢佳友卞修武赵雯徐承平蒋雪峰
- 关键词:胶质瘤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甲基转移酶
- 人CHG-5胶质瘤细胞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建立人脑胶质瘤裸鼠脑内原位移植动物模型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瘤细胞悬液接种法 ,将人脑CHG 5胶质瘤细胞接种于裸鼠大脑实质内。分别于接种后 8、14、19、2 4和 3 0d处死动物并行病理检查、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肿瘤移植成瘤率为 10 0 % ,肿瘤生长稳定 ,肿瘤病理学检查符合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结论 本移植瘤模型能作为研究胶质瘤发生、生物学特性以及治疗研究的可靠动物模型。接种后
- 徐承平卞修武
- 关键词:CHG-5胶质瘤细胞原位移植模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 人脐血源性内皮祖细胞血管发生活性及其参与人恶性胶质瘤细胞异种移植瘤血管新生的作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人脐血源性内皮祖细胞(EPC)血管发生能力和在恶性胶质瘤血管新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新鲜人脐血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EGM-2培养液中培养获得EPC。取生长到第7~10天的细胞进行CD34和VEGFR-2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刺激下EPC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体外形成小管样结构的能力。采用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87在免疫缺陷小鼠进行皮下移植,于接种肿瘤后第7天经尾静脉注射EPC(每只5×10^5),并于接种肿瘤后第28天取材检测肿瘤微血管和EPC组织分布及定位,采用抗人CD31和抗鼠CD31免疫荧光双标记肿瘤微血管,计算人源性EPC来源的血管占肿瘤血管网的比例。结果培养的细胞在第7~10天时可见条索样结构,生长并逐渐融合形成铺路石样排列的单层细胞,表达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和VEGFR-2。在VEGF刺激下EPC具有较强的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体外形成小管样结构的能力。外源性EPC能特异性归巢到异种移植瘤组织并形成新生血管,占肿瘤血管网的(18.68±1.32)%。结论EPC在体内外具有形成血管能力,并参与异种移植瘤血管新生,提示其在恶性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肿瘤微血管构筑表型异质性。
- 张华蓉陈飞兰徐承平卞修武
- 关键词:肿瘤移植
- 内皮祖细胞在胶质瘤新生血管中的募集和整合作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EPCs)在胶质瘤血管新生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EPCs。应用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建立原位移植动物模型,于瘤细胞接种后第7天将EPCs经尾静脉注入荷瘤鼠,并分别于尾静脉注射后7、14、21d观察EPCs植入后在移植瘤血管新生过程中的募集、整合作用以及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胶质瘤原位移植模型成瘤率为100%。在EPCs植入后14、21d被募集和整合到肿瘤血管中的EPCs数量显著多于第7天(P<0.05),肿瘤微血管密度和移植瘤体积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脐血EPCs能够被募集并整合到肿瘤血管中促进胶质瘤生长,提示其在胶质瘤血管新生化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徐承平张华蓉陈飞兰章容卞修武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胶质瘤肿瘤移植
- Barrett食管放大内镜下分型与组织病理学关系的研究
-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的发病特点、常规及色素放大内镜下表现、病理分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我院2003年2月~2004年2月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2 506例和Barrett食管106例行电子放大内镜观察和粘膜染色,对B...
- 赵晶京房殿春徐承平章容范玉林李向红彭贵勇王振华
- 关键词:BARRETT食管色素放大内镜组织病理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