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祥 作品数:8 被引量:27 H指数:3 供职机构: 武汉市第四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阿司匹林对体外抑制肺腺癌细胞株A549增殖和促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2017年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阿司匹林(ASA)体外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促凋亡作用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5,10μmol·L-1的ATRA单独及分别联合5,10μmol·L-1的ASA进行干预48 h、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TUNEL法观测药物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状态;RT-PCR法检测药物作用后肺腺癌A549细胞COX-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COX-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ATRA与ASA联用对A549增殖具有协同作用;TUNEL法结果显示ATRA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与ASA联用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RT-PCR显示A579细胞中COX-2 mRNA呈现高表达状态,ASA可下调COX-2表达,ATRA无此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TRA和ASA协同作用使A549细胞中Bcl-2、COX-2蛋白表达受到抑制,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Bax值降低,对凋亡通路的影响大于单药作用(P<0.05)。结论:ASA联合ATRA可协同抑制肺腺癌细胞A549的增殖及以及促进其发生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ASA通过抑制COX-2蛋白表达,与ATRA共同通过Bcl/caspase通路诱导肿瘤凋亡实现的。 李建波 樊汉利 王建祥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 阿司匹林 凋亡 奥曲肽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2017年 目的:研究用奥曲肽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期间武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9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奥曲肽组(46例/组)。为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奥曲肽组患者加用奥曲肽进行治疗。结果:与普通组患者相比,奥曲肽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奥曲肽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 王建祥 竹梦 周锐关键词:奥曲肽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常规疗法 幽门螺杆菌对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胆囊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从胆囊结石患者胆囊黏膜中检测Hp,并测量阳性和阴性组中的IL-2、IL-4、自由基以及PLA2含量。结果54例中检出Hp15例(27.8%)。阳性组IL-2表达为(3.34±1.39)μ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8±2.08)μg/ml;IL-4表达为(14.34±8.29)pg/ml,明显高于阴性组的(6.73±2.14)pg/ml;自由基表达为(20.980±3.711)nU/ml,明显高于阴性组的(15.15±3.73)nU/ml,PLA2活性表达为(872.37±70.02)μmol/(L.s),明显高于阴性组的(586.42±57.35)μmol/(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由基与PLA2活性的增高同IL-2活性降低以及IL-4活性的增高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胆囊结石患者存在有Hp感染因素,并有可能通过IL及自由基、PLA2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 王建祥 何鑫 詹惟 王平关键词:IL-2 IL-4 PLA2 胆囊结石 幽门螺杆菌 腹腔镜胆囊切除22例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被引量:6 2003年 王建祥 王平 李新民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转开腹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外科处理 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提高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外科处理水平。方法 对 1989年 1月~ 1999年 6月因外伤所致腹膜后血肿 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7例行剖腹探查腹膜后破裂血管修补或结扎术 ;39例行输血、止血、抗感染保守治疗。治愈 78例 ,死亡 8例。结论 对于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病人 ,有休克表现又难于纠正或血肿动态观察不断扩大 ,术中探查血肿有搏动者需尽早手术 ,确切止血 ;对于血肿较小、生命体征稳定者 。 王建祥 周勇 王平 李新民关键词:创伤 腹膜后血肿 二甲双胍联合奥沙利铂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奥沙利铂对结肠癌移植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32只BALB/C雄性小鼠左前肢腋下接种c26小鼠结肠腺癌细胞,随机分为恶病质组、二甲双胍组、奥沙利铂组以及联合组,另外8只小鼠作为正常组。奥沙利铂组小鼠每周1次腹腔注射奥沙利铂注射液0.01 mg/g,同时每日灭菌蒸馏水0.1 m L/g灌胃;二甲双胍组小鼠每日给予二甲双胍0.2 mg/g灌胃,同时每周1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2 m L/g;联合组小鼠每日给予二甲双胍0.2 mg/g灌胃,同时每周1次腹腔注射奥沙利铂注射液0.01 mg/g;正常组和恶病质组小鼠每日灭菌蒸馏水0.1 m L/g灌胃,同时每周1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2 m L/g。每日检测小鼠体重、肿瘤大小、自发性活动、精神毛发等。连续给药42 d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解剖分离并称重右下肢腓肠肌组织,ELISA法检测腓肠肌组织炎症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腓肠肌形态。结果:荷瘤小鼠体重、腓肠肌质量、腓肠肌横切面积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奥沙利铂组和联合组小鼠肿瘤重量及体积均明显减少,且联合组减少最为明显(均P<0.05),各荷瘤小鼠腓肠肌组织中IL-6及TNF-α水平较正常组均明显升高,其中二甲双胍组及联合组较恶病质组则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奥沙利铂能够抑制肿瘤生长,且能延缓癌性恶液质的发生。 郭敦伟 王建祥 周锐关键词:二甲双胍 奥沙利铂 肿瘤 STAT1与CD74/CD44在结肠癌细胞中协同调控上皮-间质转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1(STAT1)与CD74/CD44在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调控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构建基因STAT1和CD74/CD44真核表达质粒以及上皮-间质转化酪氨酸激酶受体-2(DDR2)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真核表达质粒经转染后,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探讨基因STAT1和CD74/CD44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素酶分析技术分析基因STAT1和CD74/CD44对上皮-间质转化酪氨酸激酶受体-2(DDR2)启动子是否存在协同激活作用。结果:STAT1可将CD74/CD44沉淀下来,CD74/CD44可将STAT1沉淀下来,上皮-间质转化酪氨酸激酶受体-2(DDR2)启动子荧光表达质粒与两者共转染比单独转染STAT1或CD74/CD44对上皮-间质转化酪氨酸激酶受体-2(DDR2)启动子的激活作用更强。结论:STAT1和CD74/CD44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在结肠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 刘峰 王建祥 周锐 王平关键词:STAT1 结肠癌 大蒜素激活Wnt/β-连环蛋白通路抑制A549肺癌小鼠转移侵袭的研究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A549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研究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黏附试验和侵袭试验测定细胞侵袭能力,划痕试验测定细胞转移能力;体内研究采用观察大蒜素对荷瘤小鼠瘤体积、瘤重、抑瘤率、转移率影响;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肺组织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附蛋白(N-cadherin)和Wnt蛋白表达。结果体外结果:大蒜素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增强黏附能力,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侵袭能力抑制率和迁移率分别为(41.55±2.55)%、(65.75±4.65)%和(80.65±4.87)%以及(81.45±4.65)%、(33.65±5.45)%、(27.65±4.54)%。体内结果: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瘤体积显著低于模型组(t=2.136,P<0.05;t=2.740,P<0.05;t=4.643,P<0.01),瘤重显著低于模型组(t=2.271,P<0.05;t=4.573,P<0.01;t=6.020,P<0.01),抑瘤率呈剂量依赖性,随着剂量增高而增高;大蒜素组肺结节数显著低于模型组(t=3.170,P<0.01;t=5.653,P<0.01;t=7.202,P<0.01);组织学观察显示,大蒜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肿瘤浸润;大蒜素组β-catenin、果蝇无翅基因同源基因(Wn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N-cadherin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大蒜素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A549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有效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和肺部转移。 李建波 樊汉利 王建祥关键词:大蒜素 肺癌 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