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刚

作品数:51 被引量:593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电子电信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土壤
  • 6篇小麦
  • 5篇水合物
  • 5篇铝毒
  • 4篇伸长
  • 4篇污染
  • 4篇小麦根
  • 4篇耐铝性
  • 4篇根伸长
  • 3篇植物根
  • 3篇植物根际
  • 3篇水体
  • 3篇细胞壁
  • 3篇酶活性
  • 3篇甲烷水合物
  • 3篇根际
  • 3篇根尖
  • 3篇红外
  • 3篇城市
  • 2篇氮素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城...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浙江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科学院生...
  • 5篇中国科学院宁...
  • 4篇天津大学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浙江师范大学
  • 3篇西交利物浦大...
  • 2篇福建省农业科...
  • 2篇南京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市政工程...
  • 1篇安徽新华学院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常州大学

作者

  • 51篇李刚
  • 10篇章永松
  • 9篇林咸永
  • 6篇李刚
  • 6篇朱永官
  • 6篇李小森
  • 4篇唐剑锋
  • 4篇孙国新
  • 4篇张英鹏
  • 3篇吕秋楠
  • 3篇徐耀阳
  • 3篇陈正
  • 3篇陈朝阳
  • 2篇徐芳杰
  • 2篇尤志明
  • 2篇张郁
  • 2篇魏纳
  • 2篇刘发林
  • 2篇张恒金
  • 2篇吴志丹

传媒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环境化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微波学报
  • 2篇新能源进展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土壤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激光
  • 1篇管理科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中国稻米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郊关键带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性及其时空变异被引量:13
2020年
溶解性有机质(DOM)作为地球关键带中物质与能量循环的重要活性组分,其与关键带中诸多重要环境过程有着密切关系.本研究以宁波樟溪流域作为城郊关键带的典型代表区域,采集土壤样品,结合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谱(3D-EEM)进行特征表征,分析不同类型土壤中DOM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季节性变化规律.主要结果如下:林地DOC平均含量均大于耕地,其中林地秋季(15.4 mg·L-1)>林地春季(12.5 mg·L-1);耕地秋季(11.9 mg·L-1)>耕地春季(11.4 mg·L-1);DOM结构在紫外可见光谱下表现为耕地DOM芳香化程度(SUVA254)、疏水性组分(SUVA260)和分子量(SR)较林地大,其中耕地秋季最为突出;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把土壤DOM分为5种组分,主要以富里酸类物质为主(C1、C3、C5),也含有色氨酸、酪氨酸类蛋白质(C4)和腐殖酸(C2)等物质,其中耕地春季的腐殖化程度最大,耕地秋季比春季含有较多类蛋白质,林地较耕地含有更多的类蛋白质,林地春秋两季中DOM结构变化不大.
马琦琦李刚魏永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基于被动采样技术的砷有效性和界面过程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
2021年
全球诸多区域均发现由于人类活动或者地质因素造成的砷污染问题,严重威胁区域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对大尺度下砷风险有效控制,需要准确评价砷在不同介质间的界面行为。砷的迁移转化受到化学和微生物调控,从而在土水和根际等典型环境界面上,具有在毫微米尺度下形态变化剧烈的特点。传统的以破坏性取样加实验室分析为主的主动采样技术难以胜任对界面过程的研究。近年来,以薄膜扩散梯度(DGT)、薄膜扩散平衡(DET)、原位反复孔隙水采样(IPI)和平衡式孔隙水采样(Peeper)为代表的新兴被动采样技术在土壤环境界面过程研究中显示出了巨大优势。上述被动采样技术已用于原位检测水体或土壤间隙水中砷的总量和形态特征及其一维分布信息。其中,DGT测定的土壤中砷浓度与植物体内砷含量的相关性较好,可用于砷的植物有效性评估。利用上述被动采样器研究水-土-生界面处砷的二维时空分布特征,是近几年的一个重要趋势。DGT可用于表征砷在土-水界面和植物根际的二维亚毫米高分辨分布特征,在砷空间分布研究上具有巨大优势。而IPI可低扰动反复采样,是少数可用于砷形态动态分布研究的工具。以上研究从微观尺度阐述砷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管冬兴魏天娇袁召锋李刚陈正
关键词:砷形态生物有效性植物根际
硫酸作业工人职业病危害调查及其防护对策研究
赵福林李庆辉贺业发张秋玲王伟蔡丽宏田增李刚张秀艳金汉杰王宗刚唐海库曲波
该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接触硫酸作业工人的健康调查,研究在硫酸污染环境中作业的职业人群所受到的健康危害以及危害的程度,分析危害形成的原因,找出防护方法,制订防治对策,最终的目标是切实保护上述职业人群的健康不受侵害,保...
