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华
-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话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1年
-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院外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入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对照组未进行电话随访,分析电话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随访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
- 杨瑞华王素红邱玉华
- 关键词:电话随访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
-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5例有幻听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在干预前后应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幻听分量表(PSYRATS-AH)、焦虑自评量表(SAS)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完成研究的患者共106例,对照组53例、研究组53例。干预后,研究组患者PSYRATS-AH总分及对声音起源的信念、令人痛苦的声音数量、痛苦的程度、对生活的影响、对声音的控制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能减轻幻听对患者的负面影响,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提升患者应对幻听的自我效能感。
- 张秀丽刘旭恩杨瑞华李拴荣
- 关键词:幻听精神分裂症
- 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对女性精神分裂症(SP)患者负性情绪、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女性SP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n=36,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和对照组(n=36,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21版项(BDI-21)]、精神症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量表(SSPI)]。结果干预后,两组BAI、BDI-21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ANSS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SPI评分均提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可缓解女性SP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精神症状,提高社会功能。
- 杨瑞华张秀丽银雪安洁
- 关键词:女性精神分裂症负性情绪精神症状社会功能
-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代谢综合症的认知和应对行为的影响
-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代谢综合征的认知及应对行为上的影响。方法:2011年4月--7月选择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83例在入院两周时做自设问卷调查,之后进行代谢综合症方面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第八周...
- 杨瑞华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干预
- 文献传递
- “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模式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 探讨“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模式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726例严重精神障碍稳定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模式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康复状态量表(MR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总体康复情况、自知力、生活质量,采用家庭疾病负担量表(FBSD)评估患者家庭疾病负担情况,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BPRS、MRSS、FB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ITAQ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物质生活、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物质生活、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采取“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知力,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家庭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 李静严芳杨瑞华浮艳红董伟郝赫王亚丽
- 关键词:严重精神障碍康复自知力
-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代谢综合征的认知和应对行为的影响
- 杨瑞华孙素珍张秀丽
-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代谢综合征的认知和应对行为的影响
-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代谢综合征的认知及应对行为上的影响。方法2011年4月~7月,选择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83例在入院两周时做自设问卷调查,之后进行代谢综合症方面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第八周做同...
- 杨瑞华孙素珍张秀丽
- 文献传递
- 一种精神分裂患者头部约束保护装置
- 一种精神分裂患者头部约束保护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精神病患者发病时头部不被固定,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包括底板,底板上表面左侧固定有前后方向的固定夹板,底板上表面右侧设有前后方向且可左右滑动的活动夹板,底板右端固定有扣环,底板...
- 杨瑞华
- 文献传递
- 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124例发生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统计两组住院期间自伤行为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干预前后自伤行为[采用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OSI)]、冲动性[采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及家庭功能[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结果:观察组自伤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自伤行为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OSI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BI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FACESⅡ-CV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率,减轻自伤行为严重程度,减少患者冲动性行为的发生,提高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
- 杨瑞华张秀丽乔琳琳李静杨珍珍
-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