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静晖

作品数:13 被引量:54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主题

  • 7篇纳米
  • 6篇碳纳米管
  • 6篇纳米管
  • 3篇乙烯
  • 3篇增容
  • 3篇复合材料
  • 3篇复合材
  • 2篇等离子体处理
  • 2篇丁酯
  • 2篇性能研究
  • 2篇修饰
  • 2篇乙烯-丙烯酸
  • 2篇增容机理
  • 2篇橡胶
  • 2篇聚苯
  • 2篇聚苯硫醚
  • 2篇剪切
  • 2篇共混
  • 2篇共聚
  • 2篇共聚物

机构

  • 13篇四川大学
  • 4篇河南科技学院
  • 3篇中国工程物理...

作者

  • 13篇杨静晖
  • 12篇傅强
  • 5篇张琴
  • 4篇杜荣昵
  • 4篇杨风霞
  • 3篇徐涛
  • 3篇陈枫
  • 2篇王琦
  • 2篇苏润
  • 1篇魏忠
  • 1篇王柯
  • 1篇罗锋
  • 1篇王朝余
  • 1篇周成娟
  • 1篇李博
  • 1篇王琦
  • 1篇陈龙
  • 1篇刘际伟
  • 1篇李杰
  • 1篇傅思睿

传媒

  • 4篇高分子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物理学进展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塑料工业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纳米管表面处理对碳纳米管/氟橡胶复合材料形貌及界面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溶液浇注法制备了碳纳米管(CNTs)/氟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并对不同表面状态的碳纳米管(原始碳纳米管、酸处理碳纳米管、CF4等离子体处理碳纳米管)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以及碳纳米管与氟橡胶的界面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CF4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在氟橡胶中的分散性明显优于混酸处理碳纳米管,激光显微拉曼分析结果表明,在与氟橡胶共混后,部分表面吸附所产生的不稳定的F原子从氟化碳纳米管表面离开,与氟橡胶发生界面化学接枝反应,说明CF4等离子体处理能明显提高碳纳米管与氟橡胶的相容性。
徐涛杨静晖魏忠傅强
关键词:碳纳米管氟橡胶复合材料表面处理
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及其对碳纳米管/氟橡胶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分别采用混酸和四氟化碳(CF4)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碳纳米管(MWCNTs)进行了表面修饰,将处理前后的碳纳米管进行了XPS和SEM测试,获得了处理后前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并采用溶液浇注的方式制备了MWCNTs/氟橡胶(FE)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碳纳米管状态(未处理、混酸处理、CF4等离子体处理)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两种表面处理方式可以使MWCNTs表面接上极性官能团。而且在相同的碳纳米管添加量下(质量分数分别为0.1%、0.5%、1.0%、2.0%),酸处理MWCNTs/FE的渗流阈值最小,达0.5%。
徐涛杨静晖刘际伟傅强
关键词:碳纳米管表面修饰复合材料导电性能
无机二氧化硅纳米模板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无机二氧化硅纳米模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含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嵌段共聚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用超声波处理后采用旋转涂膜法或提拉法成膜,然后或于110~250℃,氮气氛围或真空环境中热处理2~48小时或于室温下,用...
陈枫傅强王琦杨静晖
文献传递
等离子体处理碳纳米管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7
2008年
采用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处理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本文对在碳纳米管处理过程中,等离子体处理工艺参数的选择,以及处理前后表面结构变化、形貌变化、场发射效应等进行了综述,并对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在碳纳米管表面修饰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徐涛杨静晖傅强
关键词:等离子体处理碳纳米管表面修饰
HDPE/MWNT动态保压注塑制品结构与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动态保压注塑成型技术(DPIM),通过在熔融共混体系中施加往复的剪切应力以改善多壁碳纳米管(MWNT)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注塑制品的结构与性能。偏光显微镜结果显示,成型过程中的剪切有助于碳纳米管在HDPE中的分散,剪切形成的动态样品中碳纳米管的团聚与未施加剪切应力的静态样品相比明显减小。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动态保压获得的制品,拉伸强度与模量大幅提高,但断裂伸长率降低。在MWNT质量分数为1%时动态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及模量提高了20%。DSC结果显示,由于碳纳米管充当了成结晶核点的作用,使得复合物的结晶温度提高。
