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
- 作品数:17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文革时期的民间文学
- 2001年
- 文革时期的文化专制,推动了民间发展。这一时期的民间文学是经过各地群众口口相传,不断加工,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们集中体现了文革时代广大民众普遍的心声。大量的口头文学和由此形成的手抄本,都是集体无意识的写照。民间文学惊世骇俗的怪异,从表面上看与官方的“三突出”文学相去甚远,但是实质上并没有能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它们与官方文学有着类似的模式,和当时的主流观念形成有趣的对应。它们也反映出在民间土壤中不断滋生的反叛意识的萌芽。它们甚至是社会政治情绪的睛雨表。
- 杨健
- 关键词:民间文学文革时期口头文学手抄本集体无意识失语症
- 红卫兵集团向知青集团的历史性过渡(续一)被引量:4
- 1996年
- 红卫兵集团向知青集团的历史性过渡(续一)杨健红卫兵集团向知青集团过渡的历史时期,也正是沙龙活动最为活跃的一个时期。这种沙龙活动为红卫兵向知青角色过渡,对知青话语的成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实际上成为知青话语的产床。1.徐浩渊沙龙甘铁生说:九大之后,在...
- 杨健
- 关键词:红卫兵存在主义阶级斗争
- 像人一样地生活——读《无声的群落:大巴山1964—1965老知青回忆录》
- 2006年
- 杨健
- 关键词:知青运动回忆录上山下乡运动群落知识青年
- 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话剧
- 1995年
- 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话剧杨健红卫兵戏剧运动的高潮发生在1967年夏季。此时代表个人权威的中央文革尚未完全取得政治斗争的胜利,也未能完全控制运动局面。一方面,运动已将前年的文艺打成文艺黑线,另一方面革命样板戏亦未能一统天下,使随之而起的红卫兵文艺得以另...
- 杨健
- 关键词:红卫兵文化大革命话剧权力话语马列主义党创作缘起
- 编剧学理论的新范式——谭霈生先生的“形式—结构”戏剧理论初探被引量:4
- 2018年
- 谭霈生先生的"形式—结构"戏剧理论,揭示了编剧创作的核心环节:情境建构。将传统编剧学以客体对象—情节为本体的形式,转变为以主体思维为对象的—情境形式,这是编剧学向思维科学迈出的重大一步。
- 杨健
- 关键词:思维科学
- 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话剧(续)
- 1995年
- 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话剧(续)杨健红卫兵话剧与工农兵文艺的关系红卫兵戏剧总体上是学生业余戏剧运动的范畴。它不可能不受到“文革”前夕的工农兵文艺和阶级斗争文学的影响。特别是在1966年运动初,广泛兴起的红卫兵早期文艺宣传活动:对口词、三句半、锣鼓群,都...
- 杨健
- 关键词:红卫兵文化大革命工农兵文艺阶级路线话剧毛主席诗词
- 爱的拯救——从古老童话到荒诞寓言——莎士比亚《李尔王》解读被引量:15
- 2001年
- 《李尔王》反映了伊丽莎白时代英国社会的思想面貌。莎士比亚对古代社会进行批判的同时 ,对正在转型时期的人类前途 ,产生了重重的忧虑。李尔是一个抽象理念与具体形象的复合体 ,他不仅是一种理念的传达者 ,也被赋予了具体的生命。《李尔王》一剧已经预示着 ,随着具体人物 (个性生命 )的出现 ,抽象人物 (理念代言人 )即将隐退。《李尔王》体现着“命运悲剧”向“性格悲剧”转型阶段的一种过渡状态。《李尔王》在情境构成上是童话、寓言性的 ,具体场面和人物心理活动上 ,却是写实主义的。童话传说中的哲学母题 ,奠定了戏剧的稳固性和涵盖性 ,同时损害了戏剧结构的有机性和叙述的统一性。《李尔王》是古代童话向荒诞寓言过渡的产物 。
- 杨健
- 关键词:《李尔王》童话莎士比亚拯救命运悲剧戏剧结构
- 红卫兵集团向知青集团的历史性过渡(1968年秋—1971年秋)被引量:4
- 1996年
- 红卫兵集团向知青集团的历史性过渡(1968年秋—1971年秋)杨健在1968年9月底,《人民日报》社论宣布“全国山河一片红”,随着“文革”夺权阶段的结束,红卫兵的“历史任务”也完结了。在这一年10月,工宣队开进各大中学校校园,并着手重建“模范红卫兵”...
- 杨健
- 关键词:红卫兵阶级路线知识分子话语浪漫主义思潮知青文学
- 风满楼
- 1996年
- 风满楼杨健人物李福德──男,60多岁。周瑶──李福德之妻,50多岁。援朝──李福德、周瑶之子,30来岁。亚南──女,20岁。绍华──女,30来岁。中年夫妇等邻居若干。第一幕[1983年夏天,北京一栋普通的楼房。高大的槐树正盛开着槐花,掩映着楼房的一角...
- 杨健
- 关键词:中年夫妇西红柿国库券苏打饼干
- 从“革命现代京剧”看传统戏剧的转型被引量:3
- 2003年
- 从现代剧运动到样板戏运动 ,再到第二批样板戏 ,其间经过了由经验到模式 ,由模式到原则 ,由原则到程式的发展历程。至此 ,“京剧革命”初步完成了对传统戏曲改造的历史工程。
- 杨健
- 关键词:现代戏京剧样板戏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