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金泉

作品数:52 被引量:297H指数:12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6篇水稻
  • 17篇野生
  • 17篇野生稻
  • 16篇栽培
  • 15篇栽培稻
  • 14篇普通野生稻
  • 13篇杂种
  • 13篇籼粳
  • 12篇性状
  • 11篇杂交
  • 8篇种质
  • 7篇亚洲栽培稻
  • 7篇育性
  • 7篇粳稻
  • 7篇基因
  • 6篇花粉
  • 5篇杂种优势
  • 5篇四倍体
  • 5篇同源
  • 5篇同源四倍体

机构

  • 4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7篇沈阳农业大学
  • 9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沈阳市农业科...
  • 1篇曼尼托巴大学

作者

  • 52篇李金泉
  • 27篇卢永根
  • 24篇刘向东
  • 12篇徐正进
  • 12篇姜健
  • 11篇赵杏娟
  • 10篇张龙步
  • 7篇陈温福
  • 7篇冯九焕
  • 6篇金成海
  • 6篇傅雪琳
  • 5篇王兰
  • 4篇李晓玲
  • 4篇郭海滨
  • 3篇程桂平
  • 3篇张文忠
  • 3篇李亚娟
  • 3篇张鹏
  • 3篇杨有新
  • 3篇杨培周

