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蕊华
- 作品数:31 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对心脏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变化对心脏结构的影响,为预防单纯性肥胖儿童发生心血管病疾患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测量3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和30例对照组儿童的体重指数(BMI),并采用彩色超声仪测量左室质量(LVM),同时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浓度。结果①肥胖组AngⅡ,AL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儿童肥胖中的作用。②肥胖组LVM显著高于对照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后壁厚度(LVPWT),LVM肥胖组分别为6.3±0.8,49.1±3.1,6.8±1.1,107.8±27.0;对照组为5.7±0.4,43.4±2.1,6.2±0.4,76.1±12.0,P值均<0.01。③肥胖组中AngⅡ,ALD均与LVM之间存在直线正相关和回归关系。回归系数t检验P均<0.05,AngⅡ,ALD浓度升高在引起LVM增加中起作用。结论肥胖组儿童存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异常激活在引起其心肌肥厚中起作用。ALD与AngⅡ相互作用,增强了RAAS的活性,促进心肌肥厚的进一步发展。
- 李亚蕊王俊英杨蕊华崔涛王丽红嘉红云
-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儿童心脏结构
- 风湿热92例临床研究分析
- 2020年
-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RF)是继发于A族β溶血性链球菌后的一种复发性、非化脓性全身免疫性炎症,是常见的危害学龄期儿童生命及健康的主要风湿性疾病之一[1],以往几十年间断发病。本文旨在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重新认识风湿热,并就风湿性关节炎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 王俊英杨蕊华张小平崔涛赵孟佳
- 关键词:风湿性疾病学龄期儿童治疗转归免疫性炎症风湿热FEVER
- 提高心内科医疗服务满意度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提高患儿家长对心内科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方法 QC小组活动。结果患儿家长对心内科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从活动前的86.5%提高到活动后的98%,达到了活动目标。
- 杨蕊华李亚蕊
- 关键词:心内科患儿家长满意度
-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3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儿童SLE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儿童SLE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经验。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2006-08~2011-09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37例首次诊断SLE患儿的年龄、性别、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免疫学特征等,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①女性发病率较男性发病率高,但是年龄越小,男性所占比例越高。②首发症状中以发热(54.05%)、面部不典型红斑(35.14%)、浮肿(27.03%)及泡沫尿(16.22%)发生率最高;首发症状多样,表现不一。③非首发的临床表现中,血系列中三系中至少1系减少(89.19%)、皮损(67.57%)、发热(59.46%)及蛋白尿(54.05%)发生率高,而关节炎(2/37)、关节痛(9/37)和脱发(2/37)发生率低。④高滴度ANA、抗ds-DNA、C3、C4降低以及抗SSA,在合并狼疮性肾炎组中阳性率与无合并狼疮性肾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儿童SLE多发生在学龄期,女童发病率高;但在低年龄发病时男孩所占比例高。②儿童SLE首发症状中发热、面部不典型红斑发生率高,而且病情表现为多系统器官损害,血液、皮肤、肾脏、骨骼等,少数出现心力衰竭、抽搐,使病情危重而复杂,加大诊断的难度,极易误诊、漏诊。③除ANA、抗ds-DNA、C3、C4外,抗SSA、SSB和CCP也参与SLE发病过程,并且部分抗体可能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生有关。
- 王俊英杨蕊华崔涛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童回顾性分析
- 婴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全身中小血管的系统性炎症,可累及心脏,尤其是冠状动脉,主要累及2~5岁儿童。研究显示,近年来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s,IKD)病例逐渐增多,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存在相应的诊断困难、治疗延误等情况,可能造成IKD患儿重症、并发症增多,易合并冠状动脉损伤。
- 张小平杨蕊华王俊英崔涛景迎春刘丽华
- 关键词:不完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系统性炎症
- 川崎病复发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杨蕊华李亚蕊
-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瘤全身性血管炎冠状动脉狭窄后天性心脏病出疹性疾病
- 川崎病患儿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20年
- 川崎病(Kawasaki diseaes,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症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主要累及全身的中小动脉,KD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此病好发于儿童,目前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获得性心脏病原因之一[1]。未经治疗的KD患儿,约有25%出现冠状动脉的损害,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损害是KD严重并发症之一[2]。
- 杨蕊华李亚蕊崔涛赵孟佳刘丽华景迎春
- 关键词:冠状动脉扩张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炎症性病变冠状动脉损害冠状动脉损伤
-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心肌钙蛋白I检测阳性与时间的关系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血清心肌钙蛋白Ⅰ(cTnI)检测阳性与时间的关系。方法临床诊断为急性VM患儿21例,分别于入院后不同时间静脉采血,动态检测血清cTnI,并与35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cTnI均阴性;VM患儿刚入院时阳性6例(28.6%),至入院后6、12、18、24、48、72h,10~14d分别为7例(33.3%)、8例(38.1%)、9例(42.9%)、9例(42.9%)、13例(61.9%)、4例(19%)。入院后48、72h cTnI累计阳性率分别较刚入院时和入院后10~14d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对临床上拟诊VM发病不久患儿,通过不同时间段反复多次采血,能提高cTnI检出阳性率。
- 杨林海刘国彦贺润华王艳芬杨蕊华姚建宏
-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
- 6岁以上年长儿川崎病54例临床分析
- :分析6岁以上年长儿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KD患儿共482例,年龄6岁以上患儿54例,将其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CAL)和冠状动脉正常组(NCAL),并于同期收治的大于6...
- 王俊英杨蕊华崔涛
- 关键词:川崎病儿童患者病理诊断
- 婴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通过分析1岁以下婴儿川崎病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探讨婴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住院的婴儿川崎病98例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回顾分析,并将婴儿川崎病组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与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冠状动脉损伤患儿相比,冠状动脉损伤婴儿无明显性别差异,CAL组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高于NCAL组。皮疹发生率、白蛋白水平低于NCAL组。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发生率CAL组明显高于NCAL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CRP、PCT升高是川崎病婴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皮疹症状发生是川崎病婴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保护因素。结论CRP、PCT升高是川崎病婴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皮疹症状发生是川崎病婴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保护因素。对于婴儿川崎病患儿,尤其是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婴儿,需密切监测心脏超声冠状动脉的改变,警惕较远期冠状动脉病变以及病情进展。
- 张小平杨蕊华王俊英崔涛景迎春刘丽华
-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婴儿冠状动脉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