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郧城 作品数:32 被引量:581 H指数:14 供职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内蒙古东乌旗索纳嘠铅锌银矿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与成矿意义 被引量:26 2013年 内蒙古东乌旗索纳嘠铅锌银矿区赋矿侵入岩为一由中粗粒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似斑状钾长花岗岩组成的杂岩体。三种岩石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依次为(319.6±4.1)Ma、(172.5±1.4)Ma和(165.5±1.8)Ma。三者均以高钾、富碱、贫镁为特征,均属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分异程度较高。岩石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相对富集,均具负铕异常;均富集U、Th,Rb/Sr值大于壳源Rb/Sr值,应属S型花岗岩。根据花岗岩地球化学和区域地质特征分析认为,中粗粒花岗岩形成于晚石炭世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中侏罗世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产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为同源岩浆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似斑状钾长花岗岩富含成矿元素Pb和Zn,而且其成岩年龄与辉钼矿(163.4±2.4)Ma~(166.6±2.4)Ma的Re-Os同位素年龄基本一致,可能为成矿母岩。 梁玉伟 余存林 沈国珍 孙庆茹 李进文 杨郧城 佘宏全 张斌 谭刚关键词:花岗岩 地球化学 金属成矿 内蒙古乌奴格吐山大型铜钼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流体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8 2013年 内蒙古乌奴格吐山大型铜钼矿床位于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矿体产于燕山早期二长花岗斑岩、流纹斑岩等构成的火山通道相与外围黑云母花岗岩接触带内外。矿床从中心向外发育典型的热液蚀变分带:钾化带、绢英岩化带和伊利石—水白云母化带。根据矿物组合不同,将热液成矿期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其矿物组合分别为石英+钾长石+黄铁矿±辉钼矿、石英+绢云母+黄铜矿±辉钼矿+黄铁矿、石英+碳酸盐矿物+黄铁矿±闪锌矿。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乌山斑岩铜钼矿床发育L型富液相包裹体、V型富气相包裹体、S型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以及PG型纯气相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石英斑晶和早阶段石英内水溶液包裹体除H2O外,多数含CO2,少数还含有CH4,C4H6等,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中子矿物主要有赤铁矿和黄铜矿;中阶段石英内只有少量V型包裹体含CO2,多数只有H2O,S型包裹体中子矿物有黄铜矿和黄铁矿,不再含有赤铁矿;而晚阶段石英内包裹体只含H2O。成矿流体由H2O-CO2-NaCl体系逐渐演化为H2O-NaCl体系。成矿早、中、晚3个阶段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340℃~460℃,240℃~360℃和120℃~240℃;盐度变化范围分别为5.32~53.26 wt%NaCl.eqv,1.65~41.58 wt%NaCl.eqv和0.66~14.05 wt%NaCl.eqv。初始流体是直接从浅部结晶冷凝的岩浆熔体中出熔的高温、高盐度和高氧逸度的成矿流体。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和含矿物的多相包裹体普遍共生,流体的沸腾可能是早期金属硫化物大量沉淀的重要机制。结合氢、氧同位素研究,认为中-晚阶段天水的混入导致的流体混合及降温作用在成矿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谭钢 谭钢 佘宏全 杨郧城 杨郧城 李进文 向安平关键词:流体包裹体 成矿作用 氢氧同位素 内蒙古东乌旗达亚纳地区地质矿产调查与成岩-成矿作用 被引量:1 2018年 1∶5万矿产地质矿产调查表明,内蒙古东乌旗达亚纳地区的主要地层为下泥盆统泥鳅河组和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格根敖包组,其次为上侏罗统、新近系和第四系。泥鳅河组为浅海相沉积,形成于被动陆缘环境;格根敖包组形成于活动陆缘,与古亚洲洋向西伯利亚板块向北俯冲有关。研究区构造主要为走向北东的褶皱构造,断裂较发育,与成矿有关的构造主要为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裂。该地区发育2期岩浆作用和相关的多金属矿化。研究区多金属矿床发育,类型众多,成矿时间跨度长,形成构造背景多样。已发现的矿床类型有热液充填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高中温热液型钨钼矿床(石英脉型黑钨矿),分别形成于板块俯冲、陆陆碰撞和造山后伸展垮塌背景。研究区长期的构造-岩浆作用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暗示该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佘宏全 蔡明海 张令进 向安平 李进文 杨郧城 李强 彭正安 唐兰关键词:矿产地质调查 钨钼矿床 成矿背景 内蒙古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为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北段地区新发现的一处钨矿规模接近大型的W-Mo矿床。文章通过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流体包裹体和碳、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属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矿床,可划分为钾长石、钠长石阶段→白钨矿-石英阶段→辉钼矿-石英阶段→铜、铁、铅、锌硫化物-石英阶段→碳酸盐-石英阶段5个成矿阶段。矿床内的白钨矿、石英以及碳酸盐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以富液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白钨矿-石英阶段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90-395℃,峰值为360-370℃,盐度w(Na Cleq)范围为0.88%-7.02%,峰值为2%-3%,结合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得出与钨矿形成有关的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的Na Cl-H2O体系的结论。白钨矿和石英的H-O以及碳酸盐的C-H-O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水,并有少量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流体为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富钨等成矿元素的热液。