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晓音 作品数:31 被引量:301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净化原理及应用研究 本文研究了地处亚热带沿海气候地区杭州的人工湿地(绿地)生态工程对富营养化污水的净化效果、植物在营养去除方面的作刚以及系统的可持续运作能力。结果表明: (1)本生态工程的入水比国家V级标准差,山水达Ⅰ、Ⅱ类水标准。水质净化... 牛晓音关键词:人工湿地 生态工程 植物 有机质积累 硫酸渣杂质元素赋存状态及其资源化研究 董风芝 姚德 孙永峰 牛晓音 王淑红 该项目对多种类型的硫酸渣分别进行了性质研究,查明了其矿物组成及硫、砷等元素的赋存状态。硫酸渣中铁矿物主要为赤铁矿和磁铁矿,各自含量则取决于制酸原料及制取硫酸时的工艺参数;硫主要以黄铁矿、磁黄铁矿、硫酸盐的形式存在;砷主要...关键词:关键词:硫酸渣 铁精粉 磁化焙烧 滇池流域双龙水库径流区人类活动的沉积物记录 被引量:6 2015年 采集滇池以南双龙水库的沉积物柱状样,对不同层的沉积物使用孔。Pb进行定年;分析了不同年代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以及总有机碳(Toe)、总氮(TN)和总磷(TP)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对环境指标与昆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数据关系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①双龙水库沉积物中值粒径的范围分布在4.07~6.90μm,平均值为5.71μm,沉积物中值粒径在1986年后突然减小;②沉积物中TOC、TN以及TP的含量的范围分别是8.78~26.15、1.59~3.26和0.23~0.47g/kg,均值分别为11.30、2.01和O.33g/kg。TOC、TN以及TP的含量在1998年之前相对稳定,而在1998年之后有较大程度增长;③利用有机指数和有机氮指标评价双龙水库沉积物污染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两大指标有加速增长的趋势;④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昆明市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双龙水库沉积物有机指数和TOC含量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昆明市人口数量与双龙水库沉积物有机指数和TOC含量的相关性也较强。研究结果表明水体生态参数受到社会经济指标的显著影响,人类活动是近几十年影响双龙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 郭文景 王延华 杨浩 吴丰昌 秦宁 常红 牛晓音 吴姗姗关键词:滇池 沉积柱 总有机碳 微咸水对生物炭作用下盐碱土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2022年 为了合理利用微咸水资源并结合生物炭改良剂,在节水基础上探究施用生物炭微咸水矿化度对盐碱土水盐运移规律影响.以黄河三角洲中度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一维垂直入渗试验,包括对照共设置8个处理:CK,W1,W2,W3,C1,W1C,W2C,W3C.结果表明:相同入渗时间下,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深度随微咸水矿化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低矿化度条件下,掺生物炭的土壤入渗性能优于未掺生物炭的,提升幅度2.16%~8.54%,且处理W2C效果最优,W1C略小于W2C,Kostiakov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微咸水矿化度对生物炭作用下盐碱土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相同土壤条件下,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随着微咸水矿化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掺生物炭的土壤含水率比未掺生物炭高2.53%~3.95%,且处理W2C增幅显著,W1C略小于W2C.各处理的土壤含盐量随着微咸水矿化度增加而增加,生物炭处理的脱盐效果略小于未掺生物炭的,其中2 g/L微咸水处理的脱盐效果最优,脱盐率高达47.4%.综合考虑,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度盐碱土,建议掺加生物炭并采用2 g/L微咸水进行灌溉. 王世斌 高佩玲 赵亚东 相龙康 孟庆梅 牛晓音关键词:生物炭 土壤含水率 复合指纹技术示踪泥沙来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1年 复合指纹技术是研究泥沙来源的有效手段,能反映土壤侵蚀、泥沙输移和沉积特征。该技术基于侵蚀源地的土壤特征筛选具有诊断能力的复合指纹因子,利用质量平衡模型建立源地土壤与淤积泥沙的定量关系,最终获取各侵蚀源地的相对产沙率,以达到因源制宜地制定水土保持方案的目的。综合分析了复合指纹技术的理论基础以及潜在泥沙源地分类、复合指纹因子确定和质量平衡模型应用的研究进展。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并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计量信息的可视化分析,总结近20年来国内外利用复合指纹技术示踪泥沙来源的现状和热点,并提出该技术的不足和发展趋势。 