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慕真

作品数:42 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脑梗
  • 14篇脑梗死
  • 14篇梗死
  • 13篇急性
  • 12篇血管
  • 9篇细胞
  • 9篇急性脑梗死
  • 6篇化瘀
  • 6篇活血
  • 5篇血管性痴呆
  • 5篇再灌注
  • 5篇增殖
  • 5篇神经干
  • 5篇神经干细胞
  • 5篇缺血
  • 5篇卒中
  • 5篇痴呆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鼠脑
  • 4篇前列腺素E1

机构

  • 17篇暨南大学
  • 14篇广州市红十字...
  • 14篇暨南大学第四...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42篇王慕真
  • 36篇张素平
  • 30篇邓婉青
  • 28篇何锐
  • 20篇梁瑞华
  • 16篇凌莉
  • 7篇黄惠鸿
  • 6篇尹义臣
  • 5篇徐武华
  • 5篇林静华
  • 5篇吉章阁
  • 4篇陈江瑛
  • 4篇陈坚
  • 4篇何丽婵
  • 3篇梁钻勤
  • 3篇杜德坤
  • 2篇陆兵勋
  • 2篇吴文法
  • 2篇徐俊
  • 1篇熊喜峰

传媒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广东药学院学...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广州医药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广东省医师协...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1997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血小板数量和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老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血液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7例,分成80岁以上的老老年急性脑梗死(88例)组和80岁以下的非老老年急性脑梗死组(5...
李小强凌莉张素平王慕真何锐邓婉青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血管再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外源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 alpha,SDF-lα)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血管再生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成年Sprague-Dawley大...
凌莉张素平吉章阁黄惠鸿王慕真何锐邓婉青
老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老老年(≥80岁)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严重程度和梗死部位的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2例,根据年龄分为≥80岁老年组88例和中青年(〈60岁)组74例。对其危险因素、人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0岁老年组患者伴冠心病(25.0%,22/88)、心房颤动(13.6%,12/88)高于中青年组[12.2%(9/47)与4.1%(3/7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81、4.393,P均〈0.05);≥80岁老年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7.740±4.986)分]高于中青年组[(5.040±4.3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高血脂、入院NIHSS评分高和性别(男)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851、3.609、1.100、2.670,P均〈0.05);≥80岁老年组中腔隙性梗死分型比率(40.9%,36/88)低于中青年组(60.8%,45/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9,P〈0.05)。结论与中青年相比,≥80岁老年人发生急性脑梗死时病情更加严重,其危险因素和脑梗死部位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应及时干预〉180岁老年患者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正确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对≥80岁老年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凌莉李小强张素平尹义臣王慕真何锐邓婉青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老年人中青年
醒脑静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醒脑静注射液组(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对照组),每组5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血浆ET和NO的变化,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组50例进行对照。结果醒脑静注射液组治疗1疗程后显著降低血浆ET水平,治疗前后分别为(144.25±46.49 )pg/L、(111.86±35.26)pg/L,显著提高NO含量,治疗前后分别为(46.77±35.32)μmol/L,( 73.56±32.46)μmol/L。结论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能有效地改变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ET与NO的含量。
陈坚张素平王慕真梁瑞华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急性脑梗塞血浆ET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