矿区花岗岩的云英岩化可能将钙萃取进入流体,参与白钨矿结晶、沉淀。 郭志军 李进文 黄蒙辉 郭万军 董旭舟 田京 杨郧城 佘宏全 向安平 康永建关键词: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白钨矿 红花尔基 井下电视与井下水质分析系统 2005年 在鄂尔多斯地下水勘查项目的实施中,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引进了一套英国Geovista公司生产的井下电视与井下水质分析系统——Geovista Borehole Logging and Camera Systems。利用该系统的井下水质分析系统,可连续测定钻孔中地下水的水温、电导率、pH值和含氧量等水文地质参数,利用这些参数可以了解弱透水层和隔水层对水质的影响,查明每一含水层的水质情况, 杨郧城关键词:地下水 井下电视 水文地质参数 鄂尔多斯盆地大气降雨氢氧同位素的组成与季节效应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雨水同位素的分析,建立了盆地雨水线方程,计算出雨水氢氧同位素的加权平均值,为开展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分析了雨水δO 与气温、降雨量和季节的变化关系,总结出鄂尔多斯盆地冬季雨水δ... 杨郧城 侯光才 文东光 庞忠和 王冬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同位素 温度 降雨量 文献传递 内蒙古东珺铅锌银矿床闪锌矿Rb-S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2015年 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内蒙古得尔布干成矿带一重要矿床类型,由于缺乏适当的定年方法,该类矿床的成矿年龄及其形成的地质背景一直不明确。东珺铅锌银矿床是一新近发现的热液脉型矿床,本文在对采自该矿床的6件闪锌矿矿石样品进行了结构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对闪锌矿的Rb-Sr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闪锌矿87 Rb/86 Sr和87 Sr/86 Sr同位素比值均有较大的分布范围,分别分布在0.283 8~6.503 0和0.713 685~0.725 241范围内,二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构成的等时线年龄为(130.2±4.4)Ma(2σ,MSWD=16),(87Sr/86Sr)0=0.713 176±0.000 057,指示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早白垩世大兴安岭地区处于伸展构造体制,因此该类矿床是在拉张构造体制的背景下形成的,与区内早白垩世浅成-超浅成岩浆侵入活动有关,它代表了区内一重要成矿阶段与成矿类型。 杨郧城 郭万军 王亚君 佘宏全 李进文 张斌关键词:闪锌矿 RB-SR同位素年龄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湖眼的形成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被引量:3 2008年 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沙漠高原区,部分湖盆的边部发育有数量不等的"湖眼"。"湖眼"是分布在湖盆边部的特殊的泉,通过对湖眼的野外调查和物质成分分析,总结了湖眼的分布、结构、动态变化和物质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湖眼泥浆来自湖盆底泥,其水分可来自不同循环深度的地下水;湖眼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地下水的循环深度;湖眼的分布和动态变化对于研究地下水的排泄方式具有一定的水文地质意义。 杨郧城 侯光才 赵振宏 陶正平 尹立河 王冬 苏小四关键词:地下水 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地下水锶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文学意义 被引量:18 2007年 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北部为沙漠高原区,南部为黄土高原区。区内经济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地下水的污染较弱。地下水中Sr来源于含Sr矿物的溶解。因此,可以利用Sr及^87Sr/^86Sr比值来研究水岩作用和地下水的演化。采自盆地20个Sr及其同位素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上^87Sr/^86Sr比值是不均匀的,西南部^87Sr/^86Sr比值较大(0.711002-0.711570),其他地区。^87Sr/^86Sr比值较小(0.710378-0.710646);在局域地下水系统中,埋深小于100m的浅层地下水,Sr含量较低,^87Sr/^86Sr比值较大,而埋深大于100m的深层地下水,Sr含量较高,^87Sr/^86Sr比值较小,并且沿地下水径流方向,sr的浓度越来越高。苏贝淖湖是自流水盆地北部局域地下水系统的一个排泻区,湖水Sr含量较低,而^87Sr/^86Sr比值较大,其Sr同位素组成特征与浅层地下水一致,表明湖水来源于浅层地下水。 杨郧城 文冬光 侯光才 张茂省 庞忠和 王冬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地下水 锶同位素 内蒙古莫尔道嘎地区早中生代岩浆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3 2011年 莫尔道嘎地处额尔古纳地块北段,该地区大量侵入岩和侵入-变质杂岩以往被认为属新元古代,类型有风水山片麻杂岩、中基性杂岩、巨斑状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岩。对该地区新元古代侵入岩和侵入-变质杂岩进行系统采样,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进行了测年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除个别岩体(混合岩化钾长花岗岩)为新元古代形成外,绝大部分以往认为的新元古代侵入岩或变质侵入杂岩为早中生代形成,揭示了研究区有强烈的早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结合区域上同时代早中生代岩石的分布和年代学资料,额尔古纳和大兴安岭北段的早中生代侵入岩和变质杂岩可以分为243~246、210~229、200~205Ma 3个时期,其中200~205Ma一组最为发育。243~246Ma一组主要为莫尔道嘎地区中基性杂岩,形成背景与二叠纪末期兴蒙造山之后伸展作用有关。而210~229Ma的花岗岩和变质杂岩组合具有非常典型的大陆碰撞岩石组合特征:钙碱性系列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石副矿物以黑云母+角闪石+白云母为主,混合岩和淡色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深熔岩(莫尔道嘎巨斑状钾长花岗岩),缺乏同时期火山岩等;其形成与早中生代时期蒙古—鄂霍茨克洋封闭引起的陆陆碰撞有关。研究区早中生代花岗质侵入岩、变质杂岩特征及其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蒙古—鄂霍茨克洋中段可能在中三叠世末期—晚三叠世早期封闭,这时已经开始发生陆陆碰撞,碰撞高峰时期可能在晚三叠世末期,早于以往认为的早侏罗世。 佘宏全 梁玉伟 李进文 关继东 张德全 杨郧城 向安平 金俊 谭刚 张斌关键词:早中生代 花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