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会平

作品数:72 被引量:295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7篇细胞
  • 24篇急性
  • 24篇白血
  • 24篇白血病
  • 17篇免疫
  • 16篇淋巴
  • 15篇流式细胞
  • 15篇流式细胞术
  • 13篇调节性
  • 13篇节性
  • 12篇骨髓
  • 11篇髓系
  • 11篇淋巴细胞
  • 10篇贫血
  • 10篇急性髓系
  • 9篇髓系白血病
  • 9篇急性髓系白血...
  • 8篇再生障碍性贫...
  • 8篇障碍性贫血
  • 8篇老年

机构

  • 5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0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省立医院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加拿大多伦多...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安徽省立儿童...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72篇王会平
  • 52篇翟志敏
  • 21篇陶千山
  • 18篇张翠
  • 16篇熊术道
  • 16篇沈元元
  • 12篇张家奎
  • 12篇王宁玲
  • 10篇李迎伟
  • 10篇杨冬冬
  • 7篇于倩倩
  • 7篇秦慧
  • 7篇储金华
  • 5篇潘莹
  • 5篇徐修才
  • 5篇谢志伟
  • 5篇涂松济
  • 5篇陈天平
  • 5篇胡林辉
  • 4篇李庆

传媒

  • 18篇安徽医科大学...
  • 9篇白血病.淋巴...
  • 6篇临床荟萃
  • 5篇中国小儿血液...
  • 3篇安徽医学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安徽医药
  • 2篇安徽省第十二...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健康之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靶向CD123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最新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最常见的、死亡率最高的一类白血病。在过去的40年里,尽管人们对于AML的认识更加深入,但是与其他血液肿瘤相比,AML的治疗并没有明显的变化。CD123是AML相关抗原,高表达于白血病干细胞,低或不表达于正常造血干细胞。作为治疗AML的潜在治疗靶点,近期靶向CD123+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已经有了新的进展,尤其是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治疗技术发展迅速。早期研究也已经证实CD123 CAR-T细胞具有抗白血病效应,而且对正常造血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也为临床治疗复发/难治AML提供了新的思路。
张家奎阮燕洁王会平翟志敏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CD123免疫治疗T细胞
senex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senex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AML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enex基因在21例初诊AML患者(初诊组)、27例骨髓完全缓解的AML患者(缓解组)、19例骨髓复发的AML患者(复发组)以及12例对照者(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比较4组之间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并分析senex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和疗效的关联性。结果初诊组senex基因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4.06±2.72 vs 2.52±1.83,P=0.04)和对照组(4.06±2.72 vs 1.22±0.48,P=0.001),复发组senex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3.27±2.54 vs 1.22±0.48,P=0.017),且各亚型之间以AML-M3的senex基因表达水平最高。AML患者senex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存在相关性(rs=0.557,P=0.000)。此外分析AML初诊患者的临床特征显示1次化疗缓解的患者(n=14)的senex基因表达显著低于1次化疗未缓解的患者(n=7)(1.77±1.47 vs 4.85±2.20,P=0.003),并且1次化疗未缓解的患者预后均较差。结论 senex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ML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
曹艳芸陶千山王会平胡林辉张家奎翟志敏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衰老复发凋亡抵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免疫状态评估与治疗调整被引量:1
2017年
选取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患者,该患者移植后出现反复腹痛、腹泻及皮疹等症状,起初考虑为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给予强免疫抑制治疗。后患者症状一直无明显改善,且出现严重肺部真菌感染。后来检查发现该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故针对性的对免疫抑制药物进行减量直至停用,最终患者症状缓解,Treg细胞恢复至基本正常水平。因此,对于Allo-HSCT后患者出现类GVHD症状时不能盲目加量应用免疫抑制剂,而应综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尤其是Treg细胞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过度免疫抑制可能,并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阮燕洁张家奎王会平翟志敏陶千山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抑制调节性T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多发性骨髓(MM)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62例初诊MM患者和81例正常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得出NLR,比较NLR的差异;并以均值2.61为临界值,将MM患者分为低NLR组(NLR≤2.61)和高NLR组(NLR>2.61),然后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红蛋白(Hb)、血清钙(Ca)、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Cr)、国际分期标准(ISS)和总体生存期(OS)方面的差异。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MM患者NLR水平高于对照者(t=2.54,P<0.05)。与低NLR组相比,高NLR组血清β_2-MG和Cr偏高、ISS分期偏晚、总体生存期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2.6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0.05)。结论 MM患者外周血NLR升高提示预后不良,是影响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孙磊王会平熊术道张翠杨冬冬郭进京翟志敏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
流式细胞术对CART细胞制备前起始T细胞的质量监测和筛选
背景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ells,CARTCells)治疗在治疗恶性肿瘤尤其是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国内外各个研究中心靶向CD19CART细胞治疗...
