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立卫

作品数:30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河池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篇学成
  • 12篇化学成分
  • 6篇活性
  • 5篇抗氧化
  • 5篇绞股蓝
  • 4篇黄酮
  • 3篇多糖
  • 3篇预实验
  • 3篇总黄酮
  • 3篇活性研究
  • 2篇多糖提取
  • 2篇药材
  • 2篇乙氧基
  • 2篇抑菌
  • 2篇正交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吸附剂
  • 2篇酶法
  • 2篇酶法提取

机构

  • 26篇河池学院
  • 8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作者

  • 30篇潘立卫
  • 16篇罗泽萍
  • 6篇卢汝梅
  • 5篇韦正
  • 5篇汪艳平
  • 4篇赖红芳
  • 3篇韦建华
  • 2篇覃拥灵
  • 2篇银秀菊
  • 2篇黄志其
  • 2篇安慧
  • 2篇何海燕
  • 2篇苏江
  • 2篇李兵
  • 2篇岑忠用
  • 2篇李胜英
  • 2篇陈海林
  • 2篇曹晶潇
  • 2篇黄秀香
  • 2篇史沉鱼

传媒

  • 6篇大众科技
  • 3篇河池学院学报
  • 2篇广东化工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医药导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草药
  • 1篇中药材
  • 1篇2014年全...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臭牡丹叶化学成分及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文章研究臭牡丹叶化学成分及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系统预实验法对臭牡丹叶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同时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出臭牡丹叶醇提物的不同部位,并通过牛津杯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臭牡丹叶不同极性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和枯草芽孢杆菌3种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臭牡丹叶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正丁醇、乙酸乙酯和水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沙门菌均具有抑菌作用,其中正丁醇部位抑菌作用最强,为深度研究和开发臭牡丹叶提供参考。
潘立卫罗泽萍陈俏燕
关键词:预实验化学成分抑菌活性
绞股蓝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 Makino.的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等色谱法对绞股蓝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
卢汝梅潘立卫韦建华钟振国
关键词:绞股蓝分离纯化理化性质波谱分析
文献传递
翠云草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被引量:6
2015年
为研究不同溶剂提取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的总酚、黄酮含量及提取液的抗氧化性,分别用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翠云草中的活性物质,采用普鲁士蓝法、三氯化铝显色法分别测定不同提取物中总酚、黄酮的含量;应用清除DPPH自由基、Marklund法、水杨酸法、铁氰化钾还原法考察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提取物中总酚含量最高,为(118.19±0.27)mg/g;甲醇提取物中黄酮含量最高,为(354.08±0.21)mg/g,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最好。得出结论:60%甲醇可作为翠云草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的优选溶剂,而总酚、黄酮含量可作为翠云草抗氧化提取物的质量评价指标。
赖红芳潘立卫
关键词:翠云草黄酮总酚抗氧化
鞘花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研究黄樟鞘花Macrosolen cochinchinensis(Lour.)Van Tiegh.茎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采用硅胶、大孔树脂、聚酰胺、MCI Gel、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对黄樟鞘花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β-香树酯醇乙酸酯(1)、β-香树酯醇(2)、羽扇豆醇(3)、环桉树醇(4)、菜油甾醇(5)、β-谷甾醇(6)、槲皮素(7)、槲皮苷(8)、没食子酸(9)、芦丁(10)、鞣花酸(11)、短叶苏木酚(12)、鞣花酸-3,3′-二甲醚-4′-O-β-D-木糖苷(13)、鞣花酸-3,3′-二甲醚-4-O-β-D-木糖苷(14),1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樟鞘花中分离得到。以A549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测定化合物1~14对A549肺癌细胞的抑制效果。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化合物14对A549肺癌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水平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除化合物1、2和4外,其余化合物对A549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IC=9.3~42.2μg/mL),以化合物14作用最强,其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1期,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化合物3和化合物5~14可能是鞘花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化合物14能抑制A549肺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潘立卫罗泽萍韦正汪艳平潘彩燕王爱娟
关键词:化学成分抗癌
麒麟尾总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2016年
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法考察麒麟尾(Epipremnum pinnatum)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并通过测定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OH)和2,2-二(4-叔辛基)-1-苦肼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研究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麒麟尾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35 min、超声温度90℃、料液比1∶15(g∶m L)、乙醇体积分数85%,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3.04%;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麒麟尾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OH和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2.355和0.143 mg/m L。
罗泽萍潘立卫
关键词:总黄酮抗氧化活性
重金属复合胁迫对酢酱草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2016年
采用盆栽法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Cd、Zn、Cu、Pb、As 5种重金属复合胁迫对酢酱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重金属处理浓度梯度的增加,酢酱草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及谷胱甘肽(GSH)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逐渐下降。结果表明酢酱草在重金属复合胁迫下能防御性的增加POD酶活性、SOD酶活性、PRO含量及GSH含量以减少逆环境的伤害,而重金属复合胁迫浓度过高则会导致酢酱草抗氧化酶系统受到明显损害,生长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
罗泽萍潘立卫
关键词:重金属复合胁迫抗氧化酶
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板栗壳总黄酮的工艺优化被引量:14
2015年
为了研究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板栗壳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超声波辅助果胶酶进行提取,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18(37)正交试验,研究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酶用量、p H值5个因素对板栗壳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板栗壳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80 W、超声温度50℃、酶用量10 mg、p H值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总黄酮提取率最高,为5.96%,回收率为92.90%。
赖红芳潘立卫黄秀香
关键词:板栗壳总黄酮超声波辅助
超临界CO_2萃取紫玉盘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紫玉盘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玉盘茎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紫玉盘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68个色谱峰,鉴定其中37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5.73%,主要成分有苯甲酸、8-氧代-9H-环异长叶烯、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
朱小勇潘立卫卢汝梅韦建华
关键词:挥发油CO2超临界萃取化学成分
壮药一匹绸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建立壮药一匹绸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一匹绸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咖啡酸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2∶88),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3 nm。结果一匹绸药材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咖啡酸进样量在0.011 2~0.291 2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37%,RSD为2.34%(n=6)。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一匹绸药材的质量控制。
卢汝梅李兵潘立卫黄志其黄贵庆
关键词:咖啡酸
朱唇的抑菌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朱唇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用牛津杯法和二倍稀释法考察朱唇对供试菌的抑菌作用。结果:朱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伤寒沙门菌的抑菌作用最强;乙酸乙酯部位抑菌作用最好。结论:朱唇提取物中存在丰富的抑菌活性物质,为寻找新抑菌药物提供物质基础。
罗泽萍潘立卫
关键词:抑菌作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