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方争
- 作品数:13 被引量:56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冶金工程更多>>
- 临床医学生学习循证医学的作用被引量:2
- 2003年
- 朱方争
- 关键词:循证医学医学生
- 锰的神经毒性及其早期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2年
- 朱方争郭松超
- 关键词:锰神经毒性生物学效应锰中毒线粒体功能异常
- 大学生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后不同时间的免疫效果观察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我校学生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状况。方法 :对 1999~ 2 0 0 1年在入学时已全程接种了 5 μg/次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 912名学生 ,观察其免疫后 1、2、3年血清的抗 - HBs阳转率 ,并对检测 HBV5项指标全部阴性的学生加强接种一针 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1个月后再检测抗 - HBs。结果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 1年后检测抗 - HBs阳转率为 78.92 % ,2年后是6 9.2 0 % ,3年后是 5 8.6 0 %。全程免疫 3年后抗 - HBs阳转率最低 ,与全程免疫后 1、2年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加强接种一针 10μg乙肝疫苗 1个月后检测 ,抗 - HBs阳转率达 85 .6 3% ,与加强免疫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结论 :本校学生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应答良好 ,但全程免疫 3年后建议对学生的抗 - HBs进行复查 。
- 苏洁寒朱方争韦柳惠
- 关键词:大学生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免疫应答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功能失调作为锰神经毒性早期效应标志的人群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功能失调作为锰神经毒性早期效应标志的可能性。方法选取已脱离锰接触的锰中毒病人18名作为中毒脱离接触组,选取锰作业工人73名作为锰接触组,选取无职业性锰接触人群63名作为对照组,对锰作业现场进行劳动卫生学监测,对中毒脱离接触组、接触组及对照组人群进行一般健康状况及神经系统检查,并对接触组和对照组进行神经行为功能核心组合测试(NCBT),检测3组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功能(呼吸控制率、ATP生成、线粒体膜电位),并对接触组神经行为指标与线粒体功能失调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锰作业现场中拌粉机旁及其二层投料口粉尘浓度严重超标,高达16.3和38.0 mg/m3,分别超标1.63和3.8倍(卫生标准为10 mg/m3,TJ36-79),其中MnO2浓度为0.84和1.51 mg/m3,超标4.2和7.6倍(卫生标准为0.2 mg/m3,TJ36-79);一般健康状况及神经检查发现,中毒脱离接触组和接触组均有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等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中毒脱离接触组中有震颤及共济运动失调等锥体外系损害体征,接触组未见锥体外系神经系统损害体征;接触组与对照组NCBT神经行为功能检测发现,接触组易出现疲倦感,简单反应时较对照组显著增加,数字跨度、视觉记忆和目标追踪试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触组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功能指标RCR、ATP生成及线粒体膜电位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毒脱离接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接触组简单反应时、数字跨度与线粒体功能指标改变具有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锰接触可导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功能失调,对于锰接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功能失调可作为潜在的锰神经毒性早期效应生物标志。
- 朱方争付娟玲张振明郭松超姚碧云姜岳明周宗灿
- 关键词:锰神经毒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线粒体功能失调作为锰神经毒性替代性生物学标志的实验研究和人群研究
- 该研究根据锰神经毒性线粒体损伤的作用机制,试图从研究线粒体功能入手,开展动物实验与锰作业人群的线粒功能研究、锰作业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探讨外周血有核细胞线粒体功能失调作为锰神经毒性早期效应的替代性生物学...
- 朱方争
- 关键词:锰接触神经行为功能
- 铝对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
- 韦小敏王清海唐焕文朱方争陆继培黄波黄彦妮黄意府黄鲜华刘凤英杨莉
- 研究内容包括体外免疫细胞培养、动物实验、人群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体外人T、B淋巴细胞培养实验发现中、高浓度的铝对人T、B淋巴细胞生长繁殖功能和合成、分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有直接抑制...
- 关键词:
- 关键词:铝免疫
- 铝的免疫毒性研究
- 检测了铝厂作业工人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4>、CD<,8><'8>、免疫球旦白IgG、IgA、IgM及外周血ANAE含量,结果显示CD<,3><'+>、CD<,8><'+>、IgG、ANAE...
- 朱方争
- 关键词:免疫功能铝T淋巴细胞亚群
- 文献传递
- 铝对小鼠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被引量:8
- 1998年
- 为探讨铝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给小鼠每天腹腔注射氯化铝(AlCl3)溶液〔10,25,40mg/(kgd)〕,连续注射2,4,6周。结果表明:染铝4周后脾重及25mg/kg、40mg/kg组的PFC值、CD3+、CD4+、CD4+/CD8+、ANAE阳性率均显著增加,6周后各剂量组的脾重、PFC值及25mg/kg组的CD4+,CD4+/CD8+、ANAE和40mg/kg组的CD3+、CD4+、CD8+、ANAE均显著增加,并且随染铝时间延长,40mg/kg组的PFC值、CD3+、CD4+、CD4+/CD8+及ANAE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而CD8+呈上升趋势,提示铝对小鼠免疫系统具有影响作用。
- 朱方争谢佩意
- 关键词:铝T淋巴细胞亚群
- 铝的神经毒性机理的研究概况被引量:9
- 1998年
- 就近年来国内外杂志所报道的铝的神经毒作用机理作一综述。近年研究表明铝可引起神经元纤维蛋白过度磷酸化,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减少,改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使神经细胞的钙稳态失调,造成蛋白质合成及能量代谢障碍,促进脂质过氧化,产生超氧化物自由基,从而导致各种神经性损害。
- 朱方争谢佩意
- 关键词:铝毒性神经递质神经系统
- 染锰大鼠血有核细胞线粒体功能的体外及体内研究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锰暴露对血有核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血有核细胞线粒体进行体外、体内研究 ,观察锰染毒对线粒体呼吸功能、ATP生成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体外研究表明 ,在不同浓度MnCl2 ·4H2 O (0 ,0 5 ,1 ,1 5 ,2 ,2 5mmol/L)与线粒体共同孵育 1 5min后 ,反映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呼吸控制比 (RCR)、ATP生成随着锰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其中 2 5mmol/L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且 2 5mmol/L锰可致线粒体的膜电位降低 ;接触锰 2 5mmol/L 1 0min后线粒体功能开始下降 ,1 5min后RCR、ATP生成、膜电位降低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体内研究表明 ,在大鼠均未见神经行为方面有中毒表现时 ,高剂量组 (2 5mg/kg)RCR、ATP生存均显著降低 ,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锰对大鼠血有核细胞线粒体功能具有损害作用 。
- 朱方争傅娟玲姜岳明郭松超黄文广周宗灿
- 关键词:有核细胞线粒体功能锰暴露RCRATP膜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