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平星

作品数:42 被引量:841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历史地理
  • 4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生态
  • 8篇经济带
  • 6篇西江经济带
  • 6篇广西西江经济...
  • 6篇长三角
  • 5篇碳排放
  • 4篇影响因素
  • 4篇城市
  • 3篇生态脆弱性
  • 3篇生态系统
  • 3篇区域生态
  • 3篇协调度
  • 3篇泛长三角
  • 2篇一体化
  • 2篇人口
  • 2篇生态廊道
  • 2篇生态文明
  • 2篇适宜性
  • 2篇土地利用
  • 2篇能源

机构

  • 42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河海大学
  • 2篇南京财经大学
  • 2篇上海市现代管...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江苏省哲学社...
  • 1篇中国联合工程...

作者

  • 42篇李平星
  • 9篇陈雯
  • 9篇孙伟
  • 7篇樊杰
  • 5篇陈江龙
  • 3篇陈诚
  • 3篇段学军
  • 3篇王磊
  • 2篇曹有挥
  • 2篇高金龙
  • 2篇袁丰
  • 2篇周健
  • 1篇周侃
  • 1篇杨桂山
  • 1篇孙伟
  • 1篇靳诚
  • 1篇吴威
  • 1篇孙威
  • 1篇徐勇
  • 1篇周健

