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

作品数:23 被引量:158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海冰
  • 4篇赤潮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海冰动力学
  • 3篇渤海海冰
  • 3篇值模拟
  • 2篇环流
  • 2篇海冰模式
  • 2篇ENSO
  • 1篇业务化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A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生态动力学
  • 1篇生态模型
  • 1篇生态系统
  • 1篇输运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机构

  • 22篇国家海洋环境...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大连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23篇李海
  • 5篇蔡怡
  • 5篇吴辉碇
  • 4篇任湘湘
  • 4篇杨静
  • 4篇岳前进
  • 4篇季顺迎
  • 3篇白珊
  • 3篇何恩业
  • 3篇刘钦政
  • 2篇刘桂梅
  • 2篇王刚
  • 2篇吕和祥
  • 2篇王咏亮
  • 2篇张占海
  • 1篇王宇新
  • 1篇李响
  • 1篇张人禾
  • 1篇张蕴斐
  • 1篇高姗

传媒

  • 12篇海洋预报
  • 3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Marine...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5篇1999
  • 1篇199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渤海海冰现场监测的数字图像技术及其应用被引量:12
2011年
在渤海冰区油气开发中,海冰给平台结构、油气运输和施工作业带来很大影响。油气作业区海冰参数精确、连续、实时的现场监测对分析油气开发的可靠性、检验海冰数值模式、校正海冰卫星遥感数据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渤海油气作业区的海冰运动和分布特性,通过数字图像技术对海冰的厚度、运动速度和密集度三个参数的提取进行了算法开发和软件研制。在2009-2010年采用该海冰数字图像监测软件对渤海辽东湾JZ20-2油气作业区的海冰参数进行了全冰期的连续监测,获得了翔实可靠的海冰厚度、密集度和冰速等海冰监测资料。现场监测应用表明,该海冰数字图像监测软件具有操作性强、精确度高、可靠性好的优点。该监测技术进一步完善后可广泛应用于渤海油气作业区的海冰现场监测,成为海冰业务化现场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季顺迎王安良王宇新李海岳前进
关键词:海冰数字图像技术冰厚
全球变暖背景下最近40年太平洋海面高度和热容量变化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06年
用Non-Boussinesq POP模式和1960—1999年NCEP的1 000hPa大气温度和风场资料,模拟了最近40a太平洋海面高度和热容量的变化,通过与实际观测结果比较,得出模拟结果可信的结论,并且得到了如下有意义的结果。1960—1999年由热膨胀引起的太平洋海面高度平均以0.5mm.a-1的速度上升,如果在此之后假设全球气温不再升高,由于海洋特别是深海还没有达到平衡,在未来282a太平洋深海继续增温导致平均海面高度还将以0.15mm.a-1的速度上升。1960—1999年太平洋海面高度平均变化率的水平分布显示,最大的下降率在热带中西太平洋,为7mm.a-1;最大的上升率在热带东太平洋,为8mm.a-1左右;中纬度太平洋中部海面高度是下降的,下降率1mm.a-1左右;另外在南半球的中太平洋南部海面高度也是下降的,下降率小于1mm.a-1,而在太平洋沿岸则基本上是上升区域;中国沿海海面高度的上升率为1.0mm.a-1左右,它相对于东太平洋沿岸的上升率要小很多。太平洋热容量从海表向下传播的速度是由快变慢的,到170m再由慢变快,到500m达到最快,在500m深度以下又逐渐变慢;在大多数情况下,El Ni o年份整个太平洋的热容量是比较高的,而La Ni a年份的热容量则比较低。
蔡怡李海
关键词:全球变暖海平面热容量
基于SPH方法的渤海海冰动力学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07年
简要介绍了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简称SPH)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将此方法应用到渤海海冰动力学数值模拟中.在对海冰动力学方程和粘弹塑性本构方程进行SPH处理的基础上,对渤海海冰的动力演化过程进行了48 h的数值模拟,得到了海冰厚度、密集度、速度和主应力的演化过程及分布规律,同时对模拟的海冰厚度等值线分布与卫星遥感图像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SPH能够精确地模拟海冰分布规律以及冰缘线的位置,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和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海冰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
王刚岳前进李海季顺迎吕和祥
关键词:海冰动力学
基于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的海冰热力-动力数值模式被引量:8
2007年
考虑海冰热力因素对其厚度、密集度的影响,在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SPH)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海冰热力-动力数值模式。该模式既解决了传统欧拉有限差分法和质点网格法存在的数值扩散问题,同时弥补了光滑质点动力学海冰动力模式未考虑热力因素的不足,具有精确模拟冰缘线运动、计算精度高等优点。首先介绍了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并对海冰生消的热力因素进行了分析,将影响冰厚和密集度的热力因素引入到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的海冰动力模式中,得到该热力-动力模式的控制方程。应用该数值模式对渤海海冰进行了48 h数值模拟,得到了海冰厚度和速度矢量的分布规律;对JZ20-2海域的海冰厚度、冰内温度场分布以及热力因素的变化特性进行了讨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数值模式能够很好地适用于渤海海冰数值模拟,是一种有效的海冰数值模拟方法。
王刚李海季顺迎岳前进吕和祥
关键词:海冰动力学
基于C/S架构的业务化赤潮漂移扩散预报
2013年
以风场、三维海流场数值预报结果作为输入强迫,建立了赤潮漂移扩散数值预报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模块。模块基于C/S(客户端/服务器端)架构,通过数值模拟技术以及GIS、WebServices等信息技术,实现"提交预报请求—数值模式计算—预报结果可视化—预报产品生成"自动化赤潮漂移与扩散预报工作流程。该预报模块具备数据预处理、人机交互参数输入、数值模式计算、预报结果可视化和预报产品制作功能。以长江口附近海域历史赤潮为例进行后报试验,预测了赤潮藻团在风与流场共同作用下的漂移路径变化,结果与实际监测情况一致。该模块的业务化应用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赤潮预报系统,将成为赤潮防灾减灾的有力工具。
杨静蔡文博李海
关键词:赤潮业务化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SO and tropical Indian Ocean temperature被引量:1
