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海
- 作品数:30 被引量:227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硬化性肺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硬化性肺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PSP)的CT表现.以提高对PSP患者CT诊断的正确率.方法收集2012~2017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PSP患者.均行CT平扫,29例同时行CT增强扫描,分析其CT扫描征象。结果PSP在CT图像上常表现为单发(30例.90.9%),软组织密度结节(20例,60.6%);大多数呈类圆形(30例,90.9%),边缘光整(27例,81.8%);周围型(22例,66.7%)多见;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19例,65.5%)者多见;大多数病灶呈明显强化(26例,89.7%),且大多数患者延时扫描呈持续性强化(26例,78.8%);病变常伴血管贴边征(21例,72.4%),很少伴有淋巴结肿大(3例,9.1%);病灶内部可出现钙化(10例,303%).囊变(5例,15.2%),可伴有尾征(5例,15.2%),晕征(8例,24.2%),空气新月征(5例,15.2%),其中4例(12.1%)可见空气新月征和晕征同时存在:结论PSPCT扫描常表现为单发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增强扫描多表现为明显强化及延时扫描持续性强化,并有一些特征性的伴随征象,结合患者年龄及性别,可提高CT诊断的正确率。
- 贺伟周新华李芳吕岩周震李成海陈步东
- 关键词:硬化性血管瘤孤立性肺结节疾病特征
- 布替萘芬在抗脓肿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布替萘芬在抗脓肿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应用。布替萘芬对脓肿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株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脓肿分枝杆菌标准菌株MIC可达2μg/mL,对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MIC分...
- 李成海于霞 黄海荣 武靖 陈思怡
- 初治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的HRCT影像研究被引量:36
- 2015年
- 目的研究初治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的HRCT影像特征。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323例初治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病例,观察HRCT征象,包括病变分布、形态特点,并将菌阴肺结核与菌阳肺结核两组患者征像比较,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323例患者中,病变分布于单叶86例(26.6%),其中单叶单段41例,单叶多段45例;多叶多段237例(73.4%),其中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分布较多,分别为205例和146例。HRCT征象:小叶中心分布的结节,包括气腔结节或腺泡结节患者282例(70.6%),"树芽征"患者193例(59.8%),其中45例(占全部病例13.9%,占气腔结节或腺泡结节病例的15.6%)患者可见"反晕征",高密度的壁及其内磨玻璃密度影内均见结节影;小叶性实变及亚段性实变293例(90.7%),段性实变者115例(35.6%),叶性实变者22例(6.8%),密度不均匀者内见散在边缘模糊的斑点及斑片状低密度影,部分病变内另见支气管扩张和空洞。球形病变及团块状影37例(11.5%),短径>3 cm,增强扫描边缘轻度强化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伴斑片状或不规则低密度区。肺间质改变者123例(38.1%),小叶内间质增厚者105例(85.4%);小叶间隔增厚者35例(28.5%),边缘大部分模糊;轴心间质增厚86例(69.9%),远心端轴心间质增厚78例(90.7%),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实质、间质混合病变:磨玻璃密度影131例(40.6%);伴随征象:空洞112例(34.7%),厚壁空洞74例(66.7%),薄壁空洞29例(25.9%),无壁空洞21例(18.8%);支气管扩张65例(20.1%),位于实变影内及空洞引流支气管影,管腔不均匀者呈静脉曲张样或局限动脉瘤样。菌阳及菌阴肺结核中HRCT征象比较,两组患者树芽征、段性实变、叶性实变、间质改变、磨玻璃密度影、空洞和支气管扩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756、17.332、21.418、8.746、13.784、72.267和58.091,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
- 吕岩李成海谢汝明王岳周震宁锋钢周新华贺伟
- 关键词:肺结核活动性X线计算机
