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宇
- 作品数:21 被引量:241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论汉字能力被引量:39
- 1999年
- 施正宇
- 关键词:汉字字符现代汉字文字书写汉字教学形声字正字法
- 词·语素·汉字教学模式阐释
- 众所周知,汉字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有别于其他第二语言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但汉字是什么?如何处理汉字在汉语作为第二语雷教学中的地位,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笔者以为,汉字即是一个文字符号,也是它所记录的汉语语素;当所记录...
- 施正宇
- 文献传递
- 词·语素·汉字教学初探被引量:44
- 2008年
- 针对近年来有关对外汉语教学基本单位的讨论,本文提出以词·语素·汉字为基本框架的教学理念。以词的使用频率和字的构形规律为基本线索构建教学词库,梳理与之相关的教学字库,做到字词兼顾,并在语素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汉语能力和汉字能力,是这一教学理念不同于“词本位”或“字本位”教学法的本质特征。
- 施正宇
- 关键词:案例分析
- 戈鲲化与早期美国汉语教学
- 2007年
- 戈鲲化是19世纪末第一位赴美汉语教师。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由于商贸往来及文化交流的需要,以鼐德为代表的部分美国外交官及学者着手创办对美国人的汉语教学,哈佛大学聘请戈鲲化赴美就是一个重要举措。本文根据有关此事的文献资料,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着重探讨了教师任职资格、教学目的与对象、教学情况与教材内容等问题,并对戈鲲化作出了总体评价。
- 施正宇
- 关键词:戈鲲化
- 《中国丛报》汉语学习篇目整理与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中国丛报》是清代来华西方人创办的英文期刊,其中刊载了86篇涉及汉语学习的文章,内容包括语言学习政策、语体和语用、语言要素学习、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汉语学习用书、中文教育机构与汉语教师、汉语学习人物等诸多方面,是研究晚清来华西方人汉语学习的重要历史文献。为此,笔者尝试对《中国丛报》中的汉语学习文章及其撰稿人进行梳理,以期全面考察《中国丛报》汉语学习文章的基本特点,正确认识他们的历史贡献。
- 施正宇邹王番房磊陈韬瑞
- 关键词:《中国丛报》汉语学习作者群
- 关于对外汉字教学一些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0
- 2018年
- 本文针对近年来对外汉字教学中的部分常见问题,包括如何利用字源进行汉字教学,是否要进行汉字书写训练,如何理解六书、偏旁、部件与部首等概念,如何利用形符和声符进行汉字教学,如何看待学生汉字书写的偏误现象,如何看待电脑中文等问题,结合笔者多年来的读书心得与教学思考,谈谈自己的看法。
- 施正宇
- 关键词:汉字教学字源六书偏旁
- 外国人对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的批评与建议——语言文字座谈纪要
- 1992年
-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对古老的汉字、汉语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汉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汉语、汉字,但是,在许多地方也发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语言文字现象。通过认真思考,他们在语言文字座谈会上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有益的建议: 一、繁体字要复辟吗? 罗扬(罗马尼亚,北京语言学院研究生):最近一段时间,我看了一些公司的名字、名片,还有些广告,包括电视台打出的字幕,用的都是繁体字,所以,我就想,现在是不是有这样一个趋势,就是要重新写繁体字。但是后来一想,这不大可能。因为,光是简体字。
- 施正宇
- 关键词:中国语言文字座谈纪要简体字外国人
- 从汉字教学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位问题被引量:16
- 2010年
- 本文以汉字教学为出发点,通过对汉语教学本位问题的缘起、发展及其影响的历史回顾与理性思考,探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词本位教学法和字本位教学法的实质。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当遵循汉字、语素和词汇并重的基本原则,建立有别于西方第二语言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 施正宇
- 关键词:本位词本位
- 外国留学生形符书写偏误分析被引量:43
- 1999年
- 以拼音文字记录母语的外国留学生的形符书写错误,表明学生一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能力,对汉字的形义关系也有了一个粗浅而模糊的认识,面对所记录的汉语词,他们可以由词义而词形、由词形而字形地推导演绎,显示出某种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但从另一方面讲,这些错误又混淆了作为语言单位的词与作为语言书写单位的汉字的界限,误将字所记录的词义甚至句义等同于形符的意义,并据以改写形符,将表示字义的形符当作汉语的表意单位。形符书写错误同时也表明学生对形符的把握还处于从非理性向理性过渡的中介状态。
- 施正宇
- 关键词:汉字形符偏误分析
- 近代英国汉语教学的兴起与发展(下)——从《泰晤士报》(1785—1911)说起被引量:1
- 2022年
- 本文将依据英国《泰晤士报》 (1785―1911)所载相关信息,探讨剑桥大学、曼彻斯特欧文斯学院、现代东方学校及部分民间组织开展汉语教学的基本史实,以及其兴起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真实而客观的依据。
- 施正宇韩澍芃
- 关键词:泰晤士报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