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士昌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肠癌
  • 6篇直肠
  • 5篇肿瘤
  • 5篇肠肿瘤
  • 4篇直肠肿瘤
  • 4篇结肠
  • 3篇原位
  • 3篇原位杂交
  • 3篇直肠癌
  • 3篇手术
  • 3篇切除
  • 3篇结肠肿瘤
  • 3篇大肠
  • 3篇大肠癌
  • 2篇原位杂交检测
  • 2篇杂交检测
  • 2篇生存率
  • 2篇切除术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
  • 3篇浙江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9篇方士昌
  • 3篇彭佳萍
  • 3篇王林波
  • 3篇张苏展
  • 3篇郑树
  • 2篇曹江
  • 2篇吴金民
  • 2篇耿礼义
  • 2篇张苏展
  • 2篇邱培林
  • 2篇叶锋
  • 2篇董琦
  • 1篇王林波
  • 1篇王林波
  • 1篇胡晓晔
  • 1篇陈丽荣

传媒

  • 3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癌症
  • 1篇急诊医学
  • 1篇2000全国...

年份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3
  • 1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结直肠癌联合脏器切除60例分析被引量:1
1996年
1980年至1989年我院肿瘤种共进行了742例结、直肠癌切除手术,其中60例行联合脏器切除,5年生存率达3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6.6%,死亡2例。资料结果提示,尚无明显远处转移而局部毗邻脏器浸润的结、直肠癌宜行联合脏器切除,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方士昌王林波张苏展
关键词:肠癌结肠肿瘤直肠肿瘤切除术生存率
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24例临床分析
1997年
本文报道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外科自1982年7月至1992年6月共行结、直肠癌切除742例,其中有肝脏孤立转移或局限性转移24例,积极地作了肝切除,其5年生存率为25.0%。结果提示:无论同时性或异时性发生的肝转移,只要原发癌可根治性切除或已根治切除,而肝转移灶是单个发或多发仅局限于肝的一叶,无肝外转移者及无局部复发,应作肝切除,可望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方士昌
关键词:生存率肝转移结肠肿瘤直肠肿瘤切除术
左侧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急诊处理被引量:6
1997年
本文报道198O年—1989年间532例左侧结直肠癌中并发急肠梗阻40例,1期切除14例(35%),Ⅱ期切除10例(25%),其他术式16例(40%).1期手术的五年存活率36.0%,Ⅱ期手术的五年存活率20.0%,Ⅰ期手术的吻合口漏3例,手术死亡1例,均发生在未行术中肠道灌洗的5例中;Ⅱ期切除木吻合口漏1例,无手术死亡.作者分析本组资料并结合文献认为,左侧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应以急诊手术治疗为主,术前必须迅速纠正病人水电解质平衡,掌握好适应症.Ⅰ期切除吻合术中行全结肠灌洗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方士昌王林波张苏展
关键词:肠梗阻结肠灌洗结肠肿瘤急诊处理
ST13基因在大肠癌及正常大肠组织中的原位杂交表达定位研究
目的:探讨 ST13基因 mRNA 在大肠癌及相应正常大肠上皮组织细胞的表达作定位问题。方法:实验采用 RNA-RNA 原位杂交的方法。结果:7例正常大肠组织上皮细胞中 ST13表达均阳性,而 7例癌组织中只有3例见阳性...
王林波郑树张苏展彭佳萍叶峰方士昌吴金民
关键词:大肠癌原位杂交
文献传递
原位杂交检测新基因ST13(SNC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确定新基因 ST13在大肠癌中的组织学定位 ,观察它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 RNA- RNA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 ST13基因在 30例大肠癌病人的正常肠黏膜、癌旁黏膜、腺瘤以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ST13基因表达在大肠的正常腺上皮结构上 ,着色颗粒位于胞浆 ,而胞核无或着色较淡 ,癌组织中没有或有少量表达 ,且一般较正常黏膜染色为淡 ;在间质和肌层中未见明显阳性信号。正常黏膜标本中阳性率为 2 0 / 30 ;癌旁黏膜中 15 / 30 ;腺瘤中 4/ 4;癌组织中 9/ 30。