- 抗结核药物所致脂肪肝的临床转归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初治药物敏感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标准化治疗过程中及治愈停药后肝脏密度变化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根据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脏密度不同程度减低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34例,治疗前行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和痰菌培养。给予标准化治疗方案,根据3、9、12个月疗程分为3组,治疗3、6、9、12个月及治愈停药后3、6、12个月监测肝脏密度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3组于治疗期肝脏平均密度逐渐降低,治愈停药后逐渐回升。6个月疗程组于治疗3、6个月分别有5例和9例脂肪肝,治愈停药后3、6、12个月分别有6、2、0例脂肪肝;9个月疗程组治疗3、6、9个月分别有4、8、11例脂肪肝,治愈停药后3、6、12个月分别有7、2、0例脂肪肝;12个月疗程组治疗3、6、9、12个月分别有5、10、14、14例脂肪肝,治愈停药后3、6、12个月分别有12、10、5例脂肪肝。在治疗过程中部分肝脏密度出现不均匀减低,治疗6、9、12个月及停药后3、6个月肝左叶密度分别为(49.8±4.0)、(45.0±3.9)、(37.0±9.9)、(45.3±8.1)、(48.4±6.6)HU,肝右叶密度分别为(44.0±6.1)、(37.2±7.7)、(25.5±15.8)、(38.5±11.7)、(43.8±9.9)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11、4.512、2.307、2.803、2.291,均P<0.05),治疗3个月及停药后12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73、1.199,均P>0.05)。各有2例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于治疗3、6个月升高(丙氨酸转氨酶>2倍正常值上限,天冬氨酸转氨酶<2倍正常值上限),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均未检测出异常。结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脏密度逐渐减低并出现不均匀脂肪肝,而停药后逐渐恢复正常或减轻,脂肪肝程度与肝功能指标(�
- 户彦龙梁长华窦文广李成海宁锋钢侯代伦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临床转归计算机断层成像
- 表现为孤立结节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CT诊断及鉴别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表现为孤立结节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rimary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PC)的CT特征。方法搜集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经病理确诊、表现为孤立结节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21例(PPC组),对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免疫功能均正常。搜集同时期经病理及临床综合诊断确诊、影像表现为肺内孤立结节的肺结核球及周围型肺癌各30例,分别为结核球组和肺癌组,分别观察3组结节及其周围病灶的CT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PC组病灶分布多位于下叶(66.7%,14/21)及外带(80.9%,17/21),与结核球组(30.0%,9/30和53.3%,16/30)及肺癌组(36.7%,11/30和40.0%,12/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708,P=0.010和X2=4.449,P=0.035;X2=4.126,P=0.042和X^2=8.446,P=0.004);PPC组病变边缘模糊者(81.0%。17/21)明显多于结核球组(16.7%,5/30)及肺癌组(13.3%,4/30)(X2=0.812,P=0.000和x2=23.319,P=0.000)。PPC组病变边缘可出现长毛刺或索条影,以及与胸膜之间的多条状牵拉改变,与周围型肺癌的“幕状或兔耳状”的胸膜凹陷征有所不同;PPC组邻近胸膜增厚者(57.1%,12/21)明显多于结核球组(16.7%,5/30)及肺癌组(o.0%,0/30)(X2=9.107,P=0.003;X2=19.354,P=0.000);晕征在PPC组周围病灶中占比(70.6%,12/17)较高,明显高于结核球组(3.8%,1/2B)及肺癌组(20.O%,1/5)(X2=21.708,P=0.000;X2=4.090,P=0.043);增强CT扫描,PPC结节[76.2%(16/21)]呈轻度不均匀强化,有别于结核球的无强化或包膜强化,以及肺癌的明显强化。结论表现为肺内孤立结节的PPC,多位于下
- 赵泽钢周新华吕岩周震贺伟李成海王东坡宁锋钢
- 关键词:隐球菌病孤立性肺结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不同耐药类型及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对照分析不同肺结核耐药类型及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以提高耐药肺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并明确诊断的116例耐药肺结核患者,对其临床及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初治患者26例,复治患者90例;同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1:4的比例,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同期由本院收治并确诊的药物敏感肺结核(DS-PTB)患者31例。