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捷

作品数:35 被引量:378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9篇正畸
  • 27篇牙周
  • 25篇牙周炎
  • 12篇正畸治疗
  • 9篇牙周炎患者
  • 8篇侵袭性
  • 8篇侵袭性牙周炎
  • 7篇正畸学
  • 7篇畸形
  • 6篇牙槽
  • 6篇牙槽骨
  • 6篇正畸联合治疗
  • 6篇探诊深度
  • 5篇牙合
  • 5篇前牙
  • 5篇减数
  • 4篇随访
  • 4篇重度牙周炎
  • 4篇慢性
  • 4篇骨高度

机构

  • 21篇北京大学口腔...
  • 17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朝阳医院

作者

  • 35篇施捷
  • 11篇周彦恒
  • 5篇焦剑
  • 5篇傅民魁
  • 3篇孟焕新
  • 3篇胡文杰
  • 3篇徐莉
  • 2篇钟金晟
  • 2篇魏松
  • 2篇谷岩
  • 2篇焦剑
  • 1篇徐涛
  • 1篇韩冰
  • 1篇崔宏燕
  • 1篇林野
  • 1篇李自力
  • 1篇陈波
  • 1篇张豪
  • 1篇沙月琴
  • 1篇释栋

传媒

  • 10篇中华口腔医学...
  • 6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口腔正畸学
  • 3篇中华口腔正畸...
  • 3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第十次全国口...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2016年全...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术前正畸下前牙去代偿效果及牙槽骨改建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应用头颅侧位片和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术前正畸的下前牙去代偿效果和牙槽骨改建情况。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完成术前正畸及正颌手术的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中,筛选出30例术前正畸前后拍摄了头颅侧位片和CBCT的患者。测量术前正畸前后与下前牙角度及线距相关的头影测量项目,包括:下中切牙(L1)长轴-眶耳平面角(L1-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 angle,L1-FH)、L1长轴-下颌平面角(L1-mandibular plane angle,L1-MP)、L1长轴-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交角(L1-nasion-supramental angle,L1-NB)、L1切缘到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线距)等。利用CBCT测量并评估术前正畸前后下前牙唇/舌侧骨开裂长度(d-La/d-Li)及骨开裂/骨开窗发生情况的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L1的d-Li变化量与年龄、术前正畸疗程及治疗前头影测量项目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与术前正畸牙周风险相关的因素。结果:经过术前正畸治疗,L1-FH、L1-MP、L1-NB、L1-NB线距分别变化了11.56°±5.62°、-11.13°±5.53°、-11.57°±5.43°、(-4.99±1.89)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0个测量牙位中,45个术前正畸前(T0)唇侧存在骨开裂/骨开窗,而术前正畸后(T1)不再骨开裂/骨开窗;142个T0时舌侧不存在骨开裂/骨开窗,而T1时出现了骨开裂/骨开窗。术前正畸后下侧切牙(L2)、下尖牙(L3)及下前牙(L1+L2+L3)的d-La分别减小了(0.95±2.22)mm、(1.20±3.23)mm及(0.68±2.50)mm,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正畸后L1、L2、L3及L1+L2+L3的d-Li分别增加了(4.43±1.94)mm、(4.53±2.35)mm、(3.19±2.80)mm及(4.05±2.46)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1的d-Li变化量与治疗前的L1-FH值成正相关(r=0.373,P=0.042)。结论: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在减数双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后经过完�
付玉胡鑫浓崔圣洁施捷
正畸结合牙龈环切术治疗牙周炎致前牙病理性移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6
2002年
目的 通过正畸和牙周基础、牙龈环切术联合治疗因牙周炎导致前牙病理性移位的患者 ,观察治疗后牙周组织的改变。方法 牙周炎导致前牙病理性唇向散开移位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 ,对需压入的前牙进行牙龈环切术 ,再开始正畸加力。使用牙周临床检查、常规根尖片、前牙区CT来观察比较正畸治疗前后患牙的牙龈出血、探诊深度、牙槽骨高度和附着水平的变化。结果 结合牙龈环切的正畸治疗后患牙牙槽嵴顶高度增加 ,产生新附着。结论 正畸结合牙周系统治疗和牙龈环切术矫治牙周炎所致前牙唇向散开移位患者 ,可以排齐牙列、关闭散开的间隙 ,并促使牙周改善 。
施捷周彦恒傅民魁孟焕新朱卫东
关键词:牙周炎
八年制口腔正畸学“常见错合畸形的矫治”PBL课程的教学探索和客观评估
【研究目的】通过八年制口腔正畸学"常见错合畸形的矫治"PBL课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学习关注度、参与性和教学效率,并客观评价教学效果。【方法】本研究以本班学生为典型病例,由教师提问题,学生课前学习,针对相应问题,课上以PPT...
魏松施捷谷岩
文献传递
伴错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评价被引量:35
2017年
