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革
- 作品数:13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TGF-β_1在骨髓间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与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相关研究
- 2006年
-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骨髓间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与纤维连接蛋白在诱导分化中表达的量效关系。方法抽取Wister大鼠骨髓于DMEM培养液中单层培养,扩增。用2,3传代细胞按一定比例种植于24孔板内,加入TGF-β1 1,5,10ng/mL,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取材固定,用于甲苯胺兰组织学染色及抗纤维连接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用不同剂量的纤维连接蛋白抗体加入诱导体系中观察细胞的聚集变化。结果传代的骨髓间质细胞在TGF-β1的作用下于第4天产生形态变化,由梭型变为圆形,甲苯胺兰染色呈阳性,TGF-β1为5ng/mL时效果显著;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主要以48~72h明显,当加入其抗体时,细胞结合逐渐松散,当剂量为200μL/孔时,不再发生细胞聚集现象。结论TGF-β1在诱导骨髓间质细胞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最佳剂量为5ng/mL,同时它可促进纤维连接蛋白的合成分泌,二者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细胞外基质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可能参与TGF-β1的信号传导通路提供了有力依据。
- 李文革李继云徐莘香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纤维连接蛋白骨髓间质细胞
-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的治疗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李文革杨昀焯刘刚李继云刘国平徐莘香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 细胞黏附与骨发生被引量:2
- 2004年
- 李文革徐莘香
- 关键词:细胞黏附骨发生黏附分子骨生成
- 影像学在诊断颈椎病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85例颈椎病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及其X线片、CT、MRI及MRA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以便临床上对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程度的颈椎病选择合适的诊断技术。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7月,85例均行颈椎标准X线片、CT、MRI及MRA检查,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颈椎病以椎体及小关节增生、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和局部失稳为常见X线表现,X线片、CT、MRI及MRA对颈椎病的诊断有不同的优点及限度。结论 X线片为首选检查方法 ,绝大部分可明确诊断,特殊情况加做CT、MRI或MRA检查。
- 杜江榕李继云李文革王丹华
- 关键词:颈椎病影像学
- 回顾性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及动力髋螺钉治股骨转子部疗骨折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动力髋螺钉(DHS)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00年10月-2004年2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6例。PFN组:50例,DHS组:46例。从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内置物理想位置、术后引流量、行走能力作对比研究。结果:PFN组在上述各方面均优于DHS组,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FN具有创伤小、设计合理、允许病人早期活动。是理想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物之一。
- 李文革
- 关键词: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
- 黏附因子N-cadherin在体外骨髓间质细胞诱导分化中的表达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黏附因子N cadherin在骨髓间质细胞诱导分化中的表达及其转化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 ,扩增Wistar大鼠骨髓间质细胞 ,按一定浓度种植于 2 4孔板内 ,并加入TGF β诱导剂 ,于不同时间点取材固定。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观察N cadherin在骨髓间质细胞诱导分化中表达时相。同时加入抗N cadherin抗体干扰细胞聚集。结果 :N cadherin主要表达于加入诱导剂后 2 4h ,之后呈下调控趋势 ,并呈现时间依赖性。加入抗体后可明显干扰细胞聚集 ,当浓度为 30 0 μl/孔时 ,未见细胞小结形成。 结论 :N cadherin介导了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体外间质细胞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 李文革李继云汤晨逢杨昀焯徐莘香
- 关键词:N-CADHERIN骨髓间质细胞诱导分化体外细胞聚集
- 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建立与磁场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SD大鼠去卵巢后形成骨质疏松症模型后行肋骨切断性骨折手术,观察旋转恒定强磁场作用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骨质疏松肋骨骨折模型,手术后分组饲养。实验组在旋转强恒磁场下暴磁处理,强度0.4T,旋转频率6 Hz,持续30d,对照组不经磁场处理。分别在第10、20、30天处死SD大鼠,取骨痂部位做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细胞形态,进行形态学计量。结果:在暴磁第10天两者并未出现明显差异;但在第20天暴磁组的骨痂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暴磁30d之后暴磁组的骨组织重建过程得到明显的促进,实验组骨生成细胞、骨小梁数量多,排列规则致密。两侧的编织骨间隔比对照组少99.6μm,软骨细胞相对面积百分比也比对照组少25.61%。结论:肋骨骨折模型具有非负重性的特点,是一个良好的实验模型;0.4T强度下旋转恒强磁场对骨质疏松性大鼠肋骨骨折的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 李文革王晓梅李继云刘荣杰熊颖张小云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肋骨骨折骨折愈合
- 兔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及定向诱导成骨的方法。方法选择10周龄新西兰兔,抽取其股骨大转子部骨髓,体外分离纯化得到BMSCs,再利用条件培养液将其向成骨方向定向诱导培养。采用碱性磷酸酶(ALP)和冯库萨(Von Kossa)染色方法,鉴定其成骨性能。结果BMSCs在培养皿中贴壁生长、增殖,经ALP和Von Kossa染色证实其有成骨潜能。结论兔BMSCs的体外培养增殖能力强,能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 李树春陈钢李文革江智茂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成骨细胞细胞培养骨组织工程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及多潜能分化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建立一种稳定的细胞分化体系。方法:取3月龄大耳白兔骨髓3ml^4ml,采用贴壁法获取骨髓间质干细胞,取2代细胞按1×104个/孔接种于24孔培养板内,绘制生长曲线。将传代2代细胞按3×103个.cm-2,接种于6孔板内,并加入条件培养液(地塞米松10-7mol.L-1,β-甘油磷酸钠10 ml.L-1,50 mg.L-1抗环血酸),ALP-钙化染色鉴定,将传代2代细胞按3×105个.cm-2接种于6孔板内,并加入条件培养液(TGF-β15 ng.ml-1,地塞米松10-7mol.L-1或多聚赖氨酸10μg.ml-1),阿新兰染色鉴定。结果:原代生长的细胞呈梭形,7d后形成多个集落,并逐渐溶合或片铺满瓶底,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增殖能力增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不同条件培养液下可向成骨细胞或软骨细胞分化,ALP-钙染色及阿新兰染色阳性。结论:在本培养体系下,骨髓间质干细胞生长良好,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 李文革陈雷张杰吴朝阳
-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细胞培养
- 59例石骨症的临床及X线表现分析被引量:1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家族性石骨症的临床及 X线表现特点。方法 对 5 9例石骨症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在家族性病例中以恶性型 (幼儿型 )居多 ,多在 、 代发病 ,偶见连续三代发病者。散发型中则以良性型 (成人型 )为主。X线表现以骨质硬化 ,髓腔闭塞为基本特征 ,椎体“夹心征”及髂骨“同心圆征”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 临床工作中要注重对石骨症患者进行家系调查 ,尤其对有遗传倾向者 ,有必要对胎儿期进行检测 ,对优生优育有重要价值。
- 王成林李文革吴政光董汉彬陆普选龚小龙
- 关键词:石骨症X线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