147例耐药患者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分成4个组,分别为耐多药肺结核组(MDR-PTB组)39例,广泛耐药肺结核组(XDR-PTB组)31例,其他耐药肺结核组(DR-PTB组)[包括单耐药肺结核(MR-PTB)41例+多耐药肺结核(PDR-PTB)5例]46例,DS-PTB组31例。全部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并行层厚1.25mm薄层重建,对不同组别患者肺内病变的分布、CT征象和空洞结节发生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47例患者,CT表现对比分析显示,耐药肺结核患者病变分布范围广泛,累及3个肺叶及以上者[MDR-PTB组为84.6%(33/39)、XDR-PTB组为83.9%(26/31)、DR-PTB组为91.3%(42/46)明显多于DS-PTB组(51.6%,16/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96,P=0.003;X2=7.38,P=0.007;X2=15.70,P〈0.001);并且更容易累及肺结核的非常见部位(上叶前段及下叶基底段)[MDR-PTB组占94.9%(37/39)、XDR-PTB组占87.1%(27/31)、DR-PTB组占95.7%(44/46),与DS-PTB组(51.6%,16/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7.58,P〈0.001;X2=9.18,P=0.002;X2=20.88,P〈0.001)];但三组耐药类型之间(MDR-PTB组与X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病变肺叶分布数量及部位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0.38、0.40�
- 李成海周新华吕岩于霞李芳贺伟陈步东王东坡周震宁锋钢
-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 2017年
-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以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为主要征象的112例患者的MSCT资料。以5mm层厚的常规CT扫描重建为1.25mm的薄层图像,以1.25mm层厚的薄层CT行冠状面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比较4种图像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和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结果112例患者的4组CT图像中,常规CT、薄层CT、MPR和MP判定为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分别为101例(90.2%)、105例(93.8%)、105例(93.8%)和111例(99.1%),MIP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显示率高于常规(x2=10.00,P=-0.002)、薄层CT(x2=6.00,P=O.031)和MPR(x2=6.00,P=0.031)。常规CT、薄层CT、MPR和MIP发现胸膜下透亮带分别为65例(58.0%)、62例(55.4%)、81例(72.3%)和84例(75.O%),MIP对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高于常规CT(x2=19.00,P〈0.01)和薄层CT(x2=22.00,P〈0.01),MPR对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也高于常规CT(x2=16.00,P〈0.01)和薄层CT(x2=19.00,P〈0.01)。结论在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MSCT诊断中,MIP图像有助于明确判定病变是否存在,MIP和MPR重建图像有助于显示胸膜下透亮带,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陈步东吕平欣吕岩贺伟李成海王东坡李多
- 关键词:肺疾病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图像处理
- 脑膜结核147例核磁共振影像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 分析脑膜结核的磁共振(MR)影像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治疗的147例临床确诊的脑膜结核病例的磁共振成像(MRI)图像数据,男77例,女70例,年龄14~70岁,平均(32&#177;13)岁,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26例行3D TOF序列扫描并MR血管成像(MRA),分析脑膜病变的形态和信号特点及颅内继发改变的特征.收集同期56例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男29例,女27例,年龄36~ 78岁,平均(58&#177;11)岁,将其MRI表现与脑膜结核进行对比.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47例脑膜结核病例中146例累及软脑膜(99%),位于基底池及外侧裂池脑膜病变分别为104例及108例,其余为大脑纵裂池(46例)、大脑凸面(35例)及小脑背面(17例).MRI平扫阴性11例;阳性136例,阳性表现为病变脑膜不同程度增厚,相应脑池、室、沟狭窄,T2加权像(T2WI)可见不规则或结节状稍低信号77例;增强扫描病变全部强化,均匀和(或)不均匀强化,其中85例在脑膜增厚基础上,合并结节1 105个,结节呈散在分布23例,簇状分布62例,结节均匀强化452个,环状强化653个,簇状分布的结节多以环状强化或融合成团的分隔状强化为主.颅内继发改变:脑积水94例,大脑前动脉受累17例,大脑中动脉受累58例,大脑后动脉受累9例,脑梗死42例,视神经受累49例.脑膜结核与肺癌脑膜转移的MRI对比,脑膜受累类型、病灶分布部位、边缘是否光整、病变与脑膜的相对位置及脑膜结节的分布比较,除蛛网膜病变外(P=0.066),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结论 脑膜结核的MRI影像表现为大脑基底池脑膜增厚为主,合并簇状分布的脑膜结节,结节在T2WI上出现低信号,增强扫描结节呈环形及分隔状强化等征象以及继发性脑积�
- 吕岩李成海周新华贺伟吕平欣周震王东坡宁锋钢王岳
- 关键词:结核磁共振波谱学
- 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征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征,并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菌学,以及临床确诊的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CT表现特征,根据并发真菌感染的种类将患者分为曲霉菌组(61例)、念珠菌组(48例)、隐球菌组(3例),总结比较组间CT表现特征。结果肺结核并发常见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曲霉菌组54.4%(61/112)、念珠菌组42.9%(48/1t2)、隐球菌组2.7%(3/112)。其中曲霉菌组与念珠菌组比较,各项临床症状(咳嗽、咯痰、发热、咯血丝痰、胸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o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的CT表现常见斑片影96例(85.7%)、结节影95例(84.8%)、空洞影93例(83.0%)、树芽征改变74例(66.1%)、磨玻璃样密度影60例(53.6%)。念珠菌组与曲霉菌组肺部感染病灶累及肺叶较广,且曲霉菌组累及3个肺叶以上者(98.0%,47/48)明显多于念珠菌组(80.3%,4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7.91,P=0.005)。曲霉菌组在斑片影(93.4%,57/61)、空洞影(93.4%,57/61)、磨玻璃样密度影(63.9%,39/61)表现上较念珠菌组(77.1%,37/48;72.9%,35/48;39.6%,19/48)多见,而念珠菌组以树芽征(79.2%,38/48)、段性或大叶性实变影(39.6%,19/48)较曲霉菌组(59.0%,36/61;3.3%,2/61)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06,P=0.014;x。=8.60,P=0.003;x2=6.40,P=0.011;x2=5.00,P=0.025;x2=22.76,P=0.000)。曲霉菌组中93.4%(57/61)的感染者可见曲菌球表现,其中37例为典型曲菌球。隐球菌组仅3例,均可见结节影,多位于胸膜下,且1例结节内可见内壁光滑的空洞。结论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有一定CT表现特征,CT扫描显示的�
- 过丽芳贺伟王仁贵李成海周新华吕岩周震王东坡赵春生邱万成
- 关键词:结核肺疾病真菌性X线计算机
- 脑实质结核的核磁共振影像特点及动态分析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脑实质结核的核磁共振(MRI)表现特点、分型及抗结核治疗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检查并经临床确诊的脑实质结核患者134例,其中男68例,女66例,年龄14 ~ 77岁.行常规T1、T2及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及增强扫描并分析其影像表现.脑实质结核病灶直径<0.3 cm的结节称为粟粒结节;0.3 ~ 1.0 cm称为小结节,>l.0cm称为大结节.根据脑实质病变大小,脑实质结核病例分为粟粒结节型、小结节型、大结节型及混合结节型;根据强化方式及信号特点,分为增生结节型、结核瘤型、脑脓肿型和混合型.76例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行MRI动态随访.采用x2检验对不同结节的强化方式及抗结核治疗后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对随诊结果进行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34例脑实质结核的发生部位以大脑半球及小脑半球多见,且多发病灶多部位同时出现常见.增强扫描病变有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和不均匀强化3种方式,72例可见2种或3种强化方式同时存在.粟粒结节(124例)、小结节(90例)及大结节(16例)中均匀强化方式及非均匀强化方式(包括环形强化和不均匀强化)分别为116和32例、34和69例及1和16例,采用x2检验分别对3种结节的不同强化方式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9.502、6.714和13.460,均p<0.05).粟粒结节均匀强化更常见,小结节尤其是大结节环状强化更常见.根据脑实质病变大小分型,134例中粟粒结节型(68例)和混合结节型(57例)多见,小结节型(8例)和大结节型(1例)少见;根据强化方式及信号特点分型,以增生结节型(64例)和混合性脑结核(60例)多见,结核瘤型(9例)和脑脓肿型(1例)少见.结节直径>0.5 cm的病变多数符合结核瘤的影像学表现.76例患者行MRI动态随访,最终有23例(30.3%)病变完全消失.增生结节型组病变
- 贺伟宁锋刚周新华吕岩吕平欣周震李成海王岳
- 关键词:结核磁共振波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