外源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对大鼠脑梗死后远隔部位细胞增殖和血管再生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连续性侧脑室注入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 alpha,SDF-1α)对大鼠脑梗死后远离梗死灶的同侧丘脑细胞增殖和血管再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6只脑梗死大鼠随机分为SDF-1α治疗组、溶剂对照组和SDF-1α+CXCR4拮抗剂组,每组12只。所有大鼠分别于右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术后第7 d和14 d处死,处死前经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以标记新增殖的细胞,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梗死侧丘脑腹后外侧核(ventroposterior nucleus,VPN)内BrdU+细胞数目、血管密度及BrdU+/laminin+细胞数目。结果与溶剂对照组及SDF-1α+CXCR4拮抗剂组相比,SDF-1α治疗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减少(术后7 d:12.3%±0.68%vs.20.6%±1.02%vs.17.2%±0.84%、术后14 d:10.4%±0.90%vs.17.8%±0.77%vs.15.0%±0.86%,P<0.05);梗死侧丘脑VPN内BrdU+细胞表达增加(术后7 d:132.7±9.11 vs.90.5±9.35 vs.96.83±8.01,术后14 d:264.2±11.65 vs.192.2±6.18 vs.207.3±7.53,P<0.05),同时BrdU+/laminin+细胞数目增多(术后7 d:73.3±5.75 vs.50.2±6.27 vs.55.5±6.15、132.3±9.81 vs.67.7±9.44 vs.87.0±7.69,P<0.05)及血管密度增加(术后7d:8.3%±0.79%vs.6.97%±0.73%vs.7.31%±0.75%、术后14 d:13.08%±0.79%vs.10.5%±0.70%vs.11.6%±0.67%,P<0.05)。结论外源性SDF-1α可减少脑梗死大鼠的梗死体积,并促进非缺血的远离梗死灶的同侧丘脑VPN内细胞增殖及血管再生,其作用可能通过SDF-1/CXCR4轴实现。
凌莉张素平吉章阁黄惠鸿何锐王慕真邓婉青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脑梗死远隔部位细胞增殖血管再生
EndophilinA1在可溶性Aβ引起的突触抑制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endophilinA1在Aβ-42引导的突触抑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至第8天,用Aβ-42(1μm)处理24小时候,通过western-blot的方法监测endophilinA1的表达,用...
尹义臣凌莉邓婉青王慕真张素平
正常老年人EC301数字加工和计算量表检测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正常老年人的年龄、不同教育程度、性别等因素对EC301-CR量表结果的影响。方法对86例55~86岁老年人进行EC301-CR检测,获取计算能力数据材料,统计分析量表各亚项评分均数、标准差,分析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对评分的影响。结果老年人教育程度影响其EC301-CR多数亚项检测评分,而年龄、性别的影响没有显著意义。结论教育程度影响老年人计算能力,EC301-CR评分结果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张素平邓婉青尹义臣陈卓铭王慕真梁瑞华
关键词:老年人
急性脑卒中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8例分析被引量:1
1997年
通过分析18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急性脑卒中病人发现,最常合并衰竭的器官系统是:消化道、肾、代谢。急性脑卒中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死亡率高,治疗困难,故应及早防治。
王慕真
关键词:急性中风多器官衰竭病例分析
活血化瘀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时效量效关系对照验证(英文)被引量:3
2005年
背景:脑缺血后再灌注性血脑屏障损伤是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目的:观察以活血化瘀的4个最基本中药(红花、桃仁、川芎、赤芍)作为施加因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和脑组织匀浆中的一氧化氮、免疫球蛋白、C 反应蛋白、补体等免疫指标及脑组织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产生的变化,并验证其时效和量效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盲法评估。材料:实验于2001-01/2002-12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创伤研究所实验室完成。红花、川芎、桃仁、赤芍为单味中药饮片浓缩颗粒,按1∶1∶1∶2比例制成含2.5g/m L 生药汤剂(活血化瘀药)。实验动物选择成年雌性SD 大鼠138只,体质量280~300g,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经2h 大脑中动脉阻断后再灌注24h)。13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3只。假手术组:结扎各血管,不阻塞大脑中动脉。灌药1组:术前30m in 灌胃给予2g/kg活血化瘀药。灌药2组:术前30m in 灌胃给予2.5g/kg 活血化瘀药。灌药3组:术前连续7d 灌胃给予2g/kg 活血化瘀药。灌药4组:术前连续7d 灌胃给予2.5g/kg 活血化瘀药。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①全部大鼠清醒后于缺血2h 再灌注24h 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分制,0~1分为神经功能轻度缺损,2~4分为神经功能重度缺损)。②再灌注24h 后从各组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检测脑匀浆、血清C 反应蛋白及补体C3和C4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脑匀浆和血清中一氧化氮浓度采用硝酸还原酶法。③再灌注24h 后从各组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麻醉后迅速断头取脑,然后在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计算脑组织含水量。④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形态。⑤再灌注24h 后从各组中随机选取3只大鼠,制备脑组织冠状切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
张素平何锐王慕真邓婉青梁瑞华林静华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脑屏障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进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神经干细胞的原代培养、分离及传代,然后通过形态学和免疫荧光法鉴定。使用transwell小室建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神经干细胞非接触性的共培养系统。实验分为共培养组、单纯神经干细胞培养组和VEGF拮抗剂组。通过MTS方法检测不同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表达。结果:与单纯神经干细胞培养组及VEGF拮抗剂组相比,共培养组的神经干细胞显示出增殖增加,且共培养组的细胞上清液中VEGF表达升高。结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共培养可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其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VEGF可能起关键的调控作用。
黄惠鸿张素平凌莉刘博会何锐王慕真邓婉青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神经干细胞共培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