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华北与扬子地台晚寒武世末期至早奥陶世早期层序地层对比及海平面升降事件被引量:13
- 2000年
- 华北地台北部、东北部冶里组至亮甲山组下部 (相当于牙形类 Fryxellodontus inornatus亚带底至 Scalpel-lodus tersus带 )和扬子地台中部雾渡河组上部至分乡组均可分为 4个正层序。C.proavus带至 C.angulatus带下部碳酸盐岩δ1 3C值与澳大利亚黑山、美国 L awson Cove和哈萨克斯坦 Batyrbay剖面同期地层一样出现 3次同步性上升、下降旋回性变化 ,可作为洲际之间寒武系 -奥陶系界线地层对比的工具之一。根据牙形类、笔石等生物地层和碳同位素化学地层 ,华北与扬子地台之间 4个三级层序在时限上相互可对比。从晚寒武世末至早奥陶世早期(Fryxellodontus inornatus亚带底至 Paltodusdeltifer带 )期间发生了 6次海平面升降事件 :1)晚寒武世末期凤山组与冶里组之间和雾渡河组上部 (C.proavus带下部 )的升降事件 (相当于美国 L ange Ranch升降事件 ) ; 2 )冶里组一段与二段和雾渡河组与西陵峡组之间 (C.proavus带与 C.intermedius带之间 )的升降事件 ; 3)扬子地台西陵峡组上部海退事件 (相当于澳大利亚 Aceroceras海退事件 ) ; 4)西陵峡组与南津关组之间 (C.lindstromi带与 C.an-gulatus带之间 )升降事件 ,相当于澳大利亚黑山升降事件 (BMEE) ; 5 )冶里组二段与三段和南津关组与分乡组之间升降事件 。
- 张俊明王海峰李国祥
- 江西修水流域上奥陶统五峰组的笔石分带被引量:5
- 1998年
- 重新研究了江西武宁官塘源五峰期地层剖面,将原五峰组和原新开岭组合二为一称为五峰组,并对五峰组的笔石带进行了修订:取消Paraorthograptusuniformis带,改称Dicelograptusszechuanensis带为Dicelograptuscomplexus带。修订后的笔石序列自下而上是:Dicelograptuscomplexus带、Tangyagraptustypicus带和Dicer-atograptusmirus带。
- 曹奇原冯洪真方一亭王海峰
- 关键词:五峰组上奥陶统地层
- 皖南、赣北奥陶纪笔石立体标本形成环境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1992年
- 皖南、赣东北和赣西北地区奥陶纪笔石地层发育良好,笔石化石丰富。宁国组和胡乐组均为笔石相地层,但笔石的保存特点并不相同。立体保存的黄铁矿化笔石标本主要见于宁国组,而胡乐组的笔石几乎均为薄膜标本。在比较宁国组和胡乐组在岩性、颜色、化石、矿物和元素等方面的特点后发现,两者有较明显的差异。这表明宁国组和胡乐组形成时的环境是不同的,前者为弱还原环境,后者为较强的还原环境,而在研究区内影响笔石体立体保存的主要因素为还原环境和较高的铁含量。在还原环境下,铁可呈Fe^(2+)存在,笔石体内含有硫,死亡后经降解作用可生成H_2S;H_2S和Fe^(2+)结合可使笔石体黄铁矿化,从而使笔石体硬化而呈立体保存下来。宁国组的铁含量明显高于胡乐组,这似可以解释宁国组产有较多笔石立体标本的原因。
- 方一亭边立曾冯洪真俞剑华王海峰
- 关键词:奥陶系笔石
- 吉林大阳岔剖面奥陶纪最早期笔石的再研究被引量:7
- 1998年
- 对吉林白山大阳岔剖面奥陶纪最早期的笔石进行了再研究,论述了Rhabdinopora属的始部发育型式,认为该属只限于4个原始笔石枝组成的笔石;从笔石体外形、笔石枝特征、横耙及网眼、曲折度和线管构造等方面,对大阳岔剖面Rhabdinoporaflabeliformisparabola居群的形态变异作了详细研究,对正确认识该种特征和进行系统分类研究具有重要作用;重新描述了大阳岔剖面奥陶纪最早期的笔石2属3种。