周子柯 王永平 滕昊蔚 牛晓音关键词:泥沙来源 文献计量学 柴河小流域草地土壤环境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以滇池柴河小流域为研究区域,于2011年7月采集草地样品全样、分层样共17个,对土壤粒度、w(SOM)(SOM为有机质)、w(TN)进行测定;采用放射性核素137Cs示踪技术估算研究流域土壤侵蚀速率;同时,测定δ13C(稳定性碳同位素丰度),以研究该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结果表明:①土壤粒度组成为粉粒(66.74%~77.55%)>黏粒(21.22%~31.29%)>砂粒(1.23%~3.33%),同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粒度组成差异较小,土壤适宜耕作.②CH1、CH2、CH3采样点的w(SOM)分别为3.51%、1.72%、2.54%,w(TN)分别为0.22%、0.17%、0.18%,二者相对偏低,并且土壤剖面的w(SOM)、w(TN)均随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③CH1、CH2、CH3采样点的137Cs含量分别为586.91、279.83和217.82 bqm2,侵蚀模数分别为324.96、879.33和1 066.83t(km2.a),表明研究区整体属于轻度侵蚀且表层土壤侵蚀较为严重.④CH1、CH2、CH3采样点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18.49‰、-24.5‰和-21.74‰,表明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源. 庄艳 王延华 杨浩 牛晓音 徐美娜 邹军 谢标关键词:草地 有机质 滇南小流域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特征 被引量:20 2021年 以滇池西南部东大河小流域为研究靶区,利用137 Cs核素示踪技术,对研究区内林地、草地、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量及土壤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流失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及评价,并通过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碳氮比C/N、碳磷比C/P、氮磷比N/P)揭示当地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存在差异。平均侵蚀程度大小表现为耕地[1538.74 t/(km^2·a)]>草地[1308.82 t/(km^2·a)]>林地[81.88 t/(km^2·a)],流域整体侵蚀程度介于轻度侵蚀到中度侵蚀之间,但草地、耕地仍高于当地允许流失量。(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分布及流失量具有一定影响,并且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关系密切。TOC,TN,TP含量大小表现的规律不尽相同,林地土壤养分流失量最小,土壤养分状况多数在3级以上,土壤肥力状况较好。(3)土壤侵蚀通过影响养分流失对土壤养分化学计量特征产生间接影响,土壤C/N规律为耕地(6.95)>草地(6.14)>林地(3.14);土壤N/P为林地(10.99)>草地(10.07)>耕地(4.82);土壤C/P为草地(57.47)>林地(39.94)>耕地(27.55),C/N,C/P,N/P均较低,表明土壤有机质矿化速率较快,并且磷的有效性较高,流域内植被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主要受N元素影响。 王永平 周子柯 滕昊蔚 牛晓音 李晓辉关键词:土地利用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黑麦草在净化富营养化水的人工湿地生态工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30 2004年 在人工湿地生态工程中利用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净化污水,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利用黑麦草在冬春季节的生长,可使亚热带地区人工湿地常年运行,黑麦草在3~4月份对水体就有明显的净化作用.在春夏季节,特别在5月份黑麦草可以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和N、P的积累量,因而净化贡献最大.从产草量方面考虑,延长黑麦草的生长期能获得较高的生物量;从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状况和饲用价值看,增加收割次数的黑麦草N、P含量高,饲用价值高;但从黑麦草对污水中N、P的吸收和积累量方面考虑,收割次数过高则不利于黑麦草对污水的净化及N、P的累积.从上述几方面综合考虑,在黑麦草整个生长期收割次数以2~3次为宜. 牛晓音 葛滢 常杰 关保华 徐青山关键词:人工湿地 净化污水 净化作用 生态工程 亚热带地区 一种含高浓度二氧六环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及应用 一种含高浓度二氧六环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及应用,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升pH,2)稀释,3)混凝沉淀,4)芬顿反应;其中,3):向出水中先投加聚合氯化铝,搅拌,然后投加聚丙烯酰胺,搅拌,静置沉淀... 李梦红 尚贞晓 刘爱菊 牛晓音 马艳飞 郭晓丽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1 2011年 本文对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课程建设实践,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指出了下一步课程建设的方向。 牛晓音 郑家文 刘家第关键词:环境生态学 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