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江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动力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电信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电气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电子电信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电池
  • 9篇燃料电池
  • 6篇直接甲醇
  • 6篇直接甲醇燃料...
  • 6篇甲醇燃料电池
  • 5篇质子交换
  • 5篇质子交换膜
  • 3篇多孔介质
  • 3篇宽带
  • 3篇干涸
  • 3篇超宽带
  • 2篇带通
  • 2篇性能分析
  • 2篇压降
  • 2篇质子
  • 2篇质子交换膜燃...
  • 2篇质子交换膜燃...
  • 2篇通信
  • 2篇两相流
  • 2篇两相流动

机构

  • 13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3篇王江
  • 9篇施明恒
  • 5篇陈志
  • 2篇蒋杰
  • 2篇毕光国
  • 2篇张在琛
  • 2篇蔡辉

传媒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能源研究与利...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应用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2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3
  • 2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新型冷却系统的研究
由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热管理的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分形网络冷却通道,并对其换热和泵功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了适用于DMFC的分形网络通道最优化的结构参数,并定量地分析了冷却水流量和热负荷对DMFC的工作温度的影响.计算结果...
王江施明恒陈志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优化设计
文献传递
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干涸的热物理机制被引量:12
2003年
本文首次应用有内热源的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与换热理论,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PEM中的传热过程和干涸 现象进行定量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反映水的热容量和膜的内部产热量的 两个无因次参数D和N是影响PEM中传热的主要因素;水的质量流率小和电流密度过高是造成膜干涸的主要原因。
王江施明恒
关键词: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干涸多孔介质PEM
超宽带通信系统中同步技术的研究
超宽带通信系统由于其极高的传输速率,极低的发射功率等优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商家越来越多的重视,超宽带技术已经成为下一代WPAN和WLAN的备选方案。目前关于超宽带通信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种是基带脉冲式超宽带通信系统的...
王江
关键词:超宽带通信码捕获时间同步捕获算法
文献传递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堆新型冷却系统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热量管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DMFC热量管理的要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DMFC堆的新型分形网络冷却通道.计算出了该分形网络通道的最优化结构参数,并定量地分析了冷却水流量和热负荷对DMFC堆温度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可应用于冷却水最佳流量的选取和电池堆的优化设计.
王江施明恒陈志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分形结构优化
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干涸的热物理机制
本文应用有内热源的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换热理论对直接甲醇燃料燃料电池中PEM的干涸问题进行建模研究.归结出并采用了一些重要的无量纲数以对该模型进行简化求解.从计算结果中分析得到的结论和现实中观察的现象相一致;水的质量流率小...
王江施明恒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干涸多孔介质燃料电池流动换热
文献传递
直接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传热传质现象的研究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动汽车最佳候选动力源。本文对电动汽车用DMFC水管理、热管理和CO<,2>气体管理相关的传热传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并设计组装了一个活化面积为100cm<'2>的DMF...
王江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传热传质电动汽车
超宽带通信系统同步前导符设计及其频谱性能分析
针对利用导频进行超宽带信号同步的方案,本文设计了有效获取码片同步的前导符,并详细分析和仿真了导频对发送信号频谱的影响。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导频脉冲的插入对系统发送信号频谱的影响很小,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利用导频的超宽带同步方...
王江毕光国张在琛
关键词:超宽带系统频谱分析
文献传递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流道两相流动的拟沸腾模型(Ⅰ)流动压力降的计算
本文分析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流道中存在的气液两相流动现象.通过与传统加热管中流动沸腾现象进行比拟,首次提出了'拟沸腾'的概念,建立了气液两相流压力降模型.基于在建的活化面积为100cm2的DMFC极板的蛇行流场设计,计...
王江施明恒蒋杰蔡辉陈志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压降两相流
文献传递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内两相逆流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从液态进料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水管理的角度,对PEM中水的相变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作了定性的分析,阐明了PEM干涸的机理.建立了PEM中两相区内的一维、稳态、含内热源多孔介质相变传热传质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毛细力、电渗力和相变的影响.推导出了PEM中两相区的无量纲理论长度δt的计算公式和PEM临界干涸准则数[?ω/γ]cr的表达式.利用该模型对两相区内液相水饱和度、各相的压力以及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能够从机理上解释Ohm极化区电池性能变化规律,并能为阴极催化层催化剂含量和PEM最佳厚度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
王江施明恒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多孔介质干涸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流道两相流动的拟沸腾模型(Ⅰ)流动压力降的计算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分析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流道中存在的气液两相流动现象。通过与传统加热管中流动沸腾现象进行比拟,首次提出了“拟沸腾”的概念,建立了气液两相流压力降模型。基于在建的活化面积为100 cm2的DMFC极板的蛇行流场设计,计算了阳极流道的压力降,分析了各分压力降对总压降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小活化面积的电池,在小电流密度下运行时,流道中扩散层表面的“非活化点”处滞留的气泡核心对主流有较大的附加摩擦阻力作用。
王江施明恒蒋杰蔡辉陈志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压降两相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