关键词:
关键词:职业病
对植物根际有效性硅分布进行二维可视化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植物根际有效性硅分布进行二维可视化的方法,属于环境微界面化学成像研究技术领域。该方法具体为:采用径迹蚀刻膜、聚醚砜滤膜和PZ‑DGT吸附膜,依次与植物根际土壤接触,放置一段时间后,取出聚醚砜滤膜和PZ‑...
管冬兴李刚余光辉朱永官
文献传递
氮素形态对菠菜可食部分硝酸盐和草酸累积的影响被引量:20
2006年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营养液中硝态氮/铵态氮比例对菠菜地上部可食部分不同器官硝酸盐以及不同形态草酸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菜地上部生物量随供铵比例从0%提高到50%呈增加趋势而后显著下降。叶片和地上部可食部分的硝酸盐含量和累积量均随供铵比例增加而显著下降;叶柄的硝酸盐含量随供铵比例提高而降低,而硝酸盐积累量则先升高后显著下降。叶片是菠菜积累草酸的主要器官,可溶态草酸与草酸总量分别占地上部的56.3%~89.8%和76.6%~87.4%。可溶态草酸是菠菜体内草酸的主要形态,在叶片、叶柄及地上部中所占草酸总量的比例分别在36.7%~83.5%,79.0%~93.3%以及50.0%~83.0%之间。地上部各器官的可溶态草酸含量、难溶态草酸含量和草酸总量以及积累量均随着供铵比例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叶片和地上部的草酸含量和积累量的下降幅度均高于叶柄。可见,调节营养液中硝态氮/铵态氮比例可以有效降低菠菜地上部可食部分硝酸盐和草酸的含量和积累量,50/50是营养液中适宜的硝态氮/铵态氮比例,不仅菠菜的生物量最高,而且硝酸盐和各形态草酸的含量以及累积量较低,从而大大减轻了硝酸盐和草酸对人体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
张英鹏徐旭军林咸永章永松都韶婷李刚
关键词:菠菜可食部分硝酸盐
湖泊沉积物文献信息的网络分析:研究现状和热点被引量:2
2019年
通过对湖泊沉积物研究领域的文献信息的网络分析,对了解目前该领域在全球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我国长江下游湖泊群的科学研究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参考。以Web of Science中1931~2016年的文献信息为数据源,以"lake sediment*"作为标题的字段进行信息检索,结合文献计量法,采用词频统计、聚类分析和网络分析方法,评估了湖泊沉积物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领域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 126篇,且文献的发表数量随时间变化呈指数增长(R2=0. 98,P<0. 01);美国发表文献数量最多,共有2 086篇,占总出版文献数的20. 5%,中国发表文献的数量为2 086篇,仅次于美国,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研究文献量的贡献较大,发展中国家中,中国的贡献较大;研究文献涉及最多的三大学科分别为环境科学与生态、地质学和海洋与淡水生物学,属于这三大学科的文献分别有3 368(22. 0%)、2 698(17. 6%)、2 099(13. 7%)篇; Journal of Paleolimnology、Hydrobiologia和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为该研究领域文献发表较多的期刊,发表文献数量分别为412、366、237篇,分别占总文献数量的4. 5%、4. 0%、2. 6%;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上来看,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污染与风险、湖泊沉积物与古气候的研究、湖泊富营养化等研究成为湖泊沉积物研究的热点方向,它们作为关键词出现频率位于前10,未来模型和多元统计运用等方向作为新的关键词出现,且出现频次进入前50,说明这两个方向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发展空间。
王瑞杰李刚徐耀阳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聚类分析网络分析
天空背景红外点目标探测距离估算研究
基于传统的点目标探测估算方法,从工程实际出发,给出修正因子,并推导出天空背景红外点目标探测距离估算公式,探讨了主要参数,使其与实测有着较好的符合.
