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小明

作品数:12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环境监测
  • 6篇生态环境
  • 6篇生态环境监测
  • 3篇水环境
  • 2篇信息集成
  • 2篇生态环
  • 2篇水环境监测
  • 2篇决策支持
  • 2篇共享
  • 1篇电厂
  • 1篇顶梁
  • 1篇信息共享
  • 1篇烟尘
  • 1篇预测预警
  • 1篇粤港
  • 1篇粤港澳
  • 1篇知识图
  • 1篇知识图谱
  • 1篇生态环境管理
  • 1篇生态环境治理

机构

  • 12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合...
  • 1篇中国环境保护...
  • 1篇广东省环境监...
  • 1篇中国农业电影...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2篇文小明
  • 5篇陈传忠
  • 3篇温香彩
  • 2篇徐怡珊
  • 2篇陈善荣
  • 2篇陈远航
  • 2篇孙媛
  • 2篇于勇
  • 1篇王鸯鸯
  • 1篇何立环
  • 1篇李旭文
  • 1篇陈耿
  • 1篇冯仲科
  • 1篇刘佳
  • 1篇王佳
  • 1篇李国刚
  • 1篇秦承华
  • 1篇魏峻山
  • 1篇张守斌
  • 1篇张甫

传媒

  • 5篇中国环境监测
  • 3篇环境保护
  • 1篇中国环保产业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环境监控与预...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支撑能力提升的思路与目标被引量:21
2020年
生态环境监测是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监测事业发展,将生态环境监测纳入生态文明改革的大局统筹推进。"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改革持续深入,生态环境治理将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转变,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着全新的压力与挑战。因此,笔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面向发展、服务公众、智慧监测、精准支撑"的原则,针对大气、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生态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监测的重点目标任务,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吴季友陈传忠赵岑文小明于勇胡天洋
面向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转型研究被引量:19
2022年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部署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生态环境监测作为支撑、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业务领域,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基础。生态环境监测业务的稳定运行与数字化转型升级是支撑生态环境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的根脉。本文梳理了全球数字化趋势和我国数字化进展,重点分析了生态环境监测助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所发挥的作用及数字化技术在监测领域的应用场景。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生态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生态环境监管与执法、管理业务运行、重污染天气应对与精细化管控等都对生态环境监测提出了新要求。面向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需求,提出了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监测体系的建议。
陈善荣陈传忠陈远航文小明孙媛胡天洋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治理
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 做好生态环境管理的“顶梁柱”被引量:6
2019年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并将生态环境监测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中统筹推进。回顾改革历程,成效明显,生态环境监测地位作用、基础能力、数据质量、支撑效能、服务水平均得到明显提高。但同时也应清醒地意识到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本文将需求与问题作为改革的逻辑起点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监测改革需要坚持的原则与策略、重点任务以及改革成效的检验标准,以期为生态环境监测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陈传忠魏峻山胡天洋陈远航孙媛文小明
关键词:逻辑起点
水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面临日趋严重的水环境问题,急需建立面向环境监测预警、综合监管、综合决策、关联分析的整合各涉水部门数据、信息、资料的数据共享平台,提供最完善、最及时、最权威的水环境信息服务能力、模型化预测预警能力、科学调度与决策能力,把政府对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为此,在“十一五”国家水专项“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技术与综合示范主题”的“国家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中,设立了“水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研究”课题。文章对平台的建设思路和创新点进行了分析,以实际成果和产生的经济效益为我国流域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流域水污染治理和联防联控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支撑手段。
温香彩文小明
关键词:环境监测信息集成信息共享决策支持
基于ArcGIS Server ADF的流域水环境专题图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专题地图是流域水环境信息的良好表达形式和信息载体,文章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软件-ArcGIS Server ADF研究并实现水环境专题图展示功能。通过流域水环境信息专题地图可以表达水环境监测评价结果,能将水环境质量的空间规律直观显示,实现水环境质量评价信息的可视化,并表示其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揭示发展规律,以供有关专家、决策者获取各类重要信息,进行环保政策的研究分析和决策。
王佳冯仲科温香彩文小明
关键词:ARCGISSERVERADF流域水环境专题图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十三五”生态环境监测研究热点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利用科学计量与可视化相关工具,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27种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发表的2016—2020年生态环境监测论文数据为基础,从载文量分布、高被引论文、高产机构分布和技术主题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监测论文数量有所增加,主要载文期刊分布于《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监测》《环境科学与技术》;主要发文机构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前10位的技术主题词分别是PM_(2.5)、重金属、土壤、污染特征、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生态风险、臭氧、沉积物、多环芳烃,结合“十三五”前期和中后期热点主题词变化分析了生态环境监测研究关注点的变化趋势。
徐怡珊张甫文小明胡天洋张怡冰
关键词:环境监测知识图谱
“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总体思路与重点内容被引量:28
2022年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2021年12月28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简称《规划》)。本文就“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提升”“提高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等“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总体思路进行了深度解读,对《规划》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就“十四五”时期碳监测评估、PM_(2.5)和O_(3)协同控制追因溯源监测、水生态监测、土壤与地下水监测、生态质量监测评价、智慧监测等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解读。
陈善荣陈传忠文小明胡天洋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
水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构建被引量:8
2012年
以水环境监测数据可靠传输交换与集成、信息规范化处理分析、高效共享与决策支持为应用主线,对水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主要功能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平台的总体架构及主要功能,以实现涉水部门水环境信息的采集、传输、交换、存储、分析、发布、共享、展现等,为环境管理与决策人员、为公众、为各级(国家级流域级省级地市级县级)环境监测业务人员提供信息支撑。
温香彩李旭文文小明李国刚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信息数据交换共享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0
2021年
“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将会迎来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绿色发展与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亟需强化支撑、引领、服务作用。文章对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从环境质量状况、生态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网络等方面将粤港澳大湾区与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世界级湾区进行系统比较,对标查找差距与不足,并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生态环境监测区域布局、现代感知网络、智慧应用与“美丽湾区”综合评价、联合监测与信息发布、产学研用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相关建议。
文小明刘佳陈传忠陈耿于勇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
基于关键链的环境监测数据联网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全国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数据直联网工作涉及近4 000个地方站点,面临数据格式和传输规范不统一、网络通信工具定制开发、网络环境异构等多种资源条件约束以及实施人员力量紧缺、协调困难、任务变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基于关键链的项目进度管理办法考虑了时间和资源的双重约束,克服了传统进度计划管理的局限性,借助聚合原理缩短项目工期,利用配置缓冲区域消除不确定性,通过对缓冲区的管理实现对项目进度的管控。该文提出了采用三点估计的关键链管理方法,通过“2+26”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站数据直联工作实例论证了关键链管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方法,可以在未来全国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工作中得到应用。
倪永冯文静倪永吕欣周强文小明
关键词:环境监测进度控制项目管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