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山岭

作品数:56 被引量:152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心房
  • 11篇血压
  • 11篇高血压
  • 10篇心房颤动
  • 10篇血小板
  • 10篇房颤
  • 9篇心肌
  • 8篇动脉
  • 8篇消融
  • 7篇血小板活化
  • 7篇活化
  • 7篇高血压病
  • 7篇高血压病患者
  • 7篇病患
  • 6篇起搏
  • 6篇老年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射频
  • 4篇射频消融
  • 4篇他汀

机构

  • 50篇河南省人民医...
  • 9篇郑州大学第一...
  • 8篇河南大学
  • 5篇新乡市中心医...
  • 4篇河南省胸科医...
  • 3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56篇王山岭
  • 22篇杨海涛
  • 20篇王丽霞
  • 20篇吴金涛
  • 15篇严丽洁
  • 12篇范宪伟
  • 10篇孙月和
  • 10篇刘静静
  • 8篇王顺保
  • 6篇楚英杰
  • 5篇李永强
  • 4篇段红艳
  • 4篇胡娟
  • 4篇钱鹏
  • 4篇杜松
  • 4篇张雷明
  • 4篇王婷
  • 3篇王鹏飞
  • 3篇高恩民
  • 3篇黄兴华

传媒

  • 6篇临床荟萃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中原医刊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3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实用诊断与治...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含量变化及缬沙坦对其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血浆vonWillebrand因子 (vWF)含量变化以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对 8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及血浆GMP 1 4 0、vWF测定 ,其中 32例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接受缬沙坦治疗 ,疗程 1 2周。结果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GMP 1 4 0、vWF含量明显高于杓型高血压病患者 (P <0 .0 1 ) ,且GMP 1 4 0含量与vWF含量呈正相关 (P <0 .0 1 )。缬沙坦使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白昼及夜间血压下降、血浆GMP 1 4 0及vWF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结论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激活及内皮损伤更为明显。缬沙坦能在有效降压同时抑制血小板活化和内皮损伤。
王山岭王丽霞赵士超孙月和
关键词:高血压病血小板活化
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9
2003年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40例 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2 0例 )和复方丹参滴丸组 (2 0例 )。疗程 4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浆中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 (GMP-14 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及其抑制物 (PAI-1)水平。结果 两组 UA患者治疗后 GMP-14 0含量、PAI-1活性均明显降低 (P<0 .0 5 ;P<0 .0 1) ,t-PA活性显箸升高 (P<0 .0 5 ;P<0 .0 1)。复方丹参滴丸组降低 GMP-14 0和升高 t-PA的幅度高于常规治疗组 (P<0 .0 5 )。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
王山岭王丽霞孙月和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血小板活化纤溶活性复方丹参滴丸
心血通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及血浆一氧化氮与内皮素的变化被引量:1
2000年
赵士超王丽霞王山岭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血通一氧化氮内皮素
经静脉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2006年
目的探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临床应用的一些要点问题,如植入术的技术关键点、诊疗方案的设置原则、随访中的注意事项等。方法选择5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ICD,并随访。结果5例患者植入术均获成功,4例患者的ICD均能正确处理心率失常,1例患者术后出现误诊、误治,调整ICD诊疗方案后工作正常。结论除颤阈值测试、诊疗方案设置、严密随访是ICD临床应用的要点所在。
楚英杰张嘉莹王现青金宏一王山岭杜松
关键词: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
家族性血脂异常LPL基因新突变位点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对收集的1例血脂异常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确定其突变基因位点。方法:收集在我院就诊的1例血脂异常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及相关家系成员外周血样本并提取基因组DNA,利用目标外显子捕获技术和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与血脂异常有关的基因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并使用Sanger测序法验证可疑突变位点并筛查患者家系成员和100例健康人,确定该家系患者的致病突变基因,使用Polyphen2、MutationTaster、SIFT和Provean这4种软件进行突变基因功能检测,并利用Swiss-Model软件分析突变前后的蛋白质三维结构模型。结果:在受检人样品中检测到LPL基因的纯合变异c.1322+1G>A(编码区第1322+1位核苷酸由G变为A),在其子女样品中检测到LPL基因同位点的杂合变异。4种预测软件均预测该突变为有害突变,Swiss-Model软件结果显示该突变位点导致442位的缬氨酸突变为终止密码子,可能影响蛋白质的剪切和活化功能。结论:本研究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一血脂异常家系中发现LPL基因新的突变位点:LPL c.1322+1G>A。该突变可能是患者家系发生高三酰甘油血症的致病因素,且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冠心病。此位点目前在我国人群中少见文献报道。
张智文王山岭刘静静吴金涛王婷赵丹清范宪伟杨海涛
关键词:家族性血脂异常基因突变
阿托伐他汀逆转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动脉处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与大小密切有关[1]。逆转和减少斑块的形成,稳定斑块的性质及减少斑块破裂出血以及血栓的形成,减少心血管事件是我们探索的重要课题。既往研究表明,新一代的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具有较强的调脂作用及多效性。因此有理由相信阿托伐他汀可能在短期内颈动脉斑块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杨海涛王丽霞王山岭严丽洁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颈动脉斑块
