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娟
- 作品数:11 被引量:174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研究进展与问题探讨被引量:71
- 2001年
- 首先分析了时空数据模型的不同层次 ,指出了当前时空数据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认为目前的时空数据模型缺少对地理现象的显式定义和基础关系描述 ,不能在语义层次上实现数据共享 .传统的基于专题地理分层的空间数据表达思想 ,和单一图层内以矢量或栅格数据结构基本单元作为地理实体或现象基本建模单元的表达方式 ,对于复杂地理实体或现象的描述及地理过程分析存在严重不足 ,提出发展基于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是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所在 ;讨论了基于特征的概念模型要素及相互关系 ;提出了基于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所面临的关键技术 .
- 陆锋李小娟周成虎尹连旺
- 关键词:时空数据模型地理特征地理信息系统GIS时空数据库
-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时空数据模型研究被引量:40
- 2002年
- 针对传统GIS数据模型存在的问题 ,开展了基于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研究。结合我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提出了一个新的时空数据模型———基于变化特征状态的时空数据模型 (SCFSTDM) ,该模型保持了地理现象的完整性、地理信息的完备性以及时空专题信息的有机集成 ,模型有利于面向目标定向分析方法的应用和时空分析与推理的实现 ,有利于地理数据的共享。设计和开发了基于SCFSTDM的时态土地利用信息系统 ,实现了基于特征实例的时空复合查询、时空推理以及动态播放等功能。
- 李小娟尹连旺崔伟宏
- 关键词:时空数据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
- 基于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及其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 首先,论文分析了基于特征时空数据建模的理论基础,包括基本概念、时空数据建模与模型评价标准.对特征分类的原理、原则、特征抽象方法和特征实例划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中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相衔接、与国际标准化组...
- 李小娟
- 关键词:数据模型土地利用时空数据模型
- 文献传递
- 基于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研究及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8
- 2004年
- 介绍基于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及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在超图理论基础之上对基于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的理论进行新探索。同时,以基于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为基础,探讨特征选取和时空赋值,设计基于特征的时空数据库,并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建立原形系统,该应用实例证明本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可行性。
- 崔伟宏史文中李小娟
- 关键词:时空数据模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数据结构地理信息系统
- 基于GIS和RS的县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研究被引量:31
- 2001年
- 该文在遥感技术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支持下 ,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 ,以便快速、准确、经济地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 ,并对土地利用的时空数据 ,包括空间数据和专题属性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和显示 ,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先进的管理工具、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 李磊李小娟崔伟宏
- 关键词: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遥感RS空间数据土地管理
- 变三角形滤波法——一种新的图形概括模型被引量:1
- 1999年
- 简要介绍了两种传统的图形概括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针对它们所存在的一些缺陷,结合计算机制图综合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形概括模型———变三角形滤波法。该模型易于理解、操作简便,可做为一个实用的制图综合数学模型。
- 李小娟崔伟宏尹连旺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 3S技术在县级土地利用动态监狈仲的应用
- 李小娟崔伟宏张显峰王晓栋
- 关键词: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 我国报纸战役性报道分析
- 战役性报道作为宣传党的中心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国内报纸的新闻报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些年各报纸媒体对战役性报道组织得比较多,却对其特点、规律和作用的认识缺少理论上的系统研究,这自然不利于战役性报道展现更大...
- 李小娟
- 关键词:报纸新闻战役性报道
- 基于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研究及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 本论文介绍了基于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及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本研究在超图理论基础之上对基于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的理论进行了新探索。同时,以基于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为基础,探讨了特征选取和时空赋值,设计了基...
- 崔伟宏史文中李小娟
- 关键词:时空数据模型超图
- 文献传递
- “数字地球”科学工程被引量:14
- 1999年
- “数字地球”是集科学、技术和工程于一体的一项宏伟的科学体系。“数字地球”由基础研究、技术支撑和科学工程三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工程是“数字地球”的核心和目标。文章在我国“数字地球”科学工程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对我国“数字地球”科学工程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 崔伟宏李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