传媒

  • 8篇吉林农业科学
  • 7篇植物遗传资源...
  • 6篇中国水稻科学
  • 5篇科学通报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作物学报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第一届全国野...
  • 1篇2008中国...
  • 1篇2009中国...
  • 1篇2010中国...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6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连锁不平衡法发掘作物种质资源中优异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作物种质资源中保留着大量的优异基因。由于缺乏合适的统计方法,作物种质资源中蕴藏的丰富遗传变异还未能充分发掘和利用。连锁不平衡分析是对基因(或已定位的高分辨率QTL)的功能进行鉴定的有效方法。DNA测序技术和高通量SNP分析等技术的发展,使利用连锁不平衡法进行优异基因的发掘成为了可能。综述了有关利用连锁不平衡发掘作物种质资源中优异基因的研究进展。
张鹏李金泉
关键词:优异基因
基于功能性标记和测序发掘携带有S5^n基因的水稻新种质被引量:11
2009年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具有强大的生物学优势,但杂种F1普遍高度不育,难以直接利用.S5n基因可以克服由S5基因座位互作引起的杂种不育性.目前S5n基因已被成功克隆,该基因功能区存在大片段的缺失DNA,为快速并准确发掘携带有S5n的水稻新种质提供基础.本文将S5n基因序列与日本晴相对应序列进行比对,在S5n基因缺失DNA的两端设计引物,对已知携带有S5n和不携带有S5n基因(但携带有S5i或S5j)的水稻材料进行PCR扩增检测,建立S5n基因的功能性标记.利用该标记对我国水稻微核心种质进行检测,其中有10个品种的S5座位中存在DNA片段缺失,这些品种可能携带有S5n基因.这些品种包括毫补卡、小红谷、老造谷、三磅七十箩、木邦谷、魔王谷内杂、饭毫皮、飞蛾糯2、包协-7B和特青选恢等,其中除三磅七十箩和老造谷外,其余的8个品种均未见报道携带有S5n基因.对存在缺失DNA的10个品种的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发现全部品种S5座位的缺失DNA片段都与02428和零轮(已知携带有S5n)的一致,说明这10个品种S5座位的基因也是没有功能的,证明确实存在S5n基因.
杨有新吴锦文陈志雄王兰郭海滨李金泉刘向东卢永根
关键词:微核心种质
利用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BC_2F_2群体对分蘖数QTLs的动态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以广陆矮4号Oryza sativassp.indica为母本,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Griff.为父本杂交和回交构建了1个含122个单株的BC2F2群体,通过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分蘖数及其增量的QTL定位分析,确定了与水稻分蘖数有关的QTL数量及其表达时期.结果表明,共有9个QTLs与水稻分蘖数有关,它们分布在第1、2、5、8、9和11号染色体的相应标记区间内.各个QTL对分蘖数均表现出加性和显性作用,且多数位点的显性作用强于加性作用.QTL的表达具有明显的阶段性,5个QTLs主要集中在一定时段内表达.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水稻分蘖数QTLs在某个时期的"静态"信息,而且提供了它们在整个发育期的"动态"信息,为有效发掘利用普通野生稻资源中蕴藏的有利分蘖数基因提供了依据.
程桂平冯九焕刘向东刘桂富李金泉
关键词:栽培稻普通野生稻分蘖数QTL
籼粳稻杂交育成品种的亚种特征性状及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被引量:25
2003年
采用程氏指数法研究的结果表明 :95个籼粳杂交育成水稻品种均划入粳型或偏粳型 ;6项亚种特征性状中穗壳色、酚反应、稃毛、叶毛及籽粒长宽比全部或大多表现典型粳型特性 ,少量为中间型或偏向籼型 ,穗节长表现中间类型最多 ,极少数为籼型和粳型 ;籼粳杂交F1 和育成品种的程氏指数和亚种特征性状与经济性状关系不密切 ,而F2 的相关性明显增大 ;
徐正进李金泉姜健荆彦辉张文忠陈温福张龙步
关键词:籼粳稻杂交品种特征性状经济性状
水稻核心种质的构建策略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以包括34项质量性状和15项数量性状数据的丁氏收集稻种资源中的2262份为供试材料,采用3种抽样方法、3种类型的性状数据、8种系统聚类方法和调整的欧氏距离构建巢式核心种质,以确定一种最佳的核心种质构建策略。结果表明,抽样比例在2.2%~9.9%之间的核心子集已足以保持原群体最大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整合的质量数量性状构建的核心子集遗传多样性最大,优于仅由数量性状或质量性状构建的核心子集。采用优先取样结合多次聚类随机取样法,结合可变类平均法或类平均法构建的效果最好,由此得到150份核心种质,占原群体的6.6%。对核心种质的评价与验证表明,核心种质绝大部分性状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均大于原群体,其表型频率方差均小于原群体,表型保留比例均达到100%,大部分数量性状的均值与原群体无显著差异,最大值、最小值、极差与原群体完全符合。150份核心种质较好地保存了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李晓玲李金泉卢永根
关键词:水稻种质资源核心种质
籼粳稻主要形态解剖特性的类型间差异及与经济性状的关系
2001年
通过对籼粳亚种及杂交育成品种进行主要形态、解剖性状的类型间差异分析以及形态生理特性与经济性状关系的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籼粳稻不同类型品种间的主要形态性状、解剖性状均存在不同的差异表现 ,其主要形态性状、解剖性状。
姜健李金泉徐正进张龙步金成海
关键词:籼粳稻形态性状维管束性状生理性状经济性状水稻
水稻籼粳交杂种优势的研究 Ⅱ.主要生理性状及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5
2002年
对籼粳稻杂交F1代的主要生理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正反交差异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杂交组合F1代的杂种优势表现不同 ,有的性状呈正向优势 ,有的性状呈负向优势 ;不同性状间正反交差异表现不同 ,有的性状正反交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有的性状正反交差异不显著。在育种实践中要根据不同品种各个性状间F1代杂种优势表现进行合理利用。
姜健李金泉徐正进张龙步金成海
关键词:水稻籼粳交杂种优势生理性状产量性状
从普通野生稻中鉴定栽培稻F_1花粉不育座位Sb的中性基因被引量:6
2009年
花粉不育是栽培稻(Oryza sativa L.)籼粳亚种间杂种F1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之一.至少有6个基因座位控制籼粳亚种间F1的花粉不育,各座位存在的花粉育性中性基因可望克服各自的不育性,所以挖掘和利用不同座位的花粉育性中性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栽培稻F1花粉不育基因Sb座位已精细定位和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O.rufipogen Griff.)(以下简称高州野生稻)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上,分别以粳稻台中65(编号为E1,基因型SbjSbj)及其Sb座位的近等基因系E2(基因型SbiSbi)为母本,12份不同编号的高州野生稻分别为父本,组配成对测交组合并检测各组合F1的花粉育性,初步鉴定可能具有花粉育性中性基因的材料,并发展相应的F2群体,利用4对与Sb座位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分析上述成对测交组合F2群体分子标记的分离情况,并与花粉育性的分离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编号为GZW099的高州野生稻与E1及E2组配的成对测交组合的F1花粉育性分别为(89.22±1.07)%和(85.65±1.05)%,表现正常可育且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4对分子标记在相应的F2群体中的3种基因型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分离比例(1:2:1),且3种基因型对应的平均花粉育性差异不显著,说明该编号的野生稻在Sb座位携带的等位基因与台中65及E2的等位基因均不存在显著互作,因此鉴定GZW099在Sb座位携带花粉育性中性基因,命名为SbnSbn,为进一步研究和克服籼粳杂种不育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遗传资源.
史磊刚刘向东刘博赵杏娟王兰李金泉卢永根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
亚洲栽培稻分类研究进展被引量:4
1999年
阐述了亚洲栽培稻( Oryzasative) 分类研究的意义,总结了分类研究的历史发展,结合目前的研究水平和现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姜健付秀林张强李金泉
关键词:栽培水稻
以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构建被引量:5
2010年
以栽培稻品种粤香占为受体亲本,利用杂交、回交和微卫星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以高州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群体。该群体由20个编号的9个单片段代换系构成。这9个单片段代换系分别分布在水稻的第1、2、3、10和11染色体上,代换片段长度为8.1~23.8cM,总长度为152.7cM,平均长度为17.0cM,代换片段对水稻基因组的覆盖总长度为136.1cM,覆盖率为7.5%。构建以高州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为发掘和利用高州普通野生稻的有利基因提供了理想的试验材料,为进一步开展高州普通野生稻的遗传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赵杏娟刘向东李金泉卢永根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微卫星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单片段代换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