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景宽

作品数:89 被引量:178H指数:8
供职机构:宁波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化学工程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电气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7篇复合材料
  • 27篇复合材
  • 24篇树脂
  • 21篇环氧
  • 20篇环氧树脂
  • 19篇接枝
  • 16篇乙烯
  • 16篇硅烷
  • 16篇丙烯
  • 14篇交联
  • 12篇聚丙烯
  • 10篇聚乙烯
  • 10篇改性
  • 8篇微球
  • 8篇橡胶
  • 8篇硅烷接枝
  • 7篇塑料
  • 7篇助剂
  • 6篇熔融
  • 6篇天然橡胶

机构

  • 65篇宁波工程学院
  • 1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1篇桂林电子工业...
  • 7篇上海海事大学
  • 6篇太原理工大学
  • 4篇桂林电子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上海市电气绝...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2篇上海康达新能...
  • 2篇黄山永佳(集...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 1篇北京航天发射...
  • 1篇深圳市沃特新...
  • 1篇宁波色母粒有...
  • 1篇苏州联胜化学...

作者

  • 89篇段景宽
  • 27篇邵双喜
  • 22篇李亚
  • 17篇蒋岚
  • 15篇姚利辉
  • 14篇江平开
  • 8篇王亚娟
  • 8篇王亚珍
  • 7篇单志华
  • 7篇易疆川
  • 7篇罗炎
  • 6篇余绍火
  • 5篇宋正辉
  • 5篇李长元
  • 4篇郑芸
  • 4篇杨建平
  • 4篇陈世鹏
  • 4篇余志强
  • 3篇王亚珍
  • 3篇秦林

