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R-146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检测微小RNA-146a(miRNA-146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评估其与AML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应答、无事件生存期(event free survival,EFS)及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联。方法:选取154例初发的AML患者纳入AML组,5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或骨髓捐赠志愿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2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iR-146a的表达水平。同时评估AML患者接受化疗后的治疗应答、EFS和OS。结果:MiR-146a在AML组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表明miR-146a可以很好地区分AML组和对照组受试者(曲线下面积:0.819,95%CI:0.761-0.877)。同时,miR-146a高表达患者的预后良好或中等的比例(P<0.01)、WBC≤15.2×10^9/L的比例(P<0.05),取得CR的比例(P<0.05),EFS(P<0.01)和OS(P<0.01)均显著高于miR-146a低表达患者。此外,Cox′s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miR-146a表达水平和EFS(P<0.01,HR=0.519)和OS(P<0.01,HR=0.478)呈正相关。结论:MiR-146a在AML患者骨髓单核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者。骨髓单核细胞miR-146a可能是AML诊断和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 王毅力邓秀芝汤春静王晓毅于洁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MIR-146A预后
- 分化型甲状腺癌^(99)Tc^m-MIBI显像与术后刺激状态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的关系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与术后刺激状态下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的关系。资料与方法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69例DTC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45例同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前行99Tcm-MIBI早期及延迟显像,计算早期及延迟显像肿瘤/正常组织放射性(T/N)比值及洗脱率,检测术前及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以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差异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结果 Tg阳性组早期、延迟显像T/N比值较Tg阴性组低,洗脱率较Tg阴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1、3.211、6.412,P<0.01);Tg阳性组与Tg阴性组术前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阳性组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较Tg阴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7,P<0.01)。31例(350枚)切除的淋巴结为DTC转移。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与99Tcm-MIBI洗脱率(r=0.625,P<0.01)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数目(r=0.676,P<0.01)呈正相关。结论 DTC99Tcm-MIBI早期、延迟显像T/N比值及洗脱率与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 龙再颖汤春静马端兰于立明赵燕霞赵旭龙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球蛋白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 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 2000年
- 孔秀珍汤春静李军
- 关键词:滑膜炎色素绒毛结节性关节滑膜肿瘤
-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刺激状态Tg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刺激状态甲状腺球蛋白(Vg)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45例PTC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为L1和L02组,检测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t=-0.675,P〉0.05)、性别(X^2=1.2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7,P〈0.01)。L1组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水平呈正相关(r=0.676,P〈0.01)。结论PTC患者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是评价PTC术后13^I治疗疗效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 龙再颖于立明赵燕霞单英丽赵旭龙汤春静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甲状腺球蛋白淋巴结
- 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化疗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评估全反式维甲酸(ATRA)、二三氧化二砷(As2O3)、化疗联合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对40例采用ATRA、As:O,、化疗三联疗法治疗的AP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体CR率92.5%(37/40),完全缓解所需中位时间27(22~61)d;白细胞≥10×10。/L组CR率72.7%(8/11),白细胞〈10X10。/L组CR率100%(2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50,P=0.004);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仅1例发生维甲酸综合征。结论ATRA、As2O3、化疗联合应用可作为APL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 汤春静任辉孙伟于洁夏姗姗王毅力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药物疗法
- 伴绒毛淋巴细胞脾边缘区淋巴瘤一例
- 2012年
- 患者女,66岁。因“乏力、腹胀1年余,发热1d”,于2010年9月14日入院。患者2010年8月于我院门诊行胃镜检查,提示胃多发溃疡,胃镜活检提示(胃窦)黏膜中度慢性炎,部分腺上皮肠化,幽门螺杆菌(+)。2010年9月4日门诊血常规示:
- 汤春静任辉孙伟夏珊珊于洁王毅力
- 关键词:免疫表型
- 枢丹联用地塞米松治疗血液病患者化疗性呕吐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控制血液病患者化疗性恶心呕吐,减轻患者痛苦,使化疗顺利进行。方法将320例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0例):枢丹4mg+地塞米松10mg静推;枢丹组(160例):枢丹4mg静推。结果止吐有效率治疗组98.75%,枢丹组43.13%,两组间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枢丹联用地塞米松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有较好的疗效。
- 周亚红唐菊英贾博军汤春静
- 关键词:血液病化疗
- 以血小板明显增多为首发表现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1年
- 例1,男,70岁,以“健康体检时发现血小板明显升高1周”于2007年4月12日入院。无发热、盗汗、消瘦等。体格检查:体温36.8℃,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脏、肺部未见异常,肝脏、脾脏肋缘下未触及。辅助检查:(1)血常规示白细胞12.1×10^9/L,血红蛋白134g/L,血小板1848×10^9/L,白细胞分类正常。(2)肝脏、肾脏功能正常。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icalkalinephosphatase,NAP)积分40,阳性率30%。血清铁蛋白及维生素B12:正常。
- 汤春静孙伟任辉夏珊珊王毅力
- 关键词:慢性髓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发多发性骨髓瘤一例
- 2006年
- 患者,男,80岁。因小肠肿物23年、甲状腺肿物6年,腰痛1个月,于2004年11月9日入院。患者于1982年冈肠梗阻发现小肠肿物,手术后病理报告为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术后给予C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6个疗程,化疗后病情处于缓解状态。1999年2月因声音嘶哑,颈部B超发现甲状腺肿物,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B细胞NHL,侵犯骨胳肌。免疫组化检测:LCA(+),CD20(+),TG(-),Cyelin(-),骨髓检查末见异常。术后给予COBP(COP加博来霉素)方案6个疗程化疗,颈部肿大淋巴结消失,其余部位未见肿块,病情持续缓解。
- 汤春静吴晓雄王全顺李红华达万明
- 关键词: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术后病理报告甲状腺肿物颈部肿大淋巴结并发
- 国内首例非亲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 2006年
- 目的:探讨非亲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D-PB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可行性。方法:采用HLA-A 1个位点亚型不相合非亲缘供者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治疗1例病程6年的SAA患者。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足叶乙甙和抗人胸腺球蛋白,以霉酚酸酯、环孢菌素A、CD25单克隆抗体加短疗程的甲氨喋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移植后22 d中性粒细胞达到0.998×109/L,33 d血小板计数≥20×109/L,50 d血小板升至52×109/L,61 d血红蛋白升至104 g/L,无GVHD发生,移植后无病存活时间已达8个月。结论:UD-PBSCT可以使SAA患者短期内获得造血重建,可以作为治疗的选择。
- 靖彧高春记达万明汤春静
-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非亲缘移植物抗宿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