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斌
-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更多>>
- 转炉预直炼法最佳分界点的理论研究
- 2007年
- 通过对预直炼法前后期总物料平衡计算,得出总石灰耗量、总渣量、总氧气消耗量和渣中铁吹损量。计算结果发现,总石灰消耗、总渣量、铁吹损量随半钢中磷的增加存在最小值,且随中间倒渣量的增加而减小。总耗氧量则随半钢磷的增大有减小趋势。中磷铁水最佳倒渣点应控制前期脱磷率为87%~91%。
- 王学斌邹宗树
- 关键词:复吹转炉脱磷物料消耗
- 复吹转炉预直炼法成渣路线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转炉成渣路线直接影响生产效率,而预直炼法脱磷期与脱碳期任务的不同,对成渣的要求应区别对待。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对预直炼法不同时期成渣路线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铁水磷含量不同应选择不同的成渣路线,预直炼法脱磷期和脱碳期成渣路线有明显不同。脱磷期铁水中磷含量较高,脱磷的驱动力较大,主要通过改善动力学条件来加快脱磷,宜采用铁质成渣路线。脱碳期铁水温度较高是脱磷的不利条件,因此改善热力学条件来进一步强化脱磷,宜采用钙质成渣路线。
- 王学斌冯明霞邹宗树赵国光刘正祥
- 关键词:复吹转炉脱磷
- 自漩流中间包可行性初探
- 在离心中间包的设计思路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名为自漩流中间包,并在相似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水模型实验.在一流板坯中间包冲击区内安放了一个漩流室,通过刺激响应实验,测量了不同漩流室尺寸(直径和高度)条件下的响应时间和停留时间分布...
- 匡世波李环王学斌邹宗树
- 关键词:钢液流动
- 文献传递
- 复吹转炉底吹喷粉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在1:6物理模型上,通过水模实验对复吹转炉底吹喷粉时熔池搅拌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喷粉对熔池搅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喷粉条件下,均混时间随顶吹气体流量的增加存在最小值,最佳顶吹气体流量为117.0 m3/h,增加底吹气体流量对降低均混时间有利.在本实验范围内最佳顶吹流量为117.0 m3/h、最佳底吹流量为2.36 m3/h.
- 王学斌冯明霞刘崇林邹宗树
- 关键词:复吹转炉喷粉底吹水模型均混时间
- 低流量顶吹对复吹转炉熔池搅拌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在1:6物理模型上,通过水模实验对复吹转炉低流量喷吹条件下的熔池搅拌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备实验中,工况条件下均混时间为67.8,51.5和43.9s;低流量喷吹条件下均混时间为190,158和140.5s.可见低流量喷吹条件下的熔池均混时间明显长于工况条件.在低流量喷吹条件下,降低枪位、增加顶吹气体流量、增加底吹气体流量可以降低均混时间.实验范围内枪位、顶吹气体流量和底吹气体流量的最佳值分别为233mm,46.8m^3/h和1.06 m^3/h;A2底吹布置方式出现最短均混时间42.5s,为本实验最佳布置方式,A6为适合预直炼的布置方式.
- 王学斌孙野邹宗树
- 关键词:复吹转炉低流量水模型均混时间
- 转炉预直炼法脱磷期亚音速顶吹的物理模拟
- 2008年
- 在1:6物理模型上,通过水模型实验,对梅钢复吹转炉亚音速喷吹条件下的熔池搅拌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音速喷吹条件下的熔池均混时间明显长于超音速的。在亚音速喷吹条件下降低枪位、增加顶底吹气体流量可降低均混时间;A2底吹为本实验最佳布置方式,A6为适合预直炼的布置方式。
- 王学斌孙野邹宗树赵国光
- 关键词:复吹转炉水模型均混时间
- 低流量顶吹对复吹转炉熔池搅拌的影响
- 在1:6物理模型上,通过水模实验对复吹转炉低流量喷吹条件下的熔池搅拌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备实验中,工况条件下均混时间为67.8,51.5和43.9 s;低流量喷吹条件下均混时间为190,158和140.5s。可见...
- 王学斌孙野邹宗树
- 关键词:复吹转炉均混时间熔池搅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