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斌
- 作品数:13 被引量:67H指数:6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危重症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了解危重症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为改进和提高手卫生质量提供依据,从而避免交叉感染。方法2022年2月28日—3月30日通过调查表调查135名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调查结果由“问卷星”在线问卷平台进行录入。其中污染区手卫生依从性通过视频实时调查获得。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90.91%,手卫生正确率为96.58%。且随着人员岗位及职称、手卫生时机、区域不同而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不同职称的医生和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病区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因不同的区域、人员职称和岗位、手卫生时机的不同而不同,医院应针对依从率较低人群、环节及区域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 林文斌陈学勤黄辉萍林文华
- 关键词:手卫生依从性
- 主动监测防控新生儿MRSA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
- 目的:分析主动监测等干预措施防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MRSA 院内感染发生状况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实施主动监测前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患者MRSA感染资料,2016...
- 黄辉萍秦维霞林文斌张世阳
- PDCA管理工具在医院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PDCA管理方法在医院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以JCI评审标准中有关食品安全条款为主,以医院6个外包食堂为研究对象,针对评审前医院食堂管理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对照评审标准,应用PDCA管理工具,对食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并评价改进效果。结果改进后各食堂冰箱管理合格率、餐具消毒过程管理合格率、食材管理合格率均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后烹饪用水卫生学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后餐具卫生学监测均合格。结论 PDCA管理工具的应用能有效提高食品安全管理质量,保障就餐者的用餐安全。
- 邱丽心叶丽娟林文斌陈梅
- 关键词:PDCA食品安全医院食堂
- PDCA应用于某三级综合医院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PDCA应用于三级医院小儿手足口病防控的效果。方法某三级医院自2018年1月起在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控制中采用PDCA方法进行管理,分别取实施前(110例)及实施后(112例)各1年内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调查医护人员手足口病防控技能评分及患儿康复情况。结果与PDCA管理实施前比较,实施后医护人员防控综合技能评分明显提高(P<0.05);实施后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实施前,重症患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患儿因手足口病二次入院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在三级医院小儿手足口病防控中的合理应用,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防控技能,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重症发生率和二次入院率,具有满意效果。
- 林文斌
- 关键词:手足口病PDCA
- JCI标准下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关系分析
- 目的:以医院创建JCI学术医学中心为抓手,通过一系列促进手卫生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并进行效果评价.
方法:在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实施一系列手卫生依从性促进机制,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干预前后医...
- 黄辉萍张世阳邱丽心秦维霞林文斌叶玉真李曌华叶丽娟
- 关键词:医院管理手卫生医院感染
- 综合性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全过程管理被引量:6
- 2014年
- 探讨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全过程管理,主要包括传统纸质报告卡的缺陷和信息化的优点,疫情报告系统的结构和更新机制、反馈和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等。提高疫情报告全过程管理能够规范医院传染病报告,杜绝报告中出现的迟报、漏报现象,可显著提升疫情报告质量。
- 林文斌
- 关键词:全过程管理传染病疫情报告
- JCI标准下医院保洁管理模式改进及效果评价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JCI标准下改进医院环境清洁管理模式及取得的效果。方法借助JCI评审的契机及相关的评审标准要求,在医院环境清洁管理方面实施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强化保洁人员培训、保洁流程的改进、保洁用具的统一清洗消毒、保洁质量的三级督导评价、由单个部门的独立考核改进为多部门联合检查考核等环节,比较干预前后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质量及生物监测合格率、保洁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及医院感染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改进后医院室内环境清洁质量考核分、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保洁员手卫生依从性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院环境清洁实施标准化管理能有效提高医院后勤保洁工作质量,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减少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可运用于医院后勤保洁管理工作中。
- 叶丽娟邱丽心林文斌林硕超
- 关键词:医院保洁
