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梦园

作品数:12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视网膜
  • 4篇视网膜病
  • 4篇视网膜病变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配体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4篇网膜
  • 4篇细胞
  • 4篇病变
  • 3篇凋亡
  • 3篇氧化应激
  • 3篇氧化应激诱导
  • 3篇人晶状体
  • 3篇人晶状体上皮...
  • 3篇上皮

机构

  • 10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立眼科...

作者

  • 12篇方梦园
  • 7篇郭海科
  • 5篇杨鑫
  • 4篇孟倩丽
  • 3篇张金嵩
  • 2篇张凤妍
  • 1篇李士清
  • 1篇高韶晖
  • 1篇彭广华
  • 1篇赵朝霞
  • 1篇朱杰宁
  • 1篇张良
  • 1篇孙续元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第三届中国眼...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第三届国际葡...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2
  • 4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UMA介导氧化应激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
2012年
目的探讨PUMA在氧化应激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cell,HLEC)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HLEC-B3,用50μmol·L-1H2O2刺激不同的时间后,Hoechst33258染色,凋亡细胞呈核固缩、碎裂形态,计数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UMA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方法检测PUMAmRNA表达水平;设计合成针对人PUMA基因的小干扰片段(siPUMA1、siPUMA2)和一条阴性对照,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细胞后,验证干扰有效性,观察其对氧化应激诱导的HLEC凋亡的影响。结果 H2O2刺激HLEC4h、8h、12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30%±0.25%、27.16%±0.31%、48.14%±0.57%,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发生时间依赖的表达上调。H2O2可诱导PUMA mRNA及蛋白质表达上调。干扰PUMA的表达能减少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H2O2处理HLEC-B312h后细胞凋亡率为48.24%±0.84%,而敲除PU-MA的表达后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为13.72%±1.06%(siPUMA1)和17.56%±0.51%(siPUMA2)。结论 PUMA介导了H2O2诱导的HLEC凋亡,可能在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杨鑫张凤妍方梦园张金嵩彭广华
关键词:PUMA氧化应激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凋亡
PD-1及其配体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方梦园郭海科孟倩丽张良张洪洋金海鹰
应激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及其靶基因对氧化应激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白内障的发生与氧化应激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有关,而BH3-only蛋白是凋亡机制启动的关键因素,其过程可能与c—JunN末段激酶(JNK)通路激活有关,但氧化应激诱导的LECs凋亡与JNK通路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JNK/c—Jun通路及其靶基因Bim与PUMA在氧化应激诱导的LE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人LECs系HLEC—B3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和传代。将80%融合的细胞接种在24孑L板并随机分为无H2O2或H2O2(50μmol/L)处理4、8、12h组,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并计数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LEC—B3细胞中JNK/c—Jun通路的激活情况和Bim、PUMA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c—Jun、Bim、PUMAmRNA在HLEC—B3细胞中的表达。在H2O2处理的细胞培养基中加入JNK/c—Jun通路抑制剂CEP11004或SP600125处理4h,以无H2O2或H2O2+DMSO处理的细胞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组,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各组LECs的凋亡情况并检测JNK/c—Jun通路的激活情况和Bim、PUMA蛋白的表达。当培养细胞达60%融合时,将200pmol/L的Bim或PUMA小分子干扰片段转染细胞24h,然后用H2O2处理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Bim、PUMA蛋白及其mRNA在HLEC—B3细胞中的表达。结果H2O2处理HLEC—B34、8、12h后,其细胞凋亡率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9.433,P=0.000),H2O2处理HLEC—B34、8、12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30±1.15)%、(27.08±O.74)%和(46.59±0.91)%,与无H2O2处理组(2.74±0.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9、0.000、0.000)。与无H2O2处理组比较,不同时间H2O2处理组JNK/c—Jun通路的激活和Bim、PUMA蛋白及其mRNA在HLEC—B3细胞中的表达强度均明显增加;加入CEP11004或SP600125后,上述因子表达下调,与DMSO培养�
杨鑫郭海科方梦园张金嵩
关键词: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凋亡
Bim介导氧化应激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
2012年
目的:研究Bim在氧化应激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过氧化氢(H2O2)刺激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oechst33258染色细胞核,计数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im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BimmRNA表达水平;小分子干扰片段敲除Bim后观察干扰效率。结果:H2O2刺激人晶状体上皮细胞4、8、12h后,凋亡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Bim mRNA及蛋白质呈时间依赖的表达上调。小分子干扰Bim的表达后,细胞12h凋亡率从约(49.91±1.20)%下降到约(14.23±0.90)%(siBim1)、18.44%±1.52%(siBim2)。结论:Bim介导了H2O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可能在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杨鑫方梦园张金嵩
