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2篇椎骨
  • 2篇股骨
  • 1篇单节段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骨折
  • 1篇益气
  • 1篇益气法
  • 1篇有核细胞
  • 1篇预后
  • 1篇远端
  • 1篇早期股骨头坏...
  • 1篇掌侧
  • 1篇致死
  • 1篇肉瘤
  • 1篇入路
  • 1篇入路治疗
  • 1篇伤患者

机构

  • 8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杨宇
  • 4篇李磊
  • 3篇杨海韵
  • 2篇吴征杰
  • 2篇梁亮科
  • 1篇关宏刚
  • 1篇曾焰辉
  • 1篇王李刚
  • 1篇寇玉
  • 1篇刘伟明
  • 1篇刘远标
  • 1篇蔡立雄
  • 1篇刘卫明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4篇2015
  • 4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Wiltse间隙准微创入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经Wiltse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或缺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的80例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传统正中棘突入路组(对照组)和Wiltse椎旁间隙入路组(治疗组),后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K变化水平、引流量、疼痛症状评分、椎体高度恢复比率和Cob角纠正比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症状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CK变化水平对照组高于治疗组,椎体高恢复比率和Cob角纠正比率,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Wiltse间隙入路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胸腰段骨折的进钉点,且有出血少、创伤小,疗效确切可靠的优势,能成为首选的手术入路。
梁亮科杨宇李磊王李刚
防旋髓内钉结合钢丝捆扎治疗股骨转子下长斜形骨折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加长型防旋髓内钉(PFNA)结合小切口钢丝捆扎治疗股骨转子下长斜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4年3月股骨转子下长斜形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共43例,其中23例加长型PFNA结合小切口钢丝捆扎治疗,2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以下简称DHS)手术方法治疗,从手术时间、失血量和术后Harris功能评分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2年,平均(12±1.5)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时间平均(15.7±3.5)周,行走恢复至术前水平,且无股骨头坏死、切割现象及髋内翻发生。各观察指标加长型PFNA组均优于DHS组,加长型PFNA组中,手术时间(64.8±5.5)min;术中出血量(241±12.5)ml。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定(85±25)分,优良率93.9%;显著优于DHS组〔手术时间(80.6±2.3)min、术中出血量为(255±25.6)ml、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0±15)分及优良率40.0%〕,P〈0.05。[结论]采用加长型PFNA结合小切口钢丝捆扎治疗股骨转子下长斜形骨折,疗效确切,且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创伤小、固定牢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效果优于DHS。
吴征杰杨宇刘远标刘卫明黄尚君
关键词:股骨转子下骨折钢丝捆扎髓内固定DHS
岭南地区外感热病发病特点及历代名医治疗经验被引量:4
2015年
岭南地处南端,一向远离中原,在医学上虽源于中原,但由于其独特地理气候环境,形成了其特殊的一面,构造了独特的岭南医学流派。中医尤其善于个性化治疗,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是其的治疗特色。外感热病是中医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起病急骤,病因复杂,传变迅速的特点。笔者阅读了大量的岭南历代医家的医案,就此对岭南区外感热病的发病特点及历代名医的治疗经验略微总结,以期望对外感热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杨宇杨海韵李磊
关键词:岭南医学外感热病历代名医名家经验
活血益气法干预股骨骨折后高凝血状态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目的:  临床研究:  观察老年人股骨干中段闭合骨折术后,其血液内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以及运用通脉汤干预股骨干闭合骨折后高凝血状态(Hypereoagulable state,以下简称HGS)、预防DVT的效果,同时观察...
杨宇
关键词:骨折术后高凝血状态
髓芯减压联合自体浓缩骨髓有核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观察髓芯减压联合自体浓缩骨髓有核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早期ONFH患者56例(82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44髋)和对照组(26例,38髋),观察组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髓芯减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髓芯减压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6、18个月髋关节Harris髋关节评分及术后18个月影像学变化、坏死面积百分比改变程度等,了解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升高至(88.24±5.53)分,优良率达84.09%;对照组升高至(75.84±4.20)分,优良率为71.05%;MRI坏死面积:观察组逐渐减少到(13.86±4.27)%,对照组降至(19.53±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和影像学变化均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髓芯减压联合自体浓缩骨髓有核细胞移植治疗早期ONFH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髓芯减压。
李磊杨宇蔡立雄杨海韵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髓移植髓芯减压
高龄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致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引起高龄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SCI)患者死亡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高龄颈椎骨折伴SCI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颈椎SCI受伤平面等于或高于C4(OR=7.1,95%CI:1.6-31.3)和完全SCI(OR=5.1,95%CI:1.2~21.3)是引起高龄颈椎骨折伴SC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病因、治疗方法等均与病死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受伤平面等于或高于C4及完全SCI是引起高龄脊椎骨折伴SC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梁亮科关宏刚杨宇
关键词:颈椎骨折高龄脊髓损伤病死率
青少年和儿童骨肉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影响青少年和儿童四肢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为四肢骨肉瘤的65例青少年和儿童患者的病历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65例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2%、42.8%和22.2%,中位总生存时间32个月(95%CI 20.18~43.8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nneking外科分期、Karnofsky体能状况(KPS)评分、病理性骨折、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和远处转移是预后相关因素(P〈0.05),性别、年龄等与预后无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和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KPS评分、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和远处转移是影响青少年、儿童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有效的辅助化疗和手术切除可以改善青少年、儿童骨肉瘤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李磊寇玉杨宇杨海韵
关键词:骨肉瘤青少年儿童预后化疗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7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采用经前臂远端Henry切口掌侧入路LCP治疗。根据Frykman分类法,Ⅴ型34例,Ⅵ型42例,其中潜在不稳定型32例,半脱位型36例,全脱位型8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期限6-18个月,平均(10.0±2.5)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0±1.5)周。按Dienst功能标准评价,优40例,良26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达94%。结论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对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治疗,掌侧锁定加压钢板的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一种较好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方法。
刘伟明杨宇吴征杰曾焰辉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下尺桡关节脱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