李刚张恒金
关键词:修正因子
文献传递
载镧或铈生物炭吸附水体中As(Ⅴ)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3
2018年
本实验采用一步热解法制备载稀土元素镧和铈生物炭(La-BC、Ce-BC),并对其吸附As(Ⅴ)的机制进行讨论.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BC、Ce-BC,La-BC对As(Ⅴ)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pH=7时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0.1 mg·g-1.在pH为5~9范围内随pH升高吸附量降低,最高(pH=5)为39.1 mg·g-1,最低(pH=9)仅为17.6 mg·g-1,在酸性条件下吸附能力较强.根据SEM-EDS、FTIR、XPS分析,吸附机制为La-BC上C=O与La—O官能团参与吸附As(Ⅴ)并分别转化为C—O和La—OH.Ce-BC对As(Ⅴ)吸附能力较差,是由于Ce-BC上虽然存在C=O与Ce—O官能团,但无法参与吸附As(Ⅴ).
李锦祖艳群李刚孙国新
关键词:生物炭五价砷
生物电化学措施下SBBR中的亚硝酸盐累积性能及微生物学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针对常温下生活污水短程硝化难以实现且稳定性差的难题,探究了生物电化学措施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中NO_(2)^(−)-N的累积性能及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对SBBR施加生物电化学措施后,通过调控外加电极电势可实现其中电极氨氧化作用的发生及强化,且不同的外加阳极电势会显著影响系统中NH_(4)^(+)-N的转化效果、氧化产物类型及菌群结构。随着外加阳极电势由0.00增至0.50 V,SBBR中电极氨氧化作用的强度逐步提高,系统的NH_(4)^(+)-N氧化效率(AOE)与NO_(2)^(−)-N累积效率(NiAE)分别增至(97.07±1.20)%和(92.79±2.12)%;当外加阳极电势≥0.80 V后,SBBR中NH_(4)^(+)-N的氧化产物因工作电极上的析氧反应转而以NO_(3)^(−)-N为主,电极氨氧化作用的强度因电势不断升高而受到抑制,系统的AOE随之恶化。将外加阳极电势恒定为0.50 V,生物电化学强化型SBBR在常温下处理生活污水时可取得理想的NH_(4)^(+)-N转化效率(AOE=(99.33±0.11)%)与较高水平的亚硝酸盐累积量(NiAE=(88.08±2.07)%),此时系统中的电极氨氧化作用可得到较大程度的强化,其电活性生物膜中的优势菌属包括Nitrosomonas(33.54%)、Geobacter(15.24%)和Empodebacter(16.88%),三者在NH_(4)^(+)-N厌氧氧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潘玲阳余昕洁夏渝赵子健刘燕燕李刚王振
关键词: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
象山港流域入湾河流水体中重金属风险评价及其来源解析被引量:19
2020年
本文根据丰水期象山港8种溶解态重金属的浓度调查,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P_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_n)和重金属污染指数(HPI)评价方法研究了重金属流域内入湾河流中重金属的污染.基于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与重金属浓度的相关性,结合实地走访调查,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区域内重金属平均浓度大小表现为:Fe>Mn>Zn>Cu>As>Cr>Pb>Cd;除Mn和Fe外,其余6种重金属浓度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Ⅰ类水标准;区域内重金属风险较低,无污染现象,但存在沾污情况;以水产养殖为代表的农业面源污染是区域内重金属出现沾污的主要因素.为了合理规避区域内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金属风险,重点在于加强以农业面源为主的污染源监管.
王磊汪文东刘懂李刚于红梅于红梅徐耀阳
关键词:溶解态重金属土地利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