关键词:凋亡BIM氧化应激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通路在眼科领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共刺激信号已经成为免疫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属于抑制性共刺激分子,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病原微生物感染、肿瘤免疫逃逸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PD—1及其配体(PD-1/PD—L)通路在眼科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眼部多种疾病和现象,如眼部免疫性疾病、眼部感染性疾病、眼部肿瘤、眼组织的免疫赦免等均发现有PD—1/PD—L通路的改变。这些发现不仅进一步阐明了一些眼部疾病的发病机制,而且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就PD—1/PD—L通路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眼科生理病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方梦园孟倩丽郭海科
关键词: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免疫调节
程序性死亡因子1及其配体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PD-L1和PD-L2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方法临床检查确诊为DR的40例患者(DR组)以及同期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0名(对照组)纳入研究。DR组40例患者中,非增生型DR(NPDR)20例,增生型DR(PDR)20例。抽取两组受检者晨起空腹静脉血2m1,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PD-1、PD-L1、PD-L2mRNA的表达水平。对比分析DR、对照组之间,PDR与NPDR组之间各指标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DR组患者PBMCs中PD-1、PD-L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0,-2.562;P=0.043,0.013);PD-L2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7,P=0.395)。PDR组患者PBMCs中PD-1tuRNA相对表达量较NPDR组有降低趋势,PD-I.1、PD-LI。2mRNA相对表达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35,0.987,0.131;P:0.190,0.334,0.897)。结论DR患者PBMCs中PD-1、PD-L1tuRNA相对表达较正常者低,PD-L2mRNA相对表达较正常者无明显变化。
方梦园孟倩丽张良杨鑫朱杰宁郭海科
程序性死亡分子--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调控机制的研究
研究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目前危害中老年人视力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DR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高血糖、氧化应激、糖基化终末产物、细胞凋亡、细胞因子等。...
方梦园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HAPMAIL-4Β2微球蛋白
瞳孔成形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评价瞳孔成形术在眼外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诊治的伴有虹膜瞳孔损伤的18例(18眼)临床资料。均为眼外伤导致的伴有虹膜瞳孔异常的白内障、晶状体脱位患者,并行瞳孔成形联合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和(或)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2~6个月。结果术后18眼视力均提高;患眼瞳孔呈圆形或类圆形,瞳孔位于中央或近中央16眼,瞳孔偏位2眼。术中前房积血2眼;术后曾有眼压升高6眼。结论瞳孔成形术能够恢复虹膜完整性,提高视力和视觉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眼外伤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杨鑫张凤妍方梦园
关键词:虹膜瞳孔成形术
角膜生物力学与角巩膜物理特性及眼前段结构的相关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角巩膜物理特性及眼前段结构参数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和作用。方法横断面研究。对2012年5-9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用眼反应分析仪(ORA)对拟行激光屈光近视矫正的人群共187例(187只眼)进行角膜生物力学测量,获取角膜滞后量(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生物力学指标。使用Ocul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中央角膜前弹力层密度(CCBD)、中央角膜基质密度(CCSD)、房角宽度(ACA)、前房宽度(ACW)和前房深度(ACD)等参数指标。采用Schoitz压陷眼压计测量眼压后,再根据转化量表换算出巩膜硬度系数E。将CH和CRF分别与上述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其相关性及对角膜生物力学影响的差异。结果CH和CRF与CCBD呈负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巩膜硬度系数E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CCSD和眼前段结构参数的线性相关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CBD和巩膜硬度系数E是显著性因子(P〈0.05),且CCBD对角膜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结论中央角膜基质密度和巩膜硬度对角膜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而眼前段结构与其无明显相关,角膜生物力学可能更多地与其本身和巩膜的特性有关,从而为进一步认识角巩膜手术和疾病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高韶晖方梦园李士清孙续元赵朝霞郭海科
关键词:角膜生物力学
PD-1及其配体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孟倩丽方梦园郭海科杨培增侯胜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