ST13基因在同一大肠癌病人正常黏膜和癌组织中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在癌组织中 ST13有表达和无表达病例组之间 Dukes各期分布有差别 ,有表达者中属 Dukes A期和 B期为多 ,C期为少 ;而无表达者中 C期较多 ,A、B期为少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2 )。同时 ,还发现有淋巴结转移者 ST13在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 (3/ 17)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6 / 13)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99)。结论  ST13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率低于相应的正常黏膜 ,此种低表达多见于 Dukes C期及淋巴结转移者 ,ST13基因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叶锋郑树方士昌彭佳萍曹江耿礼义董琦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原位杂交大肠癌
原位杂交检测新免疫球蛋白基因SNC7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确定新免疫球蛋白基因SNC73在大肠癌中的组织学定位;观察它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状况;探讨其表达与大肠癌表型的相关性。方法:用地高辛标记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NC73基因在29例大肠癌病人的正常肠粘膜、癌旁粘膜、腺瘤5例以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SNC73基因的表达发生在大肠的正常腺上皮结构上,着色颗粒位于胞浆,胞核无或着色较淡;癌组织中没有或有少量表达,且一般较正常粘膜染色为淡;SNC73基因在肠粘膜的淋巴滤泡中可见较多的阳性染色,而在其他间质和肌层中未见明显阳性信号。正常粘膜标本中SNC基因阳性率为62.07%;癌旁粘膜中31.03%;腺瘤中20.00%;癌组织中20.69%。SNC73基因在同一大肠癌病人正常粘膜和癌组织中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肠粘膜。结论:SNC73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率一定程度上低于相应的正常粘膜,其生物学功能可能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免疫球蛋白。
叶锋郑树方士昌彭佳萍董琦耿礼义曹江
关键词:大肠癌原位杂交基因表达免疫球蛋白
乳腺癌改良与传统根治术腋淋巴结清扫程度比较被引量:1
1993年
对20例可手术乳腺癌病人进行改良根治术和传统根治术腋淋巴结清扫程度的自身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5例乳腺癌临床Ⅰ、Ⅱ期中有3例作改良根治术后残留淋巴结4枚,但无癌转移;临床ⅢA期病人5例中有3例作改良根治术后残留淋巴结5枚,其中1例2枚淋巴结中有癌转移,但其改良根治术标本中4枚淋巴结有癌转移;改良根治术腋淋巴结残留率为30%(6/20)。提示对临床Ⅰ、Ⅱ期乳腺癌病人采用改良根治术作为标准术式是可行的。
黎体璎方士昌邹荣必邱培林张苏展王林波吴金民陈丽荣
关键词:乳腺癌外科手术腋淋巴结
直肠癌前切除应用器械吻合术后吻合口漏的防治被引量:26
1996年
对274例直肠中上段癌施行经腹前切除术,应用国产GF-I型吻合器吻合,术后并发吻合口漏15例,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5.5%。其中12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3例行近端横结肠造瘘术,有1例术后死亡。吻合口漏的死亡率为6.7%。
方士昌胡晓晔邱培林王林波张苏展黎体璎
关键词:直肠肿瘤外科手术吻合口漏
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1989年
结肠,直肠癌是美国女性第二位常见癌肿。在男性仅次于肺癌和前列腺癌。每年新患者约126000例。其中有肝转移的病人约25000。10%~20%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病人有肝手术指征。约5000~6000例肝转移病人可作肝大块切除术。Cady 1974年报道美国每年死于结肠、直肠癌的4000病人中,一半具有肝转移。Iwatsuki认为30%结肠、直肠癌术后最初转移部位是肝。Brad-piece报道死于结肠、直肠癌者有肝转移的占40~70%。John回顾145例结肠、直肠癌复发尸检中约2/3有肝转移。
方士昌
关键词:结肠癌直肠癌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