2011年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SO and Indian Ocean Dipole was discussed by using the data set of sea temperature from Scripps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the air temperature at 1000hPa from the NCEP reanalysis data and the Nino3 index from the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CPC) of U.S.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55 to 200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 Dipole on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anomalous level (MTAL) in the Indian Ocean, which close relates to ENSO in the Pacific Ocean. During El Nino periods there are good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SO and Indian Ocean Dipole which maximum correlation occurring when ENSO leads by one month, but in La Nina periods the relationship is not so good. The distribution of Dipole in Indian Ocean is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which one (west) pole in 65°E - 75°E, 6°S - 10°S and the other in 85°E - 95°E, 2°N - 6°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defined by Saij.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Nino3 index with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the west/east poles on the MTAL are over 0.4 - 0.15, respectively. It is a main sea temperature system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However, in the surface layer from sea surface to the depth of 20 m - 30 m there is no such a dipole with opposite sea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the NE and SW of tropical Indian Ocean. The SSTA in the NE might be influenced by the sensible exchange process because the evolution of sea and 1 000 hPa air temperature anomaly time series of the NE of tropical Indian Ocean is quite similar except those during 1962 - 1963 and 1986. The periods of Indian Ocean Dipole are shorter than that of ENSO, and about 1 to 6-year.
蔡怡李海
近海泥沙输运与生态系统的耦合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详细描述了泥沙输运过程的生态学概念,即悬浮泥沙和底沙动力过程对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包括泥沙的吸附解吸、沉降与再悬浮过程,底床营养物质释放、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对近岸海水富营养化和有害赤潮的影响;在近几年近岸海域泥沙输运过程及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基础上,回顾了泥沙输运过程与生态系统模型的研究现状。结合现阶段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认为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应考虑近海泥沙输运过程,定量研究泥沙动力过程的影响,并逐步构建包含泥沙动力模块的海洋生态动力学业务化模型体系。
刘金贵李海刘桂梅
关键词:泥沙输运生态系统
1998/99年度渤海地区天气气侯和海冰特征分析被引量:9
1999年
本文根据 1998/ 99年度冬季天气及海冰实况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温度场、高度场历史资 料,总结了本年度的冷空气过程和渤海地区的天气气候特征,描述了海冰的主要变化过程,确 定该年度是渤海地区本世纪最暖的一年,海冰属于轻年。
孟上李海
关键词:大气环流冷空气海冰温度场高度场
海冰动力学的混合拉格朗日-欧拉数值方法被引量:6
2008年
综合考虑欧拉坐标下有限差分法(FDM)在海冰动力学计算中的效率,以及拉格朗日坐标下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方法(SPH)对海冰流变行为的精确模拟,本文发展了一种海冰动力学的混合拉格朗日-欧拉(HLE)数值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拉格朗日坐标下将海冰离散为若干个具有厚度、密集度的海冰质点,并由这些海冰质点通过Gauss函数对欧拉网格上的海冰参量进行积分插值;然后,在欧拉坐标下对海冰动量方程进行差分计算以确定各网格节点的海冰速度,并由此采用Gauss函数积分插值出拉格朗日坐标下各海冰质点的速度分布;最后,通过对海冰质点运动和分布的计算,确定出各海冰质点的位置、厚度和密集度等参量。采用该HLE方法对规则区域内的海冰堆积过程和涡动风场作用下的海冰动力演化趋势进行了数值试验;最后,采用该HLE方法对渤海海冰的动力过程进行了72 h数值模拟,其计算结果与卫星遥感图像和现场观测资料吻合较好。以上计算结果均表明该HLE方法在海冰动力学数值模拟中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模拟精度,可用于海冰动力过程的数值模拟。
李海季顺迎沈洪道王瑞学岳前进
关键词:海冰动力学
2006年夏季渤海初级生产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
2010年
应用非结构有限体积近岸海流模型FVCOM并耦合美国环保署水质模型WASP对2006年6~8月份的渤海初级生态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研究,模拟的生态、化学要素包括溶解氧、碳生化需氧量、浮游植物、无机磷、有机氮、有机磷、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模式考虑了海河、滦河、黄河三条河流的径流输入,计算得到了海区夏季营养盐及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模拟出该季节渤海初级生产系统的基本特征,可为渤海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辅助参考。
杨静李海刘钦政高姗
关键词:FVCOMWASP生态模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