- 循环管理环境卫生学监测对降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运用FOCUS-PDCA进行持续环境卫生学监测和质量改进对降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影响。方法:通过运用FOCUS-PDCA循环管理模式,以2021年1-12月的数据作为基线,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支气管镜室、呼吸科病房和RICU的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比较分析通过运用FOCUS-PDCA循环管理模式改进环境卫生学后对呼吸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影响。结果:2021年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支气管镜终末漂洗水和空气培养的合格率分别为90.8%、92.4%、88.2%、82%提升至2023年的98.5%、100%、98.1%、98.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022年、2023年消毒后医疗物品和湿化水合格率与2021年相比保持稳定,无统计学差异。2021年、2022年、2023年卫生手消毒合格率分别为81.2%、97.9%、99.0%,持续上升(P<0.001)。2021-2023年三年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68%、71.3%、79.9%(P<0.001)和正确率分别为85.9%、93.0%、98.5%(P<0.001)持续提高,依从率和正确率逐年明显提高,统计有显著差异(P<0.017)。2021-2023年三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率分别为0.86%、0.43%、0.16%和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率分别为0.66%、0.26%、0.08%,呈逐年下降,并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两两比较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率2023年较2021年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7)。2021-2023年三年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率分别为0.33%、0.34%、0.32%,无明显变化(P=1.000)。结论:引入FOCUS-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支气管镜室、呼吸科病房和RICU进行环境卫生管理能明显提升卫生手消毒、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支气管镜终末漂洗水和空气培养的合格率,提高手卫生的依从率和正确率,降低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率。
- 黄伟民洪平阳王天天马竞惠易晓滨林文斌
- 关键词:医院感染
- 厦门市某三甲医院流行性感冒疫情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厦门市某三甲医院流行性感冒疫情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厦门市某三甲医院2010年1月—2019年12月网络直报的流行性感冒个案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对2020年1—8月发病数进行预测。结果厦门市某三甲医院2010年1月—2019年12月流行性感冒报告发病数2 522例,占比厦门市医疗卫生机构报告数的16.08%。12月份是发病高峰期,占比26.84%。0~5岁组(不含5岁)发病数居前,男性和女性发病数分别为568例和383例,分别占比39.80%和34.98%。学生、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发病数居前,共占比80.97%。区县分布依次为:思明(1 168例)、湖里(593例)、集美(411例)、海沧(155例)、同安(109例)、翔安(86例)。时空扫描显示存在3个高时空聚集区和2个低时空聚集区。高时空聚集区分别以新阳街道、灌口镇和五显镇为中心,聚集时间均分布在2018年12月19日—2019年12月31日。ARIMA(1,1,1)(0,1,2)12为最优预测模型,ME、RMSE、MAE、MPE、MAPE、MASE等准确性指标分别为:0.08、0.81,0.59、-0.30%、0.84、0.05,预测值和实际值吻合较好,准确度较高。2020年1—3月实际发病数与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分别为46.31%、-96.29%和-99.19%。结论该院是厦门市流行性感冒患者诊疗的主要医院之一,ARIMA模型能够对流行性感冒发病数进行较准确的定量预测,相关单位可根据预测值、疫情特征和时空聚集区等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
- 林文斌秦维霞祝寒松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疫情ARIMA模型
- 综合干预预防新生儿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主动监测等综合干预措施防控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状况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收集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前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患者5305例感染资料,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开展主动监测等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对具备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8456例入院实施标准预防,确诊多药耐药菌感染者开具接触隔离医嘱、督导落实隔离措施及手卫生依从性。前瞻性收集干预后数据,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耐药菌检出率、手卫生依从率的变化。结果实施主动监测等综合干预措施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由1.96%(104/5305)下降至1.50%(127/8456)(P=0.04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酶烯的肠杆菌(CRE)医院感染率分别从0.17%(9/5305)、0.21%(11/5305)下降至0.05%(4/8456)、0.08%(7/8456)(P<0.05);隔离率从52.38%(22/42)、上升至90.00%(27/30)(P=0.001);手卫生依从率从90.07%(363/403)上升至94.05%(1471/1564)(P=0.005)。结论实施主动监测和标准预防措施及开具接触隔离医嘱、督导落实隔离措施及手卫生依从性等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防控多药耐药菌院内感染的发生。
- 黄辉萍秦维霞林文斌张世阳
- 关键词:新生儿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