目的:评价伴错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 P)患者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5名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并完成牙周-正畸治疗的Ag P患者,回顾性评价初诊(T0)、正畸治疗前(T1)、正畸治疗完成后(T2)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后出血比率(percentage of sites with bleeding on probing,BOP%),通过根尖片评价正畸前后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alveolar bone height,RBH)的变化及牙根吸收发生状况。结果:(1)在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前(T1)及正畸治疗完成后(T2),PD、BI、BOP%以及PD>3 mm位点的百分比均有显著降低(P<0.001)。(2)T0时全口RBH均值为68.37%±15.60%,牙周-正畸治疗后RBH为70.27%±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上切牙[T0为58.79%±16.71%,T2为65.54%(55.74%,78.13%)]、上尖牙[T0为77.62%(66.06%,87.17%),T2为79.57%(69.75%,86.52%)]及上磨牙[T0为74.30%(61.69%,84.45%),T2为76.76%(68.12%,85.09%)]在正畸治疗后RBH增高明显(P<0.05)。(3)正畸治疗后人均有23.94%±13.45%的牙发生牙根吸收,其中以下切牙及上切牙的发生率最高,总发生率分别为68.48%和65.31%。结论:伴错畸形的Ag P患者,在规范的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不会引起牙周炎症加重或牙槽骨吸收;约2/3的上、下切牙可发生轻度的牙根吸收。
沈潇施捷徐莉焦剑路瑞芳孟焕新
关键词:侵袭性牙周炎牙槽骨质丢失牙根吸收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长期综合治疗一例被引量:5
2015年
侵袭性牙周炎以发病年龄早、进展速度快为主要特点,可以导致年轻人牙齿松动甚至脱落,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由于患者相对年轻,对美观和功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往往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综合全面的治疗设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牙周基础治疗控制炎症则为长期稳定疗效提供基本保障.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83;口腔医院收治1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对该患者进行了牙周基础治疗、正畸治疗及口腔种植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纵向观察7年,现报道如下.
释栋施捷陈波
关键词:多学科综合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牙齿松动
存在附着丧失的成人正畸牙移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本研究目的为证实存在附着丧失的成人患者可以接受正畸治疗。方法 120名存在附着丧失的成人患者在 Maimonides 大学(研究生教程)和我们研究室进行治疗。所有这些患者在正畸治疗前、中、后都进行了牙周治疗。结果所有这些患者在良好口腔卫生维护下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存在附着丧失的成人患者可以成功地进行正畸治疗,同时可获得一定量的骨修复和稳定的效果。
Julia HarfinNora Harfin施捷
关键词:正畸牙移动
牙周病患者减数正畸治疗的远期评价
施捷
研究生教育中建立循证医学理念的初步探索
目的:通过在研究生中开设口腔循证医学课程的平台,探索1)在研究生中建立循证医学理念的必要性、模式及效果。2)循证医学课程的立体化建设的探索,包括核心内容、实践应用、培养模式和目标。方法:初步完成循证医学课程内容和形式的设...
孙燕楠施捷韩冰林久祥周彦恒
关键词:循证医学课程
文献传递
上颌前牙翻瓣植骨即刻种植美学修复一例五年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3年
当上颌前牙因外伤、桩冠修复根折等原因导致急慢性炎症时可考虑拔牙即刻种植,以缩短疗程、减少手术创伤、节约费用,但即刻种植同样存在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差、软组织伤口关闭困难、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修复后因拔牙窝牙槽骨改建导致软组织退缩、种植修复体边缘暴露等美学并发症。现报道即刻种植修复后5年一例,临床美学效果好,且长期效果稳定,
胡秀莲施捷崔宏燕林野
关键词:美学修复上颌前牙植骨翻瓣急慢性炎症
伴错[牙合]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长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3
2020年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长期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2年1月至2010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并完成牙周-正畸治疗的AgP患者25例,收集初诊(T0)、正畸治疗完成后(T1)、正畸结束3年以上末次复查(T2)时的全口根尖X线片,通过根尖X线片评价患者根形态异常情况、正畸前后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alveolar bone height,RBH)的变化。评价根形态异常对牙周-正畸治疗的影响,并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价与正畸后长期牙槽骨高度变化相关的牙和个体水平因素。结果T0、T1时统计25例患者的693颗牙,T2期随访14例患者,共观测368颗牙。牙周-正畸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根形态异常(估计值为-2.392)、牙位(上颌牙vs.下颌牙估计值为3.139;前牙vs.后牙估计值为?3.469)和T0期的牙槽骨高度变化(估计值为-0.391)(P<0.05)。根形态异常、下颌牙、前牙以及T0时牙槽骨高度高,都是牙槽骨增加的不利因素。正畸后长期观察,牙槽骨高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牙位(上颌牙vs.下颌牙估计值为3.735;前牙vs.后牙估计值为-5.318)、T0时探诊深度(估计值为-1.594)和T0时牙槽骨高度(估计值为-0.498)(P<0.05)。下颌牙、前牙、T0时牙槽骨高度增加和T0探诊深度增加,都是正畸后长期牙槽骨增加的不利因素。结论多因素分析显示,正畸治疗结束时,牙槽骨高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根形态异常、牙位和T0时牙槽骨高度;正畸后3年以上复查,牙槽骨高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牙位、T0时的探诊深度和T0时牙槽骨高度。
沈潇施捷徐莉孟焕新
关键词:侵袭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