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啓
-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脏外科术后累及胸骨的深部切口感染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 分析心脏外科胸骨正中切口术后发生累及胸骨的深部切口感染的病种分布、发病率、危险因素、治疗经验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29 574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的年龄大于17岁的成人患者,共有139例(0.47%)患者发生累及胸骨的深部切口感染.其中男性患者111例(79.9%),女性患者28例(20.1%);平均年龄(61±11)岁,平均体重(74±14)kg.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91例,占同期同类手术的0.88%(91/10 341,下同),CABG合并瓣膜或室壁瘤切除等其他心脏手术(联合CABG)15例(0.70%,15/2 143),单纯瓣膜置换或成形术24例(0.21%,24/11 429),大血管手术3例(0.15%,3/2 002),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手术6例(0.19%,6/3 158).患者确诊后即开放原手术切口,纱条换药引流,同时经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待伤口创面清洁、肉芽新鲜后入手术室行清创术,手术方式首选保留胸骨的清创手术,对于探查发现胸骨坏死严重或者清创手术失败后需要行二次清创手术的患者,行胸大肌肌瓣或腹直肌肌瓣转移术.结果 痊愈出院112例(80.6%),其中有15例(10.8%)患者需要在院内接受两次以上清创手术.住院死亡13例(9.3%).另有14例(10.1%)需要转往专科医院继续治疗.其他并发症包括全身感染13例、严重瓣周漏3例、清创手术中发生心脏破裂出血4例、清创术后CABG旁路血管出血1例.平均住院时间(39±30)d.结论 心脏外科术后累及胸骨的深部切口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在治疗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尽早发现并确诊、彻底引流,尽早行清创手术,避免感染范围扩大所导致的其他严重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林野熊辉王小啓郭宏伟柳枫高永顺
- 关键词:外科伤口感染胸骨心脏外科手术
- 间断小切口与传统长切口采集大隐静脉的临床比较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比较间断小切口与传统长切口采集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应用,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9年1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对47例冠心病患者行CABG,男37例,女10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1.3岁。将4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间断小切口组(n=21):在CABG中采用间断小切口法采集大隐静脉;传统长切口组(n=26):在CABG中采用传统长切口采集大隐静脉。比较两组切口长度、大隐静脉采集时间、下肢切口缝合时间和切口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在采集大隐静脉的过程中均未发生大隐静脉主干损伤及与移植血管质量相关的手术并发症。两组大隐静脉桥支数及大隐静脉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断小切口组的大隐静脉采集时间较传统长切口组长(51.9±11.5minvs.40.3±7.6min,P=0.000),但切口总长度(16.1±4.1cmvs.49.2±7.2cm,P=0.000)、切口缝合时间(11.0±3.0minvs.33.6±4.8min,P=0.000)及下肢总手术时间(62.6±14.9minvs.73.8±11.6min,P=0.006)明显缩短。术后随访47例(100%),随访时间3~26个月。术后1个月间断小切口组和传统长切口组分别有4.8%(1/21)和34.6%(9/26)发生下肢切口不愈合、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经相应治疗后均愈合。间断小切口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长切口组(P<0.05)。结论间断小切口技术采集大隐静脉不增加手术时间,并且有助于减少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 张旌王小啓孙寒松许建屏马维国王德王维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大隐静脉微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