- 王海峰RogerA.CooperB.D.Erdtmann
- 关键词:笔石奥陶纪
- 江西武宁晚奥陶世五峰期的叉笔石
- 1998年
- 首次系统描述了江西修水流域五峰期叉笔石9种和亚种。在对性状极性和性状状态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最小进化单质法对该区五峰期叉笔石的分支图进行重建,揭示了叉笔石的亲近关系和进化水平;主要依据地层分布将分支图转化为系统树,探讨了叉笔石的演化关系。
- 冯洪真曹奇原王海峰
- 吉林大阳岔及其邻近地区奥陶纪最早期笔石的序列与对比被引量:7
- 1997年
-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吉林大阳岔及其邻近地区寒武系—奥陶系剖面的笔石研究,修正了该地区奥陶纪最早期(特马豆克期)的笔石序列,自下而上分为4个笔石带:1)Rhabdino-poraflabeliformisparabola带,2)Anisograptusmatanensis带,3)Psigraptus带和4)Adel-ograptus-Clonograptus带;并与国内外主要地区的笔石带作了较为详细的对比。笔者认为R.f.parabola带为我国奥陶纪最早的一个笔石带,但与纽芬兰GreenPoint剖面和挪威Nrsnes剖面相比,大阳岔及其邻近地区在R.f.parabola带之下缺少了以较小个体R.praeparabola和Staurograptusdichotomus发育为特征的R.praeparabola带。
- 王海峰
- 关键词:笔石带奥陶纪地层古动物
- 皖南赣北宁国组和胡乐组沉积环境的古盐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 1994年
- 通过对皖南赣北地区早、中奥陶世宁国组和胡乐组合笔石黑色岩系的相当硼含量和镁铝比值的研究,揭示该时期皖南赣北海盆古海水具有不断淡化的历史;宁国组下部沉积环境的古盐度比宁国组上部以及胡乐组沉积环境的古盐度高;古海水发生明显淡化的转折期是在U.austrodentatus带(Nr)与D.ellease带(N8a)的界线附近;结合笔石动物群组合面貌的变化,古盐度有可能是早、中奥陶世笔石动物群演替的外界环境因素之一。
- 王海峰俞剑华方一亭
- 关键词:沉积环境古盐度地质意义
- 吉林大阳岔上寒武统凤山组—下奥陶统冶里组层序地层和化学地层研究被引量:10
- 1999年
- 根据岩相序列、沉积、成岩作用特征,将吉林省大阳岔地区晚寒武世凤山期至早奥陶世冶里期层序地层分为6个三级层序,代表了6个三级海侵—海退旋回;与之相应,该时期碳酸盐岩δ13C值变化曲线出现5个低谷,其中凤山期至冶里早期泥晶灰岩δ13C值出现4次幅度较大的上升、下降飘移,而冶里中、晚期泥晶灰岩的δ13C值是在负值范围内波动。δ13C值低谷与层序界面和海退事件基本拟合。牙形类C.intermedius带下部海绿石质凝缩段是寒武纪末—奥陶纪初期最大海泛事件沉积,也是寒武纪与奥陶纪之交等时性的年代地层对比标志。
- 张俊明王海峰李国祥
- 关键词:层序地层化学地层上寒武统下奥陶统
- 吉林大阳岔奥陶纪早期戟笔石类(psigraptid)的始部发育研究
- 王海峰冯洪真
- 关键词:奥陶纪
- 上扬子区早古生代全岩Ce异常与海平面长缓变化被引量:38
- 2000年
- 65个全岩稀土样品采自湖北省宜昌地区下寒武统至下志留统的经典剖面 .样品测试由单通道扫描等离子光谱仪 (ICP AES)完成 .REE含量依北美页岩组合(NASC)标准化 ,并按log[3Cen/ ( 2Lan+Ndn) ]计算Ce异常值 .以全岩Ce异常作为海平面变化的定量指标 ,识别出 5个明显的海平面升降旋回 ,发现多幕次黑色岩系与海侵事件严格对应 .鉴于同期黑色岩系的全球性分布和华南特定的古地理格局 ,提出华南早古生代多幕次黑色岩系的最小含氧层扩展成因模式 .
- 冯洪真Bernd-D.Erdtmann王海峰
- 关键词:古海洋学海平面变化早古生代