心律平静脉用药和单剂口服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2004年
卢建敏王山岭王丽霞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律平
载脂蛋白B-100亚单位多聚肽免疫对Apo E-/-小鼠血脂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100(apolipoprotein B-100,apo B-100)亚单位多聚肽免疫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影响。方法:将Apo E-/-小鼠随机分成3组:模型对照组(A组)、apo B-100亚单位混合组(B组)、apo B-100全肽组(C组),每组12只。B、C组小鼠给予相应多肽进行皮下免疫注射,A组小鼠皮下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所有小鼠高脂喂养25周后全部处死,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 G抗体滴度,生化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油红O染色后检测主动脉AS粥样斑块面积及其与管腔面积的比值。结果:(1)B组和C组首次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均高于免疫前(1∶962.5 vs.1∶0.121,t=9.522,P=0.000;1∶1108.3 vs.1∶0.121,t=7.531,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二次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均高于免疫前(1∶3 582.9 vs.1∶0.121,t=11.972,P=0.000;1∶3 824.8 vs.1∶0.121,t=8.220,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首次二次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均高于首次免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22,P=0.009;t=3.179,P=0.007)。(2)B组的血清TC(16.03±1.49)、TG(1.72±0.12)、LDL-C(2.15±0.16)水平均低于A组(23.44±1.72、3.01±0.26、3.04±0.28),HDL-C水平(2.87±0.17)高于A组(1.82±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9,P=0.027;t=2.766,P=0.031;t=3.025,P=0.029 t=4.187,P=0.001);C组血清TC(17.94±1.55)、TG(1.88±0.15)、LDL-C(1.97±0.14)水平均低于A组,HDL-C水平(3.01±0.39)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9,P=0.001;t=5.116,P=0.000;t=6.025,P=0.000;t=3.157,P=0.026)。(3)B组和C组动物较A组AS病变程度轻,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小于A组(4.59±1.41)vs.(17.6±5.36),t=3.465,P=0.021;(3.87±2.05)vs.(17.6±5.36),t=2.992,P=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po B-100亚单位多
李永强王丽霞王山岭钱鹏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
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旁路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观察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患者旁路射频消融术后再发AF情况,探讨AF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67例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AF患者,均行旁路射频消融术治疗。随访3-36(31.6±10.0)个月,11例再发AF者为再发AF组,56例未再发AF者为未再发AF组,比较2组年龄、性别、CHA_(2)DS_(2)-VASc评分及房间传导阻滞(interatrial block, IAB)比率等临床资料。将67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存在IAB分为IAB组及无IAB组,根据年龄分为>50岁组及≤50岁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有无IAB及不同年龄组旁路射频消融术后AF再发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AF患者旁路射频消融术后AF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再发AF组年龄>50岁(90.9%)、IAB(81.8%)、合并冠心病(27.3%)比率及CHA_(2)DS_(2)-VASc评分[2.0(1.0,3.0)分]均高于未再发AF组[39.3%、7.1%、1.8%、0.0(0.0±1.0)分](P<0.05),男性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比率,左心房直径,左室射血分数,旁路前传有效不应期,旁路存在逆向传导、单旁路及多旁路预激综合征比率与未再发AF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AB组旁路消融术后AF再发率(69.2%)高于无IAB组(3.7%)(P<0.05),年龄>50岁组旁路消融术后AF再发率(31.3%)高于年龄≤50岁组(2.9%)(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AB(HR=29.03,95%CI:5.26-160.23,P<0.001)、年龄>50岁(HR=16.68,95%CI:1.61-172.82,P=0.018)是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AF患者旁路射频消融术后AF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IAB及年龄>50岁是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AF患者行旁路射频消融术后AF再发的危险因素。
吴金涛赵丹清张付涛张雷明胡娟吴蕊范宪伟胡光玲杨海涛严丽洁刘静静王山岭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心房颤动
盐酸普罗帕酮终止心梗后持续性室速的特征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终止心梗后持续性室速的特征及其机制。方法 32例陈旧性心梗后持续性室速患者在基线治疗基础上室速时应用普罗帕酮70mg在20min内静脉推注,根据能否终止室速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观察心率、血压、心电图QRS时程的变化及室速的终止方式。结果有效组普罗帕酮应用前后QRS间期明显增宽(P<0.01);心室率明显减低(P<0.01),无效组普罗帕酮应用前后QRS间期及心室率变化不明显(P>0.05)。27室速终止患者中25例患者为室速突然中止占92.6%(25/27),2例患者逐渐终止占7.4%(2/27);应用普罗帕酮后无论是有效组还是无效组,血压较应用前都有所下降(P<0.05)。结论普罗帕酮作可以有效地终止心梗后持续性室速,其有效的特征是QRS间期明显增宽,心室率明显减低,识别普罗帕酮是否有效的特征对于避免过量用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杨海涛严丽洁王丽霞王山岭钱鹏吴金涛
关键词:普罗帕酮室性心动过速心肌梗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