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光

作品数:5 被引量:36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生态
  • 3篇生态补偿
  • 2篇生态补偿标准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保护区
  • 1篇社区管理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失衡
  • 1篇卧龙自然保护...
  • 1篇系统服务功能
  • 1篇现金
  • 1篇现金流
  • 1篇金流
  • 1篇机会成本法
  • 1篇发展失衡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5篇李晓光
  • 4篇苗鸿
  • 4篇欧阳志云
  • 3篇郑华
  • 2篇刘静
  • 1篇王效科
  • 1篇江波
  • 1篇肖燚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4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海南中部山区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方法的研究
生态补偿是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经济发展之间冲突的有效手段,而对于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即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方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以海南中部山区作为案例,在遥感解译、问卷调查以及模型模拟的基础上,利用机会成本法、意...
李晓光
关键词: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211
2009年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协调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矛盾的有效手段,但生态补偿标准及其确定方法一直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了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理论基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市场理论和半市场理论。以这3种理论为依据,系统总结了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主要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原理、适用的范围、特点及其应用的典型案例展开述评。最后对如何完善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方法进行了展望。
李晓光苗鸿郑华欧阳志云
关键词:生态补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关系的典型模式被引量:31
2008年
随着全球自然保护区数量以及保护区内部及周边人口的与日俱增,保护与发展的和谐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看作两个互相作用的系统,从自然保护区对当地社区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和文化教育的影响以及当地社区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两方面剖析了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关系的3种典型模式:发展平衡型、发展失衡型和冲突竞争型,其中发展失衡型又分为社区不利型和保护区不利型。然后从就业机会、野生动物对农作物和家畜的破坏及补偿、对资源利用的限制、旅游的开展、社区参与、家畜的饲养和放牧、非木林产品的采集、狩猎、农业活动以及传统保护等10个方面对3种模式加以识别。这种模式的划分以及关键行为特征的识别便于保护区为社区管理工作定位,有助于保护区与社区的和谐发展。
刘静苗鸿欧阳志云李晓光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
卧龙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关系模式探讨被引量:37
2009年
针对目前国内外广泛出现的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矛盾冲突,研究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卧龙保护区)为例,从就业机会、野生动物的破坏及补偿、对资源利用的限制、旅游的开展、社区参与、家畜的饲养和放牧、非木林产品的采集、狩猎、农业活动和传统保护等10个方面,向卧龙保护区内的农户、管理人员、个体经营者和游客等4类人群发放调查问卷,对卧龙保护区与当地社区之间的关系模式(包括发展协调型、社区不利型、保护区不利型和冲突竞争型)及其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4类人群对卧龙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关系模式的界定有显著差异(P<0.05),但皆以发展协调型为主导模式。卧龙保护区对当地社区的影响主要是:提高当地知名度、发展旅游业提高收入、限制资源的利用等;当地社区对卧龙保护区的影响主要是:协助保护野生动植物、参加联防工作、放牧破坏生物生境等。影响卧龙保护区与当地社区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是:政策、旅游和社区活动。建议建立专职的社区共管部门,聘请当地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并设立野生动物破坏补偿委员会。对卧龙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关系的评价便于管理人员整体把握各项社区管理措施的管理成效,从关系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着手,提高保护区的社区管理水平。
刘静苗鸿郑华欧阳志云王效科李晓光江波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机会成本法在确定生态补偿标准中的应用——以海南中部山区为例被引量:105
2009年
合理的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和难点。以海南中部山区为例,在遥感解译、问卷调查以及模型模拟的基础上,计算了贴现橡胶和槟榔经营现金流,以土地权属为载体,应用机会成本法确定了海南中部山区进行森林保护的机会成本(2.37×108元/年);探讨了时间因子和风险因子对机会成本的影响:时间因子对机会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于贴现率和不同时期的现金流上,风险的存在降低了机会成本。土地权属结合机会成本估算,是确定区域生态补偿的有效方法,考虑时间因子和风险因子的影响将使生态补偿标准的估算更为合理和科学。
李晓光苗鸿郑华欧阳志云肖燚
关键词:生态补偿现金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