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刚

作品数:173 被引量:60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41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4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6篇正畸
  • 38篇矫治
  • 22篇矫治器
  • 20篇下颌
  • 20篇口腔
  • 16篇口腔正畸
  • 14篇牙合
  • 13篇颅底
  • 12篇软骨
  • 12篇上颌
  • 12篇头影
  • 11篇牙移动
  • 11篇头影测量
  • 11篇托槽
  • 11篇腭裂
  • 11篇骨性
  • 10篇支抗
  • 10篇疗效
  • 9篇正畸牙
  • 9篇正畸牙移动

机构

  • 99篇上海交通大学...
  • 3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5篇上海第二医科...
  • 20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香港大学
  • 5篇上海市口腔医...
  • 4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悉尼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73篇沈刚
  • 31篇陈荣敬
  • 23篇钱玉芬
  • 19篇胡铮
  • 13篇刘侃
  • 13篇于泉
  • 12篇张哲谌
  • 11篇余佳梦
  • 10篇陈振琦
  • 10篇赵宁
  • 10篇储沨婷
  • 10篇冯静
  • 9篇王国民
  • 9篇宫耀
  • 8篇刘泓虎
  • 8篇汪虹虹
  • 8篇龚方方
  • 6篇姚政铎
  • 6篇陆静
  • 5篇潘晓岗

传媒

  • 4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1篇口腔材料器械...
  • 10篇中华口腔正畸...
  • 9篇第十次全国口...
  • 5篇口腔医学
  • 5篇华西口腔医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医用生物力学
  • 4篇实用口腔医学...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口腔正畸学
  • 3篇中国口腔颌面...
  • 3篇国际口腔医学...
  • 3篇中国实用口腔...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口腔医学纵横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第十二次全国...

