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漆丽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康复
  • 2篇血浆
  • 2篇血浆NPY
  • 2篇针灸
  • 2篇肢体
  • 2篇肢体功能
  • 2篇中风
  • 2篇中风偏瘫
  • 2篇偏瘫
  • 2篇偏瘫患者
  • 2篇五脏
  • 2篇五脏俞
  • 2篇关节
  • 1篇电针
  • 1篇电针结合
  • 1篇心肺
  • 1篇炎症
  • 1篇腰椎
  • 1篇腰椎不稳
  • 1篇腰椎不稳症

机构

  • 6篇广元市第一人...
  • 3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作者

  • 8篇漆丽
  • 2篇杨孝芳
  • 2篇李劲松
  • 1篇冯铄
  • 1篇彭华容
  • 1篇冯玲媚
  • 1篇杨丹
  • 1篇刘清华
  • 1篇杨硕

传媒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四川中医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针刺五脏俞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增效作用及对血浆NPY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增效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五脏俞合传统肢体穴位,对照组采用传统肢体穴位,分别进行治疗前后患者肢体功能、综合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程度评分、血浆NPY含量的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肢体功能、综合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83.3%(P<0.05),在降低血浆NPY含量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脏俞针刺治疗能增强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综合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降低血浆中NPY含量,为中风偏瘫的针灸临床治疗选穴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杨孝芳漆丽冯玲媚杨硕杨丹彭华容
关键词:NPY五脏俞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8年
足内翻是缺血性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由于患者足内翻后的异常步态可能导致步行时重心不稳,使跌倒风险增加,并且患者长期处于异常的步态,导致康复治疗中关节的损伤[1-2]。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中,近端关节恢复较远端关节如踝关节等恢复较快,因此足内翻甚至可能终生遗留关节活动障碍[3],寻找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有效方法对于提高步行能力,纠正患者异常步行模式意义重大。
漆丽冯铄刘清华
关键词:脑卒中后足内翻针刺结合康复脑卒中患者
电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观察
2017年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腰椎不稳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组同时予以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腰痛评分、腰椎功能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结束时增加,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3个月比较,治疗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患者ODI评分较治疗结束时升高,其中对照组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疗程结束后3个月时ODI评分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比较,治疗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中5例患者出现腰痛或腰腿痛症状,复发率为12.8%,对照组中13例患者在治疗结束1~3个月期间出现腰腿痛症状,复发率为33.3%,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干预能改善腰椎不稳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能预防患者短期内腰腿痛症状的复发。
漆丽李劲松
关键词:腰椎不稳症电针核心稳定性训练
基于培土生金理论的“针-药-功”法配合心肺康复技术治疗稳定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寻基于培土生金理论的'针-药-功'法配合心肺康复技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观察。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单中心的研究方法,从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选取8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上联合传统'针-药-功'法进行治疗,即服用中药、配合揿针、八段锦锻炼配合心肺康复技术,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6min步行实验、FEV1、FEV1/FVC)、血气分析、实验室检查(TNF-α、hs-CRP)、以及生存质量(WHOQOL-100)。结果:在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EV1、FEV1/FVC和6分钟步行实验,2组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3指标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气分析值方面,除二氧化碳分压之外,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以及氧合指数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炎症因子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WHOQOL-100)除'社会关系'项目以外,治疗组各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中药、揿针、八段锦锻炼配合心肺康复技术,对患者的症状、肺通气功能、血气分析、炎症因子以及生活质量各个方面均有正向的改善作用,且本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无毒副反应、效高价廉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劲松王元利漆丽王晨阳
关键词:培土生金揿针COPD
观察针灸推拿联合功能锻炼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ROM)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4年
膝骨关节炎患者使用针灸推拿+功能锻炼法,可探讨其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ROM)及炎症因子水平。方法 以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对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分组,保持人数平均,对照组、试验组均为n=30,其时间段为2022年2月-2023年6月,予以对照组功能锻炼,予以试验组针灸推拿+功能锻炼法,主要从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1)疼痛评分(VAS评分);(2)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分);(3)炎性因子变化。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WOMAC评分较对照组低,且炎性因子指标同样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大,P<0.05。结论 使用该方式进行治疗,其疼痛减轻,骨关节僵硬程度轻,关节功能提高且活动灵活,炎性因子低,可促进其早日康复,临床应用价值大。
漆丽王元利
关键词:关节疼痛ROM
从脑神理论探讨五脏俞治疗中风偏瘫机理被引量:6
2008年
中风偏瘫病位之本于脑,病性之本为脏腑亏虚,五脏俞为五脏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俞穴,属膀胱经而入脑,而脑神统摄肢体运动功能作用,五脏俞可通过调整脏腑经气,改善脑功能,增强其主宰肢体活动而达到治疗中风偏瘫的目的。
漆丽杨孝芳
关键词:五脏俞中风偏瘫
针刺五脏俞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增效研究及血浆NPY变化的观察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中风偏瘫病名、病因、病机、针灸治疗方法和治疗机理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出有效的穴位和治疗方法,从中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相关的临床研究。临床研究部分旨在通过观察针刺五脏俞合传统肢体取...
漆丽
关键词:中风偏瘫肢体功能针灸治疗神经肽含量
文献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股骨髁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运动康复器+伸筋汤熏洗)对股骨髁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8例股骨髁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膝关节运动康复器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伸筋汤熏洗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联合组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1);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较对照组的63.64%显著升高(P <0.05);联合组肢体短缩、关节黏连、关节内翻及骨愈合不良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55%,较对照组的27.27%显著降低(P <0.05)。结论关节运动康复器与伸筋汤熏洗联合应用可起到疏导腠理、活血止痛和疏松关节筋络的作用,改善股骨髁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王元利漆丽
关键词:股骨髁骨折伸筋汤膝关节僵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