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为领

作品数:36 被引量:21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8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动脉
  • 10篇血管
  • 8篇256层CT
  • 7篇造影
  • 6篇血管成像
  • 6篇血管造影
  • 6篇X线
  • 6篇X线计算
  • 6篇X线计算机
  • 5篇体层摄影
  • 5篇体层摄影术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主动脉
  • 3篇颈动脉
  • 3篇MSCTA
  • 3篇成像
  • 2篇动脉分叉

机构

  • 16篇解放军第14...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4篇潘为领
  • 24篇王学廷
  • 13篇王涛
  • 11篇冯丽
  • 7篇冯丽
  • 6篇王涛
  • 1篇毕玉波
  • 1篇陈黎丽

传媒

  • 19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人民军医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56层CT冠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管腔变化的观察与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256层CT冠脉成像评价心肌桥血管管腔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剂使用碘海醇65~80ml,流速5.0~5.5ml/s,采用Surestar技术跟踪扫描,阈值150HU;采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容积重组(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对壁冠状动脉采用45%时相(收缩期)、75%时相(舒张期)进行观察。结果 200例受检者中,心肌桥78例(39%),其中左前降支62例(79.5%),浅表型52例(66.7%),深在型26例(33.3%),浅表型收缩期管腔狭窄15%~20%,平均16.5%,深在型收缩期管腔狭窄40%~70%,平均52%。结论 256层CT冠脉成像能够清晰显示心肌桥形态,通过收缩期和舒张期成像可对壁冠状动脉管腔压缩程度进行评价,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血液动力学方面的信息。
潘为领王学廷冯丽王涛
关键词:冠状动脉心肌桥血管造影
256层CTA诊断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360例头颈部CTA影像资料和临床表现,主要观察动脉开窗畸形的存在及表现。结果 360例中发现动脉开窗畸形18例,其中9例位于椎动脉,5例位于基底动脉,2例位于大脑中动脉;2例位于前交通动脉。根据血管窗大小及形态分型:10例为裂隙型,9例为凸透镜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变异动脉的局限性重复,18例中1例伴有颅内动脉瘤。结论 MSCTA可以准确显示动脉开窗畸形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有助于指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王学廷冯丽潘为领王涛
关键词:动脉开窗畸形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2D及3D重组对周围型小肺癌基本形态特征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SPLC)在多层螺旋CT二维(2D)及三维(3D)重建图像中的基本形态特征显示率,提高对2D及3D临床应用价值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LC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分别以MPR、SSD、MIP技术进行重组,将横断扫描图像与重组图像所显示的基本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MPR可以多平面多角度显示病变,对分叶征、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的检出率高于横断薄层;②SSD可以直观、立体显示病变及周围关系,对胸膜凹陷征显示最佳;③MIP在显示病变周围血管改变优于其它方法。结论MSCT三维重组图像能直观、全面、清晰显示SPLC基本特征,2D和3D重组图像结合,将为SPLC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王学廷潘为领毕玉波
关键词: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早期周围型小肺癌30例,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分别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成像(SSD)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图像重组。比较各重组图像与横断薄层图像对周围型小肺癌结节及其周围特征的显示情况。结果:MPR对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空气支气管征及阻塞征的显示率,显著高于横断薄层图像(P<0.05);SSD对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显著高于横断薄层图像(P<0.05);MIP对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显著高于横断薄层图像(P<0.05)。SSD、MIP对小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及阻塞征的显示率,分别显著低于横断薄层图像和MPR(P<0.05)。结论:MSCT后处理图像较横断薄层图像能够更直观、清晰、全面地显示周围型小肺癌结节及其周围组织的基本形态特征,在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王学廷王涛潘为领冯丽
关键词:周围型小肺癌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走行形态变化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走行形态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行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240例,测量两侧椎动脉的直径和基底动脉的直径、长度,观察评估椎动脉是否存在优势及基底动脉走行形态变化情况,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本组240例中,左侧椎动脉直径(3.95±0.52)mm,右侧椎动脉直径(3.17±0.55)mm。左侧椎动脉优势者126例,占52.5%;右侧椎动脉优势者60例,占25.0%;两侧椎动脉均势者54例,占22.5%。(2)基底动脉直径(3.59±0.62)mm,长度(28.92±3.11)mm。基底动脉直行者168例,占70.0%;单弯曲者72例,占30.0%;未发现双弯曲和多弯曲者。(3)椎动脉优势186例中,基底动脉弯曲者68例,占36.6%;椎动脉均势54例中,基底动脉弯曲者4例,占7.4%;椎动脉优势者基底动脉弯曲所占比例非常显著高于椎动脉均势者(P<0.01)。结论:椎动脉优势可导致基底动脉向非优势方向弯曲。
