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娜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德州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语言文字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教学
  • 2篇心理
  • 2篇英语
  • 2篇翻译
  • 1篇大写
  • 1篇大写字母
  • 1篇多媒体
  • 1篇多媒体学习
  • 1篇心理教学
  • 1篇心理学
  • 1篇性格
  • 1篇英语教学
  • 1篇舆情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学
  • 1篇中国古诗
  • 1篇沙漏
  • 1篇社会根源
  • 1篇社交
  • 1篇社交网

机构

  • 7篇德州学院

作者

  • 7篇杨娜
  • 1篇李莉
  • 1篇钟云霞
  • 1篇袁颖
  • 1篇张锦辉
  • 1篇黄倩
  • 1篇吴颖芳
  • 1篇王桂祥
  • 1篇王春燕
  • 1篇冯海英
  • 1篇褚茂胜
  • 1篇蔡静

传媒

  • 3篇科技信息
  • 1篇中国科技信息
  • 1篇科技视界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英语多媒体学习教学用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英语多媒体学习教学用具,包括前壳体、后壳体、绕线轴和展示布条,所述前壳体的中部表面镶嵌有玻璃窗,且玻璃窗的表面印刷有标准线,所述前壳体的后方螺钉安装有后壳体,所述端盖的中部镶嵌有卡套,且卡套的内部安装有主...
蔡静张锦辉袁颖黄倩朱纪燕钟云霞冯海英王桂祥张晓莉杨娜吴颖芳王春燕
论伊莎贝尔婚姻悲剧的必然性被引量:1
2008年
亨利·詹姆斯的成名作《一位女士画像》中的伊莎贝尔聪明、美丽,追求独立,崇尚自由,不少读者为其自由探索的精神所吸引,却又为其悲剧命运唏嘘不已。本文将在性格、社会根源和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剖析伊莎贝尔婚姻悲剧的原因和必然性。
杨娜
关键词:性格社会根源跨文化交际
一种多功能心理教学用催眠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心理教学辅助用具,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多功能心理教学用催眠装置,本装置设有移动装置,方便移动,本装置设有储物箱,能够储存物品,本装置设有书架,方便相关书籍的拜访,本装置移动装置设有减震功能,本装置能够升降,...
李莉刘念波杨娜李文杰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舆情情绪监测系统设计被引量:2
2020年
网络时代的到来,导致了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出现井喷式发展。社交网络中的典型代表微信、微博等,在舆情监测分析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本文构建设计了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舆情情绪监测系统。该系统组成框架在本文中做了详细概述,并讲解了其构建方式。本文研究的网络舆情感知模型,对数据的分类方面更加准确,为现代网络舆情的自动感知与监控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与支持。
杨娜褚茂胜
关键词:网络舆情互联网平台社交网络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多以教材分析为主,课堂也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心理发展。在现代化新形式发展下,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心理学对教学的影响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心理教育可以起到很大的启发作用。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从根本上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这也是英语教师需要考虑的方向。文章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和应用。
杨娜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
论西方翻译理论的研究视角被引量:2
2008年
到本世纪中期,西方翻译理论总的发展趋势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文学线和语言学线。其发展过程又是阶段性的,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学翻译观占上风,主要讨论直译与意译、形式与内容、同化与异化、忠实与美等问题。在第二阶段中,语言学翻译观取代了文学翻译观,居主导地位,主要探讨翻译与语言层次,与语境、语义和语言功能的关系。尽管两派各持己见,其自身的某些观点又不乏矛盾之处,但其所探讨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无疑为后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进入本世纪80年代后,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又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翻译开始与各种学科相互渗透。另外,在原来的文学和语言翻译观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另外一条线索,即文化线索。本文将从文学线、语言学线和文化线几条线索来剖析西方翻译理论的研究视角。
杨娜
关键词:翻译理论
中国古诗的不可译性被引量:1
2008年
中国古诗的翻译历来是一个难点。由于中西在语言文字、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诸多差异,中西诗歌也存在不少差别。诗歌的翻译就是把原诗的形式与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地再现出来,使目的语的异国读者能够从译品中尽可能获得与出发语读者相同或相似的共鸣和美的感受。诗歌的翻译虽然在一定限度内是可能的,但是诗歌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将从意境,意象,修辞,用典,音韵等几个方面来讨论诗歌的不可译性。
杨娜
关键词:古诗翻译不可译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