王朝余王柯杨静晖张琴傅强
关键词:碳纳米管高密度聚乙烯
POE-g-PMAH反应性增容PA1010/PP共混物的性能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乙烯-辛烯共聚物-g-聚马来酸酐(POE-g-PMAH)作为反应性增容剂,采用熔体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A1010/PP共混物,通过扫描电镜(SEM)、力学性能、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示差扫描量热(DSC)测试,研究了POE-g-PMAH对PA1010/PP共混物的增容作用.结果表明,POE-g-PMAH的加入可以减小共混物的相区尺寸,当PA1010/PP/POE-g-PMAH=70/30/15时,分散相尺寸小而均匀;FTIR结果表明接枝在POE上的马来酸酐基团和PA1010在熔融共混期间发生了化学反应;DSC研究结果表明共混体系中PA1010和PP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随POE-g-PMAH的加入而降低,表明POE-g-PMAH的增容作用对PA1010和PP的结晶有抑制作用.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OE-g-PMAH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逐渐增加,当POE-g-PMAH含量增加到15%时,干态冲击强度达到21.13 kJ/m2,是不加增容剂的3.1倍,而拉伸和弯曲强度可以保持较高水平.POE-g-PMAH的增容机理在于其支链中的马来酸酐能与PA1010中的胺基(NH2—)发生化学反应,而主链POE与PP有较好的亲和性,从而降低界面张力,减少相区尺寸,大幅度提高力学性能.
杨风霞杜荣昵李博陈龙杨静晖傅强张琴
关键词:PA1010PP共混增容机理
碳纳米管改性聚苯硫醚熔纺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聚苯硫醚(PPS)经过熔融挤出后制备成复合材料切片,并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得碳纳米管改性聚苯硫醚复合纤维.采用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动态机械分析(DMA)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复合纤维中碳管的分散状态,与基体的界面作用,复合纤维的结晶性能以及力学性能,从而探讨了聚苯硫醚/碳纳米管复合纤维体系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聚苯硫醚分子结构与碳纳米管之间具有的π-π共轭作用使碳管较为均匀的分散在基体中,界面结合较为紧密.同时熔融纺丝过程中的拉伸作用使碳管进一步解缠并使碳管沿纤维拉伸方向取向.另一方面,拉曼光谱显示拉伸作用有效地增强了界面作用,有利于外界应力的传递.碳管的良好分散以及强的界面作用使复合纤维力学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当碳管含量达到5 wt%时,复合纤维的模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拉伸强度较纯PPS纤维提高了近220%.
傅思睿杨静晖傅强
关键词:聚苯硫醚碳纳米管复合纤维
具有纳米尺度图案的二氧化钛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具有纳米尺度图案的二氧化钛薄膜,该薄膜的其中一面上压印有沟槽深度为15~50nm,沟槽宽度为100~800nm,平台宽度为100~800nm尺寸的沟槽,且其为二氧化钛锐钛矿晶型膜。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薄膜的制备方...
傅强陈枫杨静晖王琦
文献传递
软压印硅橡胶微纳米结构及表面自组装
<正>本文通过软压印方法制备具有微纳米结构的PDMS沟槽,经旋转涂膜方法在其表面旋涂一层聚苯乙烯-b-聚二甲基硅氧烷(PS-b-PDMS)嵌段共聚物。利用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的特
王琦杨静晖李杰陈枫傅强
关键词:嵌段共聚物
文献传递
剪切作用下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和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对PA1010/PP共混物的增容作用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熔体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两种增容剂增容的聚酰胺1010/聚丙烯(PA1010/PP)共混物,通过扫描电镜(SEM)、力学性能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对动态保压注射成型(动态)和普通注射成型(静态)中增容剂POE-g-MAH(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和PTW(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对PA1010/PP共混物的增容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普通注射成型中,PTW增容体系具有更小的分散相粒子,在DSC测试中出现两个结晶峰,即出现异相成核结晶和均相成核结晶,具有更好的拉伸和冲击性能,增容作用更佳.动态保压注射成型中施加剪切可以提高所有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PTW和POE-g-MAH两种增容剂增容体系冲击性能相近,但POE-g-MAH增容体系的分散相相区尺寸减小明显、分布均匀性显著增加,材料冲击强度增加幅度更大,表明剪切更有利于POE-g-MAH增容作用的进行.两种增容剂增容作用的不同源于它们化学组成的不同引起的材料形态差别.
杨风霞杜荣昵杨静晖苏润傅强张琴
关键词:剪切POE-G-MAH增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