传媒

  • 13篇工程塑料应用
  • 5篇塑料科技
  • 5篇中国塑料
  • 4篇宁波工程学院...
  • 3篇塑料助剂
  • 2篇塑料
  • 2篇合成纤维
  • 2篇弹性体
  • 2篇资源再生
  • 2篇2006年中...
  • 2篇2007年中...
  • 2篇2010年中...
  • 2篇中国化工学会...
  • 1篇橡胶工业
  • 1篇混凝土与水泥...
  • 1篇现代塑料加工...
  • 1篇中国胶粘剂
  • 1篇绝缘材料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塑料工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1篇1999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互穿网络技术的真空压力浸渍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互穿网络技术的真空压力浸渍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的真空压力浸渍树脂,含有下述重量份的物质:环氧树脂,100;潜伏型固化促进剂,0.1-5;环氧树脂固化剂,80-100;...
段景宽邵双喜蒋岚李亚
文献传递
反应性硅氧烷改性VPI环氧树脂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反应性硅氧烷作为VPI环氧树脂的活性稀释剂,研究了含有不同反应性基团(环氧基、乙烯基或氨基)的硅氧烷对VPI环氧树脂粘度、储存稳定性、固化反应以及固化物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环氧基和乙氧基硅烷结构的硅氧烷对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影响比较小,固化物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热性。
郑芸金晓林段景宽江平开
关键词:环氧树脂硅氧烷活性稀释剂
一种固相硅烷偶联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固相硅烷偶联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采用有机溶剂的体系,在过氧化物自由基引发剂的作用下,利用含有碳碳双键的多功能单体与常规含碳碳双键的三烷氧基硅烷经自由基聚合反应,最后得到一种新型固相硅烷偶联剂,本发明...
段景宽李亚蒋岚王亚娟邵双喜姚利辉易疆川严琰
文献传递
碳基聚丙烯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两步分散方法,即依次通过粉体预混和熔融共混两步法制备了碳基聚丙烯(PP)导电复合材料,利用不同的表征手段研究了碳基材料用量对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片状膨胀石墨(EG)和纤维状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在PP体系中形成了完整而稳定的导电网络,而且分散均匀,致使PP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在EG/MWCNTs=0.1:0.1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复合碳基材料的加入,影响了PP的结晶行为,改善了PP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显著提高了PP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其逾渗阈值在EG/MWCNTs为0.1:0.1到0.5:0.5之间。
宋正辉陈世鹏黄超李亚姚利辉邵双喜段景宽秦林
关键词:聚丙烯多壁碳纳米管导电性
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在阐述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导热机理、综述聚合基导热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聚合基导热复合材料制备的影响因素、制备方法、以及技术上存在的困难等,并提出了目前开发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新材料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一些建议。
吕召胜李亚姚利辉王亚娟蒋岚段景宽
关键词:导热复合材料
新型偶联剂合成及其在聚丙烯/硅灰石复合材料中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采用紫外光聚合工艺,制备了一种新型支化结构的硅烷偶联剂——丙烯酸酯九乙氧基硅烷偶联剂,考察了支化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光引发剂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含量以及辐照时间对新型偶联剂特性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新型偶联剂特性黏度因素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支化单体用量、光引发剂用量和辐照时间。产品的红外光谱显示,新型偶联剂分子中存在着羰基,不饱和双键含量减少,说明得到了目标产物。制备的新型偶联剂对硅灰石具有偶联作用,提高了硅灰石与聚丙烯的相容性和在聚丙烯中的分散性,进而提高了聚丙烯/硅灰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新型偶联剂用量为1.5份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由30.2 MPa提高到45.2 MPa,断裂伸长率由237%提高到389%,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由5.67 kJ/m^2提高到7.72 kJ/m^2,加工扭矩由5.8 N·m降低到3.4 N·m。
段景宽王瑛吕夏菁余志强吴新锋
关键词:紫外光聚合偶联剂聚丙烯硅灰石复合材料
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材料导热性能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22年
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以其优越的耐磨性能、耐低温性能、抗冲击性能、生理惰性和无毒性等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医学、交通运输、化工、体育器械、造纸、纺织、采矿等领域。但在使用过程中,UHMWPE的线性结构使得UHMWPE导热系数非常低,热量常造成UHMWPE发生分子结构蠕变和强度疲劳。因此非常有必要提高UHMWPE材料的导热性能,改善材料耐蠕变性能,提高UHMWPE的使用寿命。从填料改性法和本体拉伸结晶取向改性法对UHMPWE的导热性能进行综述,为UHMWPE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王瑛姜涛段景宽赵远涛李文戈吴新锋
关键词:UHMWPE导热系数填料改性
聚乳酸/石墨/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9
2012年
通过共溶剂法制备了由石墨(GN)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掺杂的聚乳酸(PLA)纳米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MWCNTs用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导热和导热性能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MWC-NTs和GN在PLA基体中形成了稳定的导电和导热网络结构,从而导致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导电和导热逾渗阈值,其值约为MWCNTs/GN=0.5/1。MWCNTs和GN均匀分散和协同增强效应促使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导热和导电性能明显提高。与纯PLA相比,填料在逾渗阈值附近的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近16℃,导热系数提高了1倍,体积电阻降低了109数量级。
王林峰范常香陈宗宗邵双喜李亚江平开段景宽
关键词:聚乳酸石墨多壁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
超支化分散剂对聚丙烯/玻璃纤维/硅灰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改变超支化分散剂DZHA-17在聚丙烯/玻璃纤维/硅灰石复合材料中的用量,考察了分散剂对复合材料加工性能、力学性能、表观性能以及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散剂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力学性能、表观性能和分散性明显提高。当分散剂用量为1份时,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提高了3.5倍,挤出机扭矩和电流分别降低到6.5 N·m和36 A,断裂伸长率、缺口冲击强度和60°光泽度也明显提高。聚丙烯/玻璃纤维/硅灰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表观性能与其微观结构息息相关。
段景宽姚利辉程波严越波郑铭达王晓雄余志强
关键词:聚丙烯玻璃纤维硅灰石复合材料
一种附着有净化材料的泡沫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附着有净化材料的泡沫的制备方法,通过分别制备石墨烯分散溶液和硅藻土、海泡石净化剂溶液,然后将两者混合后超声分散然后进行焙烧,研磨得到最终粉状的净化材料,将粉状的净化材料加工成颗粒,并且同发泡聚合物、发泡助...
王亚娟姚利辉狄肖麟李亚段景宽蒋岚贾龙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