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艳娟
- 作品数:13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阜新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当代歌词创作中一座集体化审美的高峰
- 2018年
- 乔羽歌词艺术的独特辨识度在于其是当代歌词创作中一座集体化审美的高峰。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初期,乔羽作为精英知识分子,以其歌词创作参与到时代重大主题的"共名"建构中。以大量经典作品,给人们提供了建设和改革时代单纯、明亮、向上、美好的难以复制的时代情绪情感记忆。并以其"人性化的‘共名’"这一具有独特价值的审美范式,使其作品成为既超越意识形态集体化时代也超越消费主义集体化时代艺术创作的经典创作。
- 李宁武艳娟
- 结合高职教育特点 构建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被引量:1
- 2008年
- 建设一个既不同于高职文秘专业,也不同于普通高校中文专业的高职汉语专业,是高职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有高职教育特点的汉语专业,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实习基地,最重要的是建设有高职特点的培养人才方案,其核心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创新体现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基础阶段课程模块、灵活启动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块、综合素质深化升级模块以及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等的设计上。
- 武艳娟
- 关键词:高职教育特点汉语专业
-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小说主题演变
- 2008年
-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主义小说创作主题体现为一种由外向内再向外的演变轨迹:由80年代初对新中国政治制度遮蔽下女性在社会、家庭生活中不平等现象的反思,向内转为80年代中后期对女性欲望主体性的肯定及女性生命主体意识强弱的反思,深化为90年代对女性性别主体性的展示;到世纪之交再次向外转为对传统历史民族文化结构中的女性意识的展示。这一演变轨迹反映出新时期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思想在小说创作中的萌发、深化和拓展。
- 武艳娟
- 关键词:主题演变
- 余华早期先锋小说对世界非理性的揭示
- 2008年
- 余华早期以《现实一种》、《难逃劫数》、《世事如烟》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从人的非理性,现代文明这一理性的脆弱性,人的存在的宿命性、飘忽性、非主体性等方面全方位地思考和拆解了世界是理性的这一神话,在中国文学中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深度,系统性地把人的非理性、世界的非理性一面展示在人们面前,这是余华及其他先锋作家对中国文学不可忽视的贡献。但在向人们揭示世界非理性的同时,余华并没有告诉人们如何去看待和应对这种非理性,这暴露出其先锋呼喊的局限。
- 武艳娟
- 关键词:余华先锋小说
- 《暗店街》中的当代法国人形象剖析被引量:2
- 2000年
-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rtricModiano)在法国当代文坛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龚古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暗店街》以“海滩人”的形象表现了法国人的“局外人”、“流浪者”的特点,这与20世纪以来的现代派文学一脉相承,与之不同的是作品还表现了当代法国人执着寻根的特点。这种“流浪者”与“寻根者”相互矛盾的特点,说明了莫迪亚诺笔下的当代法国人是“执着寻找自身踪迹的“海滩人”。莫迪亚诺笔下的这种新的法国人的形象,是其对法国及世界当代文学的新贡献。
- 武艳娟
- 关键词:文学评论莫迪亚诺
- 高职院校“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和创新平台建设
- 2011年
- 高职院校"创先争优"的内涵是针对高职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重点,争创优秀集体和个人,以这样的"创先争优"推进高职院校党建及其他工作。要实现"创先争优"对高职院校基层党建等工作的积极作用,必须建立"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和创新平台。以人为本是高职院校"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基础;对"先"和"优"的科学考评与激励是高职院校"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保障;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创先争优"活动内容、方式与途径是长效机制的主体。
- 张明文刘眉武艳娟
-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先争优
- 论王聪颖近期诗歌艺术的人民性和现代性
- 2018年
- 辽宁诗人王聪颖近两年以井喷式的诗歌创作,表现出基层作者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视文化建设的呼应。其诗歌题材、情感的人民性溢于言表,其艺术的人民性体现为:中国古典诗歌诗画一致意境美的现代诗化;西方现代意象诗歌艺术的中国化,以及诗歌语言的多元化审美魅力,诸如基本修辞手法使用的出神入化,语言色彩风格的多元化等,这些元素使王聪颖近期诗歌艺术呈现出人民性和现代性的特点。
- 武艳娟
- 关键词:诗歌艺术人民性
- 呼喊、应答、呈现——论余华小说文本面貌及其形成的主体性根源
- 本文论述了余华小说文本面貌及其形成的主体性根源。
余华小说创作的文本面貌表现为一种从早期的“在细雨中呼喊”到中期的“在阳光下应答”再到近期的“对时代现实呈现”的演变。这种文本面貌及其演变,呼喊、应答与呈现的成败...
- 武艳娟
-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余华小说
- 文献传递
- 文学的呼喊及其主体性根源——以余华早期小说创作为例被引量:1
- 2008年
- 从广义上来说,所有的文学都是呼喊,从文学作品的具体面貌上来说,还有不同于歌唱型、呈现型的作品,这是狭义上的呼喊的文学。中国文学史上,屈原、鲁迅、余华一脉相承,都表现出呼喊的文学面貌。余华早期先锋小说可以说是"在细雨中的呼喊",他以呼喊的姿态走上文坛是其成长时期爱的匮乏、爱的吁求被压抑的结果,同时也是作为弱小者心理经验酝酿的结果。
- 武艳娟
- 中高职衔接的最优模式及外延与内涵建设被引量:8
- 2012年
-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要求背景下,在近10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可以明确,中高职衔接的最优模式是"3+3"模式,即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学生,前3年在中职学校学习,后3年升入高职院校深造。为确保衔接的有效性,要进行充分的外延和内涵建设,即政策环境、协调机构建设,特别是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计划的统筹设计。
- 金漫漫武艳娟
-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