王会平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T淋巴细胞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较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并探究与其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伴有下肢神经根性疼痛的LDH患者21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健康人员21例作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人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试验、VAS疼痛评分以及简体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定,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结果的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CD4+/CD8+比值较健康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CD3+及CD8+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H患者CD3+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与SLR角度的相关系数r等于-0.554;CD4+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与SLR角度相关系数r等于-0.556,两组数据均在0.01水平上呈负相关。未发现VAS及SCODI评分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论 LDH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较正常健康人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LDH患者临床症状之间存在关联性;T淋巴细胞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自身免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余迪霞吴建贤翟志敏王会平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T细胞亚群自身免疫直腿抬高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期外周血MDSCs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缓解期患者外周血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的变化,并探讨其原因及可能的意义。方法:分别抽取22例儿童B-ALL行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和强的松(VDLP)方案化疗后缓解期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儿童的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析CD33^+HLA-DR^-/CD33^+细胞比例、以及CD14^+CD33^+HLA-DR^-和CD15^+CD33^+HLA-DR^-两群MDSCs细胞比例的变化,统计分析B-ALL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之间MDSCs的差异。结果:儿童B-ALL缓解期患者外周血CD33^+HLA-DR^-MDSCs所占CD33^+细胞的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单核细胞来源的CD14^+CD33^+HLA-DR^-MDSCs的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粒细胞来源的CD15^+CD33^+HLA-DR^-MDSCs比例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4)。结论:儿童B-ALL患者行VDLP方案化疗后完全缓解期患者外周血MDSCs的比例明显下降,其低水平的MDSCs可能与化疗后机体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正常建立相关。
熊术道王会平蒲连芳胡林辉张翠杨冬冬翟志敏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脱糖方法建立及意义
2015年
目的通过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人血小板在4、25℃下,0、4、8、24 h各个时间点,血小板脱糖的两个标志物蓖麻凝集素(RCA)、鸡冠刺桐凝集素(ECL)是否有所差异,确立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脱糖水平的最佳条件。确立最佳条件后,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血小板脱糖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正常成年人20例,运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成年人不同温度(4、25℃),不同时间点(0、4、8、24 h)条件下血小板脱糖水平(RCA、ECL)是否存在差异。确立最佳条件后,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ITP患者血小板脱糖水平。结果4、25℃下,4个时间点脱糖水平RCA%、ECL%均不明显。常规治疗效果较好的ITP患者脱糖水平RCA%、ECL%不明显,但是治疗效果不好的ITP患者脱糖水平RCA%、ECL%明显高于治疗效果理想的患者。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脱糖水平最好在标本收集后立即处理,脱糖水平(RCA、ECL)与ITP患者治疗效果有关,即脱糖水平越低其治疗效果越好。
汪嘉佳陶莉莉潘莹王会平晏开力张家奎倪合宇翟志敏
关键词:RCAECL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膜表面脱糖效应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一线治疗疗效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小板脱糖标记物——鸡冠刺桐凝集素(ECL)、蓖麻凝集素(RCA-1)的结合水平,并与ITP一线治疗疗效进行相关性比较。方法:运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室温条件下检测48例ITP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脱糖水平(ECL、RCA-1)。结果:糖皮质激素和(或)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一线治疗疗效不同的各组ITP患者血小板脱糖水平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与脱糖的相关性分析提示二者呈负相关(P<0.01),即脱糖水平越高,一线治疗疗效越差。结论:ITP患者的血小板脱糖程度与一线治疗疗效相关,脱糖越显著的患者疗效越差,这间接提示了ITP患者血小板清除存在非FcR依赖途径,血小板脱糖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示ITP患者的一线治疗效果,为难治性ITP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陶莉莉汪嘉佳潘莹王会平陶千山曾庆曙倪合宇翟志敏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一线治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首次转阴时间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为了观察和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PML/RARα融合基因首次转阴时间和首次转阴时间长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初诊APL患者60例,按照APL临床路径行诱导缓解及缓解后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应用多重巢式PCR动态监测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计算首次转阴时间,随访观察并评价首次转阴时间的临床意义。结果:除3例死亡和1例失访外,其余56例初诊APL患者经正规治疗后,其PML/RARα融合基因均在24至381 d之间首次转阴,平均首次转阴时间为(131±90)d。首次转阴时间在PML/RARα融合基因不同亚型之间存在差异,L型转阴时间较S型的短(P=0.032),而不同年龄、性别、危险度分层组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首次转阴后的56例患者分别随访25 d至1979 d,中位随访时间为946 d,其中1例133 d首次转阴患者维持3个月后转阳并且随后出现临床复发,其余55例患者均长期保持分子水平缓解。结论:初诊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平均约在正规治疗后4个月首次转阴;不同基因亚型之间首次转阴时间存在差异。PML/RARα融合基因首次转阴时间可客观反映APL患者治疗后白血病细胞的消减水平,对临床治疗有提示作用,但不能作为判断预后的绝对依据;以PML/RARα融合基因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灶对分析APL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蒲莲芳陶千山王会平翟志敏熊术道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