年份

  • 4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17篇2016
  • 10篇2015
  • 10篇2014
  • 9篇2013
  • 14篇2012
  • 15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6
  • 4篇2005
  • 18篇2004
  • 8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1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个别正常牙合牙齿近远中向倾斜度的CBCT测量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技术对个别正常牙合牙齿的近远中倾斜度进行测量研究,探究其正常范围,总结该技术的优势所在,为临床工作及新型矫治器的开发提供帮助。方法选取10例成人个别正常牙合口腔颌面部CBCT扫描数据。使用Dolphin软件重建出颌面部三维图像,再利用USC root Vector牙根分析系统分别定位每颗牙齿的冠根中心点,确定牙长轴,从而测量牙齿近远中向倾斜度。结果上颌牙齿除第二磨牙为远中倾斜之外,其余牙齿均为近中倾斜,且倾斜度变化范围为-7.41°-14.75°。下颌牙齿除切牙几乎无近远中向的倾斜外,其余牙齿均表现为近中倾斜,其倾斜度变化范围为-1.97°-18.71°。对颌同名牙近远中倾斜交角均介于160.78°-178.88°,起伏波动不大。结论利用CBCT技术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个别正常牙合牙齿的的近远中倾斜度,其优势在于成像精确度高、图像伪影少以及测量分析直观便捷等。
姚政铎周林曦沈刚
关键词:锥形束CT
未经手术修复的恒牙列期腭裂患者牙颌模型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未经手术修复腭裂患者的牙颌形态学特征。方法以40例未接受手术修复的恒牙列期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15例,中位年龄20.2岁;单纯腭裂(ICP)患者25例,中位年龄21.8岁。分别对两组患者上颌牙颌模型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和分析,以4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AngleⅠ类错畸形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CLP组患者前段牙弓宽度缩窄,前段牙弓长度及总牙弓长度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患者后段牙弓宽度增宽,前段牙弓长度和总牙弓长度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接受手术修复的腭裂患者均存在上颌矢状向发育障碍;其中UCLP患者前牙区存在一定的横向发育不足。
陈振琦钱玉芬沈刚于泉王国民
关键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修复牙颌模型
替代腭平面评价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者的颌骨发育状况
2005年
目的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中确立替代腭平面,估算前后向不调指标(APDI)和覆(牙合)深度指标(ODI),以此评价UCLP患者颌骨矢状及垂直向发育状况。方法12-15岁的安氏Ⅰ类、Ⅲ类、正常覆(牙合)、开(牙合)和UCLP术后患者各30例,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描绘,确立替代腭平面,测量计算相应的APDI值和ODI值并进行比较。结果UCLP术后患者以替代腭平面估算的APDI值与安氏Ⅰ类、Ⅲ类患者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ODI值与正常覆(牙合)患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与开(牙合)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UCLP术后患者较安氏Ⅰ类患者存在明显的Ⅲ类倾向,即上颌发育不足、后缩,而程度又较安氏Ⅲ类为轻。UCLP术后患者与正常覆(牙合)患者比较存在明显的开(牙合)倾向,即上颌骨前部垂直向发育不足或下颌存在顺时针旋转。
陈振琦钱玉芬沈刚王国民
关键词:颌骨发育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个体化弓丝在成人正畸中强化支抗的临床研究
2008年
目的评价个体化弓丝在治疗成人严重牙列拥挤中强化支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例成人上前牙重度拥挤病例,在治疗初始应用个体化弓丝强化支抗。通过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测量,分析其对前后牙支抗的控制效果。结果治疗前后患者前牙支抗无明显变化,支抗磨牙在水平向和垂直向位置无明显变异,近远中向上平均前移1.3mm,后牙关系稳定。结论个体化弓丝在成人牙列严重拥挤矫治中获得良好的支抗调控效果,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胡铮陈荣敬沈刚
关键词:成人正畸
离子导入灯盏花加速正畸牙移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1995年
本文进行了灯盏花离子导入加速人尖牙移动的临床研究。选择安氏Ⅰ类伴双侧上颌尖牙唇向错位,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共10名应用螺旋拉簧,使双侧尖牙向远中移动。在上颌右侧牙牙龈组织处离子导入灯盏花。结果显示:灯盏花导入侧尖牙牵引到位时,两侧尖牙移动距离有显著性差异,两侧的平均速度分别为0.17mm/天及0.10mm/天。X线观察灯盏花导入侧尖牙压力侧牙槽硬骨板透光明显,牙周膜宽度增加,表明该侧牙周吸收性改建程度高,张力侧牙槽密度增高,表明有新骨形成。
刘侃沈刚胡国强
关键词:灯盏花离子导入牙移动
中国正畸专家对错畸形严重程度的主观判断一致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中国正畸专家主观判断错畸形严重程度的一致性。方法:从参与中国正畸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的6所院校所提供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完成正畸治疗的2 383例病例中以院校来源和安氏分类作为分层因素随机抽取120例病例,由全国69位正畸专家,根据病例治疗前的模型、头颅侧位片、面像、曲面断层片和病历基本资料主观判断每例错畸形的严重程度,选取轻度、中等偏轻、中等、中等偏重和重度5个严重程度级别之一作为每例的判断结果,并对主观判断结果进行专家自身可靠性和专家之间评价一致性的分析。结果:采用加权Kappa检验分析专家自身可靠性,8.33%的专家自身一致性达到极好水平(Kappa≥0.81);78.33%的专家自身一致性达到好及以上水平(Kappa≥0.61);96.67%的专家自身一致性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Kappa≥0.41)。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分析专家之间评价一致性(r=0.989,P<0.01),专家之间评价一致性非常好。结论:中国正畸专家依据病例治疗前的模型、头颅侧位片、面像、曲面断层片和病例基本信息对错畸形严重程度进行主观判断的专家自身可靠性好,且专家之间评价一致性高,这为建立错畸形严重程度的客观分级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刘思琦沈刚白丁周洪厉松陈文静王大为李巍然耿直许天民
关键词:疾病严重程度正畸学
口内支抗组合在安氏Ⅰ类错矫治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评价口内支抗组合在安氏Ⅰ类错矫正治疗中的支抗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1 8岁 5个月至 2 3岁 7个月的安氏Ⅰ类错患者 1 5例 ,均采用横腭弓 ,上颌第二恒磨牙治疗一开始就纳入支抗范畴 ,以及尖牙向后结扎三种组合来增强支抗。通过治疗前后X线头影片分析其支抗控制效果。结果 Ptm -6与So -6AP虽有增大 ,但磨牙前移不到拔牙间隙的 1 /6,而且冠根移动量几乎相等 ,支抗磨牙无近中倾斜 ;6-PP、MP -FH及ANS -Me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改变。
陈荣敬沈刚
关键词:正畸学支抗
拔牙间隙的完美关闭
沈刚
上海市正常(牙合)青年牙、牙弓、基骨的测量分析被引量:31
1993年
建立良好的(牙合)功能及牙、颌面部的形态协调,有赖于牙、牙弓、基骨形态、大小的协调,为开展正畸及正颌外科的诊断、分析,制定治疗计划的需要,我们选择了54名正常(牙合)青年,男29名,女25名,对牙、牙弓、基骨,通过取模,制模型后,进行了测量。取得了牙的宽度正常值,标准差,牙弓的宽度、长度、基骨的宽度及长度的正常值及标准差,为了探索其内在的相互关系,又将上颌4个切牙与6个切牙宽度分别与牙弓、基骨宽度、长度、基骨的宽度、长度相比测算出它们的相关系数和直线回归。观察性别差异在各方面表现的不同,也为临床测量分析推算等提供了充分的资料。
刘侃刘泓虎周蕾沈刚陈荣敬
关键词:基骨
个性化牙弓方丝理想弓成形方法被引量:1
2003年
孙杰沈刚乔瑞科王新陆王丽
关键词:正畸治疗制作方法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