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
-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安阳地区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被引量:1
- 2013年
- 垂体瘤是起源于蝶鞍内脑垂体细胞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好发于青壮年,手术摘除是垂体瘤重要的治疗方法。垂体瘤位置较深,解剖结构复杂,随着显微镜外科技术的发展,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术以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而成为临床手术治疗垂体瘤的首选。现将我科2009年1月-2012年10月行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并发症的护理报告如下。
- 郭珂清王攀朱丽君
- 关键词:垂体瘤切除术低钠血症尿崩症护理
- 围术期筛查性营养支持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围术期筛查性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99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99例脑胶质瘤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围术期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采取围术期筛查性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干预前)、术后6周(干预后)的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以中文版吞咽障碍指数(DHI)量表评定]。【结果】198例患者中,回收有效问卷194例,最终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7例。干预前,两组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各指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DHI量表中误吸症状、营养与呼吸功能受限、心理障碍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围术期采用筛查性营养支持,可在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下,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杜章楠杨香菊李书静王攀
- 关键词:营养支持
-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并发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101例HICH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依据脑梗死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程、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术前格拉斯哥评分(GCS)、术前血肿量、脑水肿体积、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术中操作不规范等多方面基础资料,分别开展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HICH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1例患者术后共22例发生脑梗死,发生率为21.57%;两组患者高血压病程、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术前GCS评分<8分、术前血肿量≥40 mL、脑水肿体积≥70 cm^(3)、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24 h、术中操作不规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10年(OR=5.108)、有糖尿病史(OR=3.567)、有高脂血症病史(OR=3.903)、术前GCS评分<8分(OR=3.315)、术前血肿量≥40 mL(OR=7.350)、脑水肿体积≥70 cm^(3)(OR=6.193)、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24 h(OR=29.500)、术中操作不规范(OR=19.200)为影响HICH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OR>1)。结论:HICH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风险较高,受高血压病程≥10年、有糖尿病史、有高脂血症病史、术前GCS评分<8分、术前血肿量≥40 mL、脑水肿体积≥70 cm^(3)、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24 h、术中操作不规范影响较大,需加以重视,早期做好高危因素的干预。
- 王攀
-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