王学廷董致成王涛潘为领冯丽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椎动脉基底动脉
256层CT对冠状动脉细小分支血管的显示能力探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256层CT心脏冠脉成像对细小分支血管的显示能力。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3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剂使用碘海醇70~80ml,流速5.0~5.5ml/s,采用智能跟踪触发技术,阈值150HU;采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容积重组(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80例受检者中,冠状动脉细小分支血管不同程度清晰显示,其中,窦房结支(SNA)显示率为88.8%(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占67.6%、左旋支32.4%)、动脉圆锥支(CAA)98.8%、右室前支(ARVA)70.0%、房室结支(ANA)55.0%、室间隔支(SA)87.5%、左房支(LAA)52.5%,优质图像是冠状动脉细小分支血管得以清晰显示的保证。结论:256层CT冠状动脉CTA明显提高了冠状动脉细小血管分支的显示率,弥补了以往CT设备对细小血管显示的不足,真正展现了冠状动脉的解剖细节。
潘为领王学廷冯丽王涛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颈动脉分叉区解剖类型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CTA评价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颈动脉分叉区(CCAB)解剖类型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08年在我院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的78例受检者的156侧图像。CT机采用日本东芝Aquilion 16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上缘至颅底水平;对比剂使用碘海醇90~100ml,流速3ml/s;45例采用SURESTAR技术跟踪扫描,兴趣区设在主动脉弓,阈值120~160HU;33例采用经验值,扫描延迟时间设定为20s;图像后处理技术主要采用VR、MIP等。结果:CCAB形态中1型14侧,占8.97%;2型80侧,占51.2%;3型62侧,占39.7%。CCAB夹角大多数在21°~40°之间。78例受检者中,发现有斑块的血管43例、51处,其中:颈总动脉分叉处15处,颈总动脉11处,颈内动脉窦部17处,颈外动脉8处。43例斑块患者中累及47侧血管,其中:1型3侧,占6.38%;2型20侧,占42.55%;3型24侧,占51.06%。斑块在不同分叉角度的发生率:≤20°3侧,占6.38%;21°~50°18侧,占38.29%;≥51°26侧;占55.31%。结论:应用MSCTA可以准确评价CCAB的解剖,为进一步分析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技术。
王学廷潘为领王涛
关键词:颈动脉分叉动脉粥样硬化MSCTACAROTID图像后处理技术受检者
MSCTA评价成年人基底动脉活体解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获得基底动脉的活体CT解剖学资料,进一步丰富基底动脉解剖学数据,为支架植入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活体影像学解剖依据。方法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选择100例正常受检者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目标主要观测基底动脉的走形、长度、直径等。结果基底动脉直行者68条,占68%;弯曲者32条,占32%(其中右弯曲24条,占75%;左弯曲8条,占25%,未发现多弯曲者)。基底动脉长度28.92±3.15mm。基底动脉起始部管径3.49±0.51 mm。结论 CTA图像能直观、清楚、立体地显示基底动脉解剖形态,测量方法简单、数据准确,能获得人体生理状态下的影像解剖学资料,为颅内支架植入术可提供解剖学依据。
王学廷冯丽王涛潘为领
关键词:基底动脉MSCTA
256层CTA对下肢动脉不同部位闭塞侧支循环的评价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应用256层CT血管成像(CTA)探讨下肢动脉不同部位闭塞侧支循环的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下肢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行下肢动脉CTA检查,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观察下肢动脉闭塞的部位,观察相应血管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并与DSA进行比较。结果 43例下肢动脉不同部位闭塞侧支循环途径包括:腹壁动脉(14例)、旋髂浅动脉(14例)、腰动脉(6例)、股深动脉(13例)、膝关节支(16例)、穿支动脉(10例),CTA对其显示率分别为100%、100%、67%、100%、69%、30%;DSA显示率分别为100%、100%、83%、100%、88%、80%。结论 256层CTA能清晰显示下肢动脉不同部位闭塞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为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潘为领董致成冯丽王涛王学廷
关键词:下肢动脉闭塞侧支循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动脉晚期图像在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检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5年
目的:探讨动脉晚期图像在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MSCTU)检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近2年间临床资料完整的60例泌尿系疾病患者,均行MSCTU检查,按扫描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平扫、皮质期(20~30 s)、髓质期(55~60 s)、排泄期(5~15 min)四期扫描;B组采用平扫、动脉晚期(35~40 s)、排泄期(5~15 min)三期扫描;并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观察皮质期、髓质期(A组)与动脉晚期(B组)图像对病变的显示情况和肾血管的评价情况。结果:皮质期、髓质期图像(A组)与动脉晚期图像(B组)均能清晰显示泌尿系病变,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肾血管对比剂浓度:A组肾动脉(284±52)HU,肾静脉(123±26)HU;B组肾动脉(252±35)HU,肾静脉(148±27)HU;两组肾动、静脉CT值无差异。结论:MSCTU动脉晚期图像能清晰显示泌尿系病变,同时评价肾动脉及肾静脉,能替代常规皮质期和髓质期图像,并减少辐射剂量和缩短检查时间。
潘为领王学廷冯丽王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