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晋涛
- 作品数:99 被引量:246H指数:8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同源交叉反应发生的分子机制被引量:3
- 2009年
- 具有一定同源性的蛋白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反应而使过敏现象的发生变得更为复杂。与一般的过敏反应类似,交叉反应主要通过B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3种途径诱导产生。而不同途径介导产生的交叉反应表现出同一抗原不同的结构特征。通过比较交叉反应在B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3种水平产生的不同分子机制,阐明了交叉反应发生的分子基础,为临床抗过敏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巩沅鑫李晋涛
- 关键词:免疫识别B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
- 基于Survivin的模拟病毒瘤苗体外激发CTL杀伤活性的实验研究
- 2006年
- 目的探讨基于Survivin的模拟病毒瘤苗体外激发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s,CTL)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制备含有Survivin的模拟病毒瘤苗,体外刺激HLA-A2·1阳性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nzymelinkedimmunospotassay,ELISPOT)和标准51Cr释放实验分别检测瘤苗所诱导的特异性CTL活性。结果Survivin模拟病毒瘤苗能够在体外诱导出特异性CTL,对HLA-A2·1阳性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有明显的杀伤毒性,杀伤率为56·4%;并可诱导CTL产生IFN-γ等细胞因子,ELISPOT显示斑点数为287个/105细胞,P<0·05。结论模拟病毒瘤苗能有效激发出特异性CTL应答,为新型乳腺癌治疗性疫苗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 杨空明牛微李晋涛吴玉章赵建平王莉
- 关键词:癌症疫苗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乳腺肿瘤
- 细胞编码microRNA在轮状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及其表达谱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细胞编码miRNA在轮状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并分析轮状病毒感染对于细胞编码miRNA种类及表达的影响,结合预测初步寻找具有重要功能的单个miRNA。方法首先,利用RNAi技术成功干扰MA104细胞中miRNA生成必须的Dicer酶,利用FFA法比较Dicer干扰组与阴性对照组感染后子病毒的滴度。然后,利用miRNA微芯片技术分析MA104细胞在2株轮状病毒SA11与Wa株感染后miRNA表达变化,通过聚类分析研究变化规律。结果干扰组MA104细胞的子病毒滴度显著增高。MA104细胞编码miRNA在2株轮状病毒感染后,约有200个miRNA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合计算机预测,初步锁定miR-512-5p,miR-490,let-7c等10个miRNA可能在轮状病毒复制中具有功能。结论轮状病毒调节其感染细胞编码的miRNA的表达谱,反过来,细胞的Dicer及细胞编码miRNA影响轮状病毒复制。
- 张记彭杨何海洋申子刚吴玉章李晋涛
- 关键词:轮状病毒微小RNADICER酶
- 肠上皮细胞miR-146a与miR-155交互介导肠道发育中不同阶段的固有免疫耐受
- <正>哺乳动物的肠道是一个免疫耐受占主导的器官。在肠道的发育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过渡阶段,一个阶段是刚出生后,另一个阶段是断奶期。在第一个时期,肠道从一个无菌环境突变为定植共生菌的环境。在第二个阶段,食物类型由高脂肪到碳...
- 张记何海洋申子刚田志强彭杨李晋涛吴玉章
- 文献传递
-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多媒体教学体会被引量:1
- 2007年
-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与多学科广泛交叉、内容抽象、理论体系极为复杂的医学基础学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激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教学质量谈几点体会。
- 贾正才李晋涛王靖雪邹丽云
-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
-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随着基因转移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通过选择合适的载体转导免疫调节分子、缺陷基因、激活因子、细胞凋亡受体以及诱导免疫耐受等方式来达到治疗目的。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基因治疗具有高效性、靶向性、副作用小等优点。近几年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因治疗在临床前实验和临床实验阶段取得了很多成果。
- 陶醉李晋涛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基因治疗
- 卵泡刺激素受体B细胞表位及包含此表位的抗原肽
- 本发明公开了卵泡刺激素受体B细胞表位及包含此表位的抗原肽;本发明的卵泡刺激素受体B细胞表位,具有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其成分单一、结构简单、摆脱了天然蛋白抗原中不良表位的影响,引发的免疫反应针对性强;本发...
- 李晋涛阎萍吴玉章梁志清陈正琼何畏
- 文献传递
- 护理专业免疫学理论教学探讨被引量:2
- 2008年
-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等特点,初学者普遍感到难以接受。如何把握好免疫学的教学方法,针对护理专业的临床应用方向,分析了护理专业的免疫学教学特点。在教学方法上,首先应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学习免疫学的兴趣;优化课程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教学互通。
- 牛微李晋涛王晴王莉吴玉章
- 关键词:免疫学教学方法护理专业
- SA11株轮状病毒VP3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致病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克隆、真核表达SA11株轮状病毒VP3基因,对其致病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用RT-PCR从SA11株总RNA中扩增出VP3基因,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GFP-C1/VP3,用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检测VP3基因在真核细胞(293T细胞)的表达情况。以重组质粒pEGFP-C1/Rb94为对照,用流式、荧光显微镜、Western blot观察VP3蛋白对GFP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在293T细胞中检测到VP3基因的表达;pEGFP-C1/VP3组的流式荧光强度、Western blot的蛋白条带大小均明显弱于pEGFP-C1/Rb94对照组。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C1/VP3真核穿梭表达载体,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实验结果提示VP3蛋白可能对宿主细胞大分子蛋白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可能是轮状病毒的一种新的致病机制。
- 李明何海洋徐广振尹怡薛毅吴玉章李晋涛
- 关键词:轮状病毒VP3基因真核表达致病机制
- 人源轮状病毒的小型猪腹泻模型建立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建立人源轮状病毒的小型猪腹泻模型,为人源轮状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机制、致病机制及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ELISA与RT-PCR相结合分离鉴定野生型人源轮状病毒;用野生型人源轮状病毒G1与G3血清型口服接种不同日龄的小型猪,观察粪便排泄等临床症状,ELISA及免疫荧光分别检测粪便与小肠上皮组织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小肠上皮组织的病理变化与病毒样颗粒。结果3~5日龄小型猪均出现了典型的临床腹泻症状;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排泄可平均持续5~7d;小肠组织可见明显的病理变化,同时用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可在小肠组织中检测到特异性轮状病毒抗原;透射电镜进行观察,在小肠组织的超薄切片中可见到大量的轮状病毒颗粒。30~35日龄小型猪可出现明显腹泻临床症状,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排泄可持续4~7d;56~60日龄小型猪接种野生型人源轮状病毒G1血清型后,均未出现典型的腹泻症状,但可持续排毒2~3d。结论小型猪可作为人源轮状病毒的理想腹泻动物模型。
- 李晋涛魏静牟芝蓉张蓓王靖雪唐艳何海洋费蕾吴玉章
- 关键词:小型猪腹泻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