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明春

作品数:1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宏观经济
  • 3篇经济运行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经济政策
  • 2篇宏观经济管理
  • 2篇宏观经济政策
  • 1篇地方经济
  • 1篇需求管理
  • 1篇市场体系建设
  • 1篇区域经济
  • 1篇总量控制
  • 1篇纵论
  • 1篇马太效应
  • 1篇经济调控
  • 1篇经济增长
  • 1篇工业经济
  • 1篇宏观经济调控
  • 1篇宏观经济运行
  • 1篇财政
  • 1篇产业结构

机构

  • 12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中国人民银行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国家物价局

作者

  • 12篇朱明春
  • 1篇高铁生
  • 1篇李跃
  • 1篇汪兴益

传媒

  • 2篇经济纵横
  • 2篇管理世界
  • 2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未来与发展
  • 1篇学术研究
  • 1篇经济学家
  • 1篇财政研究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中央财政金融...

年份

  • 4篇1992
  • 6篇1991
  • 2篇199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协调计划与市场机制作用 强化宏观经济管理
1991年
一、经济运行中总量效应与结构效应不对称是当前宏观经济管理问题集中而突出的体现从运行层次来看,现阶段宏观经济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总量经济波动过频。总量管理方面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需求管理,以财政、金融和进出口政策为主要控制手段,协调国内总供求之间的关系,控制物价总水平,保持经济稳定与适度增长。在这方面,我国近年来却出现了较频繁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宏观经济摇摆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与市场疲软、增长相对停滞之间。
朱明春
关键词:宏观经济管理经济运行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结构
我国产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1992年
一、'七五'期间我国产业政策的主要作用在我国第一次明确使用产业政策概念,是在国家的第七个五年计划当中.'七五'时期,我国的产业政策体系已初步系统化,国家在宏观经济管理上,也对产业政策寄以厚望.从实践效果上看,产业政策也的确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如:1、促进了产业结构大的比例关系的改善和浅层次的均衡化改革开放以来,总结过去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人们对经济发展必须保持的比例关系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产业政策的确立和实施。
朱明春
关键词:产业政策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的回顾与前瞻
1991年
一、1990年经济运行分析1990年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可以概括为:总量运行基本稳定,结构调整尚待深化。所谓总量运行基本稳定,是指这一年我国经济增长基本遏制住了1989年底开始的滑坡势头,取得了一定的增长速度,避免了经济总量进一步滑下低谷。除了农业全面增长,年增长5%以外,突出地表现在工业生产形势的逐步好转上。与上年相比,工业生产逐季加快,一季度基本持平,二季度增长4.1%,三季度增长5%,四季度则高达14.2%;
朱明春
关键词:宏观经济经济运行
论我国市场体系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1992年
一、市场体系的完整性、统一性是市场效率的重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发育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不仅农副产品市场、工业消费品市场繁荣起来,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劳力市场等也有所发展。目前,市场在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工业生产的60—70%、原材料的70%已由市场组织调节,价格放开的商品种类占市场流通商品总量的80%以上。可以说,市场已在一定程度上居于经济运行组织的主导地位。然而。
朱明春
纵论我国九十年代的工业经济发展
1991年
即将到来的十年是对振兴中华意义更加重大的十年。在90年代,我们将要完成“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要在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二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年新春伊始,为了继往开来,探索未来十年工业发展与改革的特点、趋势和规律性,最近我们《中国工业经济研究》编辑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九十年代工业发展”课题组共同邀请了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发展中心、国家统计局、国家物价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综合部门的部分理论工作者进行了座谈。他们分别从未来十年的体制改革、再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资金融通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理论探讨,提出了个人的见解。下面刊登部分发言摘要,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路,并欢迎有志于此者作更深入的理论分析。
郑洪庆宋廷明邵宁朱明春高铁生汪兴益李跃
关键词:工业经济
调整结构是促进工业生产良性循环的关键——当前工业生产形势与对策
1990年
一、1至7月工业增长的结构分析今年1——7月累计,全国工业总产值10807亿(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2.3%。从工业增长的结构内容上看,有4个问题值得注意: ①从工业增长的所有制结构看,我国工业生产的主体——全民工业增长明显滞后。统计表明,今年头7个月的工业增长,主要是靠逐步恢复元气的乡镇工业和以三资企业为主体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的高速增长带起来的,1——7月,乡办工业增长速度为5.7%,其他类型工业增长速度高达39.9%,全民工业只增长0.4%,城市集体工业甚至仍为负增长(-2.8%),但在产值比重中,后两类工业约占8O%(分别是65%和15%)。全民所有制国营企业尤其大中型企业仍未能真正适应市场变化且实现自身调整,难以担负起支撑工业持续中速增长的重任。
朱明春
浅谈当前财政困难问题
1991年
一、对'财力适当集中'和'提高两个比重'的逻辑思考提出'财力适当集中'和'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中央财政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这个观点,其基本依据有二:一是近年来国家财政出现困难局面,入不敷出;二是预算外资金财力运作和使用上存在许多问题.我认为这两点都还有待斟酌.
朱明春
关键词:财政
宏观经济:理论、态势分析与政策操作中的几个问题
1992年
市场机制的引入和经济运行机制的改变,使得有效需求不足、生产相对过剩在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中已有可能成为常态,从而,反周期的总量政策地位明显提高。总量政策不仅要考虑如何压缩总需求膨胀,防止经济过热,还要考虑如何刺激有效需求,启动经济增长,但是,从增长约束看,结构性矛盾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不能因启动经济而忽视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意义,总量政策与结构政策必须有效协同。本文拟就我国宏观经济理论、态势分析和政策操作中相应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朱明春
关键词:宏观经济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马太效应”被引量:3
1990年
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马太效应”是一个突出的客观现象。所谓“马太效应”是指: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正反馈的循环作用;即好的原因导致好的结果,坏的原因引起坏的结果;而且,好的越来越好,坏的越来越坏。
朱明春
关键词:地方经济区域经济马太效应
论新时期的积累问题
1991年
一、问题的提出 积累问题,实际上就是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也即如何有效地动员经济剩余投入建设的问题。从这一意义出发,本文把有实物保障的投资资金来源称为积累。影响积累的主要因素为:国民收入总规模;居民消费模式,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
朱明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