传媒

  • 4篇地理研究
  • 4篇地理科学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人力资源...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环境保护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唯实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Journa...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被引量:56
2015年
生态文明建设是近期学者、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科学评价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明确关键制约因素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以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的江苏省为例,在全面分析已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关联性、针对性、适用性和可获性,构建包含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在内的指标体系,对2007年、2012年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各指标的进步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迅速提高,生态文化和生态生活水平提升最快,生态经济和生态制度文明水平有一定增加,而生态环境改善较慢;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处于全国中等偏上位置,但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强度仍然较高、生态环境质量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绿色生活方式尚有待提升、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生态文明制度尚未系统建立。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完善生态制度是未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
李平星陈雯高金龙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1990-2014年泛长三角地区能源利用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4
2016年
区域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是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以中国经济发达、经济关联密切、产业格局变化剧烈的泛长三角地区为案例,分析1990年以来典型年份碳排放的空间分异、时间演变,解析碳排放空间分异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区域碳排放总量快速增长,总体格局稳中有变,核心区16个城市排放量占比大都超过50%。(2)以2005年为拐点,之前外围城市增长幅度较低,之后外围城市碳排放量快速增长;外围地区碳排放量占比从2005年的33%快速增加至2014年的47%,区域碳排放量的空间集聚度呈现先增后减的态势。(3)碳排放格局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变量对碳排放的影响各异。其中,工业生产、城镇化建设及人口集聚仍是现阶段泛长三角地区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固定资产与外商投资对区域碳排放的作用呈增强趋势,但其作用强度较工业生产、城镇化建设、人口集聚要小。地区生产总值对碳排放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呈现脱钩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经济发展格局变化的环境效应、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提供参考。
陈江龙李平星高金龙
关键词:碳排放空间分异影响因素泛长三角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协同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与碳排放强度下降,是“公平”与“效率”兼顾的重要内涵。在构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碳排放强度机制基础上,基于1998—2019年省级尺度面板数据,定量探讨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探析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碳排放强度上升,且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在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通过影响城镇化、抑制创新发展、强化资源错配等带来碳排放强度增加,且市场化水平、政府行为在二者关系中呈现显著调节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碳排放强度效应呈现显著时空异质性:一方面,表现为1998—2011年显著正效应与2012—2019年不显著负效应差异;另一方面,表现为东部不显著负效应、中西部显著正效应对比。在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应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调作用,通过优化城镇化模式、提升创新发展质量、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在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闫东升孙伟李平星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碳排放强度
降尺度与融合化:环境空间管控转型与体系优化——代“环境空间管控研究”专栏序言被引量:4
2021年
由于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增加尚未脱钩,当前中国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的结构性、根源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在生产生活污染源头治理上仍然面临排污基数大、溢出效应强、空间跨度广等难题,亟需强化污染源管控精准落地、建立健全面向污染源头的环境空间管控体系,以降尺度与融合化空间管控形成更加精准、严格、高效的环境空间管控制度,系统提升环境空间治理效能.本文基于区域环境功能和环境承载力视角分析了环境空间管控体系的科学基点及优化逻辑,从降尺度建立分区分级管控体系、形成融合化环境管理机制、嵌入多层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夯实环境空间管控信息化支撑等方面提出新时期环境空间管控转型与体系优化路径.此外,研究团队结合典型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案例实证,从人类生产生活污染物排放过程和格局入手,按照"驱动机制解析—分区分类管控—环境效应评估"的主线设置了"环境空间管控研究"专栏,以期为污染物源头减排及环境空间管控技术方法探索、环境综合治理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周侃徐勇徐勇陈雯汤青陈雯
关键词:环境功能降尺度
基于一体化生态空间格局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长三角为例被引量:13
2021年
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一体化生态空间格局的构建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评估兼具丰富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关联性研究的理论价值、指导生态空间跨区域协同保护的现实意义.以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为案例,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关联性,开展生态过程模拟和潜在生态廊道识别研究,构建跨区域、一体化的生态空间格局;基于2000—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解析生态空间格局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核算生态空间格局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变化,分析污染物排放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潜在生态廊道和一体化生态空间格局涵盖大部分城市,并主要分布在江苏沿江、安徽南部和浙江东南部地区;生态空间格局内生态用地占据主导,建设用地有缓慢增长的态势,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有所降低;浙江东南部、安徽南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且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廊道内部缓冲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较高,适合作为构建一体化生态空间格局、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载体;污染物排放与一体化生态空间的生态环境质量存在一定负相关关系,未来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同步促进污染物减排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李平星陈雯邹露蔡希
关键词:生态环境效应污染物排放长三角
基于发展水平和协调度的乡村振兴格局与分区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破解“三农”问题的系统部署,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乡村振兴状况进行评价,是保证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也是当前研究热点,可为发达地区乡村振兴评价和针对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丰富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理论上可为衡量乡村振兴发展状况和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实践中可为江苏省乡村振兴实现进一步的突破提供科学指导。[方法]文章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例,基于“指标体系—空间格局—空间分类”的研究主线,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领域建立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协调度模型对乡村发展水平和协调度进行评价,并开展乡村振兴的格局解析与分区研究。[结果]江苏省乡村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表现为“苏南最高、苏中居中、苏北最低”的空间格局;江苏省乡村振兴协调度存在明显差异,呈现“中部最高、南部居中、北部最低”的分布特征;综合发展水平与协调度,将研究区乡村发展分为重点突破型、全面推进型、协调发展型、优化提升型。[结论]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现有研究成果探索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并针对不同类型地区提出相应的振兴策略。
邹露李平星
关键词:协调度
江苏如何抢占“一带一路”战略先机被引量:6
2015年
2013年以来,国家陆续提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的“一带一路”倡议,以提升中国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全方位国际合作、塑造更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区域架构和地缘格局。加上此前提出的'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倡议必将对江苏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准确、充分认识“一带一路”倡议的宏观背景与战略需求,分析江苏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创新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及存在问题,尤其是面临的危机挑战,
陈雯李平星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利用外资产能过剩贸易通道
区域经济增长驱动因素与空间溢出效应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8
2021年
准确把握经济增长驱动因素与空间溢出效应,对于进一步理清城市相互关系、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广东省为例,采用不均衡指数、地理集中度探析经济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并基于空间计量方法,对经济增长驱动因素与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21世纪以来,伴随着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的稳步提升,研究区域经济格局也呈现差异化演变态势,但"核心-边缘"格局均未明显改变。(2)空间计量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增长驱动因素存在显著差异,但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长江三角洲空间溢出效应更强。(3)进一步的分解、对比表明,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经济增长驱动因素存在差异,空间溢出效应也表现为时间上的逐渐增强、空间上的核心区更强。基于距离变动的分析发现,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均呈现"倒U"型趋势。本研究有助于揭示研究区域城市间相互关系,也为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合理引导城市群扩容等提供前瞻性参考。
闫东升王玥孙伟李平星
关键词: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
我国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趋势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从国家、省域层面分析了我国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比较了东西部地区高端科技人力资源分布特点,阐述了我国区域发展态势对高端科技人力资源需求趋势。
相伟李平星
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61
2015年
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例,采用价值评价方法核算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乡村地域生态保育、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社会保障功能及其综合价值,分析时间演变与空间分异规律,解析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乡村地域综合功能价值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工业发展功能增速最快且始终占主导地位;生态保育功能相对集中于苏北和苏南,农业生产和社会保障功能集中于苏北,工业发展功能则集中于苏南;综合功能重心位于地理中心南偏东方向,呈钟摆式移动态势,各类地域功能重心位置和移动过程存在明显差异;政策导向及经济社会发展是影响综合功能及各类功能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李平星陈诚陈江龙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